張蓬勃 侯麗君
[摘? ? ? ? ? ?要]? 在高校教育中,輔導員是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高校輔導員應當積極發(fā)揮自身的作用,促進思政教育的有效貫徹落實。目前來說,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形式是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語言溝通,如黨建、團建以及與學生之間的單獨交流等,這些都是通過語言溝通來完成的。在這一教育模式下,輔導員的語言溝通能力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輔導員不僅是教育活動的管理者、組織者,更要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因此,輔導員要格外注重與學生溝通時的語言藝術,加強自身的話語體系建設,以適應當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對高校思政工作中輔導員的語言藝術進行探討,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效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關? ? 鍵? ?詞]? 高校;思政工作;輔導員;語言藝術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4-0112-02
一、高校輔導員思政工作中語言藝術的重要性
語言溝通是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政工作的主要形式,輔導員自身的語言修養(yǎng)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終成效。一般來說,高校輔導員都具備豐厚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但要將這些思想和知識滲透到思政教育工作中,正確有效地引導學生發(fā)展,還是需要通過語言藝術來打動學生的心,讓他們愿意接受輔導員的教育?!把詾樾穆暎Z為人鏡”,輔導員只有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交流,才能明白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和思想水平,找準思政工作的重點。同時,語言藝術也是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紐帶,同樣的問題,如果輔導員循循誘導,采取信任、支持的話語,學生不僅能夠較好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樂于接受輔導員的指導和幫助;反之,如果輔導員采用斥責、批評的語言方式,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不但難以有效地解決問題,還會引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現(xiàn)信任危機,思政教育工作也難以順利有效地實施下去。由此可見,輔導員的語言藝術尤為重要,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高校思政工作中輔導員語言溝通的策略
(一)優(yōu)化語言溝通環(huán)境
在以語言交流為主的高校思政工作方式中,良好的語言溝通環(huán)境是重要的保障條件。首先,應營造和諧、向上的校園氛圍,創(chuàng)設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從文化建設來說,高校應當承載一定的教育精神,要具備明確的辦學理念和優(yōu)良的校園風氣、師風、學風;從物質(zhì)建設來說,高校需要完善教育硬件設施、宣傳平臺以及校園的美化綠化工作,使校園既是知識文化的交流中心,又是優(yōu)美的游樂風景點,為師生創(chuàng)設出有利于陶冶情操、修身養(yǎng)性的教育環(huán)境,增強師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在此基礎上,高校要不斷改進和完善輔導員的各項管理機制。首先,要從源頭上著手,完善輔導員崗位的準入機制,嚴格選拔,以確保選用的輔導員具有良好的個人素養(yǎng)和教育能力;其次,要完善輔導員工作機制,在許多學校中,輔導員的職務范圍不夠明確,往往會承擔起許多額外的繁雜事務,通過對輔導員工作機制的優(yōu)化,明確輔導員的工作職責和范疇,讓輔導員在職責范圍內(nèi)集中處理與學生相關的事務;最后,完善輔導員考評機制,高校要加強對輔導員生活和發(fā)展的關注,完善輔導員的薪資標準,將對輔導員的考評從事務性工作轉向?qū)W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讓輔導員自發(fā)地將更多精力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上來,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交流能力,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將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作為工作的重點內(nèi)容。
(二)合理選擇語言溝通的時機、地點
1.語言溝通的時機
思政工作是輔導員與學生之間雙向互動的過程,因此,輔導員應當注重教育主體——學生的情緒變化。在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寒暄是必要的,但也不宜過度,輔導員要用一定的語言進行鋪墊,然后轉入正題。因為人的注意力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學生的頭腦清晰,注意力集中,輔導員交流、教育的效率都會比較高;而超出這一時間范圍后,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逐漸渙散,精神上容易疲憊,溝通效率下降。同時,當學生心情較好的時候,就更容易認同輔導員,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待和理解輔導員的教育內(nèi)容,更容易聽從輔導員的建議。如果學生正處于負面情緒較重或者需要發(fā)泄情感的時候,輔導員對其進行思政教育,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還容易產(chǎn)生矛盾和沖突,惡化師生關系。因此,輔導員要把握與學生進行語言溝通的時機,在雙方情緒良好、精神集中的狀態(tài)下進行,思政工作便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語言溝通的地點
任何語言溝通活動都需要有一個特定的地點作為載體,而地點的選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語言溝通的效果。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時候,要合理選擇交流溝通的地點。首先,思政教育是思想上的交流,地點要盡量選擇教師和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以便減弱學生的拘束感,使教師、學生的心理處于放松的狀態(tài),更容易敞開心扉,向彼此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對不同的問題、不同的教育目標,也要選擇不同的地點。如果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集中性思政教育,或者教育的內(nèi)容比較嚴肅,應選擇安靜的教室或者會議室;對只涉及少數(shù)學生或個別學生,或者教育內(nèi)容不便公開的情況,可選擇在專門的談心室、宿舍或者操場進行,一方面保護學生的隱私,使學生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另一方面使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交流起來也會更加順暢。表揚活動要在公共場所進行,滿足學生的榮譽感,同時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批評教育則盡量避開公共場合,以免效果適得其反。
(三)掌握準確使用語言的藝術
1.安慰鼓勵性語言
馬斯洛需求理論認為,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根據(jù)研究表現(xiàn),大學生有得到愛的需要和被尊重的需要,且這種需要能夠轉化為學生積極學習和促進自身健康發(fā)展的動力。輔導員在工作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違紀或者學習成績落后的“問題”學生,這類學生通常更需要得到他人的關懷與鼓勵。如某學生平時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很好,但由于一次考試作弊受到了留校察看的處分,該學生提心吊膽、情緒沮喪地向輔導員詢問:“處分是可以撤銷的吧?我應當怎么挽回犯下的錯誤?”如果輔導員仍然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批評和苛責,會對學生形成更加沉重的打擊,甚至容易使學生自暴自棄。對此,輔導員應當運用鼓勵性的語言,如:“你平時表現(xiàn)很好,也很聰明,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真的很遺憾。但人不可能永遠不犯錯,重要的是知錯就改,要懂得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的道理?!苯又o導員再向?qū)W生詳細闡明學校學生管理手冊中的相關內(nèi)容,雖然學位因為作弊被撤銷了,但根據(jù)規(guī)定,個人學習成績突出或者考取研究生、公務員之后,還是可以申請學士學位的。輔導員一方面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另一方面為學生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感到親切和溫暖,還增加了學生面對學習和生活的勇氣,能夠促使他今后更加努力自覺地向著好的方向發(fā)展。
2.積極暗示性語言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他的助手曾經(jīng)做過一個實驗,他們來到一所學校,通過一系列“認真”的測定,指出某些學生會具有遠大的前途。通過幾個月的觀察,那些被隨意指定為有前途的學生變得精神煥發(fā),學習有了明顯的進步。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就在于心理學家運用權威性的測試結果對教師產(chǎn)生了心理暗示,而教師對這部分學生所呈現(xiàn)出來的積極和興奮又潛移默化地暗示了學生和他們的父母,學生接受了來自心理學家、教師和父母的肯定、贊美和期待,他的上進心得到了有效激發(fā),變得情緒飽滿,愉快活潑,積極勤奮,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也就是信任和期待所形成的積極暗示效應。輔導員在教育過程中,也要多運用積極的暗示性原因,在有意無意之間對學生的心理活動形成正面的影響。如輔導員在查課的時候,看到平時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上課愛睡覺的學生精神狀態(tài)比較好,就可以說:“你的氣色不錯啊,這說明你最近晚上沒有上網(wǎng)打游戲?!边@句話雖然簡單,但卻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期望,加強對自身行為的反思,從而轉變意識,加強對上網(wǎng)行為的自我管理和約束。
3.指令性語言
一般來說,輔導員要盡量站在平等的位置與學生進行溝通,成為學生的朋友,但在一些特殊的教育內(nèi)容上,必須采用指令性的語言。如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都是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內(nèi)容,在這部分教育過程中,輔導員應當運用必要的指令性語言,展現(xiàn)出一定的權威性,讓學生意識到教育內(nèi)容的重要性。現(xiàn)代教育強調(diào)語言的積極作用,給予學生更多的賞識和激勵,但這與批評教育并不矛盾,批評與表揚并不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一味地表揚會使學生迷失自我,形成自負的性格,而一味地批評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形成自卑心理。因此,輔導員在表揚的時候,要指出學生需要繼續(xù)努力的方向,在批評的同時,也要肯定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和進步的地方。對不同性格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語言技巧,對性格比較外向的學生,可以采用較為嚴厲直明的語言,使其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往往比較敏感,自省意識也比較強,輔導員在批評的時候要“點到為止”,重點教導他們改正錯誤的方法;對性格比較暴躁的學生,輔導員要采用“剛柔并濟”的批評方式,使他們在清楚地意識到錯誤的同時,靜下心來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結語
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學習和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個人品格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語言交流是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政教育最主要的手段,在與學生有效溝通過程中發(fā)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如何提高輔導員的語言藝術水平,已然成為當前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交流需要從多方面著手,對學校環(huán)境、教育時機、教育地點以及語言、語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從而實現(xiàn)語言的藝術化,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紅艷.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溝通的語言藝術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8(9):26-27.
[2]羅群英.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錦州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6(3):133-135.
[3]張敏.論模糊語言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運用[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8.
[4]蘇丹.淺談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溝通的語言藝術[J].赤子(上中旬),2016(15):82.
◎編輯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