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紫霞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古希臘不僅是西方文明的發(fā)源地,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也是功不可沒的。在天文學上,古希臘科學家的論述更為豐富。在公元2世紀,有一位天文學家叫托勒密,創(chuàng)設了“地心說”體系。而在16世紀的波蘭,還有一位天文學家叫哥白尼,他通過長期觀察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說”,這是和“地心說”完全對立的一種學說。兩位科學家之間會產(chǎn)生怎樣的對話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天動說”和“地動說”之對話
托勒密:
我認為整個宇宙是球形的,地球也是球形的,并且位于宇宙的中心,是靜止不動的,而其他的星球都環(huán)繞著地球而運行,包含太陽在內(nèi)的全部天體大約1天繞地球公轉(zhuǎn)一周。但是,太陽和行星的速度不同,在不同時期看得見的行星都不同。我認為宇宙的結(jié)構(gòu)是從地球開始,從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圓軌道上繞地球運轉(zhuǎn)。
哥白尼:
我只同意你“地球是球形”的這一個觀點,論證的方法很簡單——如果在船桅頂部放一個光源,當船駛離海岸時,岸上的人們會看見亮光逐漸降低,直至消失。但其他的觀點我可不能同意。地球絕對不是宇宙的中心,更不是靜止不動的,相反它在不停運動,并且24小時自轉(zhuǎn)一周。因為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如果無限大的天穹在旋轉(zhuǎn)而地球不動,這實在是不可想象!
托勒密:
這很簡單啊!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行星的運動要比太陽、月球復雜些:行星在本輪上運動,而本輪又沿均輪繞地球運行。本輪和均輪你知道是什么吧?假如有一個想像的小圓(而不是行星本身),每顆行星就在這個小圓上作圓周運行,這個小圓被稱為本輪。同時這個小圓又沿著該行星的大軌道繞地球作圓周運動,這個大軌道則稱為均輪。
哥白尼:
我還是不認同你的觀點。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我不斷地觀測天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距離從地球上觀察行星,會發(fā)現(xiàn)每一顆行星的情況都不相同,這使我意識到地球不可能位于行星軌道的中心。同時,我發(fā)現(xiàn)唯獨太陽的周年變化不明顯,這意味著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始終沒有改變。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宇宙的中心就是太陽。如果把太陽放在宇宙的中心位置,那么地球就該繞著太陽運行。我寫了一本書,叫做《天體運行論》,里面詳細闡述了我的觀點:所有天體都繞太陽運轉(zhuǎn),宇宙的中心在太陽附近;地球既環(huán)繞太陽做周年運動,又圍繞自身的地軸做自轉(zhuǎn)運動;地球只是月球軌道的中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人們看到的行星向前和向后運動,是由于地球運動引起的。地球的運動足以解釋人們在空中見到的各種現(xiàn)象。
托勒密:
我反對。如果地球在轉(zhuǎn)動,空氣就會落在后面,而形成一股持久的東風。
哥白尼:
空氣含有土微粒,和土地是同一性質(zhì)的,因此逼得空氣要跟著地球轉(zhuǎn)動??諝廪D(zhuǎn)動時沒有阻力,是因為空氣和不斷轉(zhuǎn)動的地球是連接著的??傊业挠^點才是正確的!
二、伽利略這樣說
正當兩個人爭論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又有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參與了對話,他就是——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
伽利略:
你們兩位不要再爭論啦!由于受當時條件的影響,托勒密先生會有那樣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更同意哥白尼先生的意見。通過我發(fā)明的天文望鏡進行觀測,我看到了在木星的周圍有四顆衛(wèi)星,還看到了金星、木星的盈虧現(xiàn)象,以及銀河由無數(shù)恒星組成等。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證實了哥白尼先生的“日心說”更符合客觀規(guī)律。
同學們,要知道,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永遠沒有終點,只有更進一步地接近真理?!叭招恼f”的提出無疑就是朝真理邁進了一大步,但它仍舊存在錯誤。問題出在哪兒呢?等你去揭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