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內(nèi)心要建立一種信仰,就是要有所敬畏。改革開放30多年,欲望面前,信仰的核心是敬畏。敬畏是兩個詞:尊敬和畏懼。因此,我一直把它比喻成一條大河兩邊的河堤,這邊是敬,那邊是畏。如果河的堤壩足夠高,不管河流怎么波濤洶涌,都不會泛濫成災。一旦敬畏的河堤不在了,或者變低了,欲望的河流就會奔騰泛濫,帶來無數(shù)災禍。人一定要活在希望之中,只要有希望、有信仰,人就不會那么焦慮。尋找信仰,我覺得這是中國最大的命題。
——白巖松
2.人還是該了解些高級復雜的東西,才會對萬物有敬畏心,才不會覺得蓋房子就是壘積木,修水庫就是挖大坑,造火車就是焊鐵皮。
——法國作家兼飛行家安東尼·德·圣??颂K佩里《人類的大地》。是的,越是浮躁,越需沉靜;越是快節(jié)奏,越需有敬畏心。
3.孩子們的問題,往往是最深刻的哲學問題。對孩子一定要敬畏。但是,也許是太敬畏了,我總覺沒有盡最大的努力去思考,怕一個平庸的回答辜負了她。
——學者薛涌自述,因為女兒3歲時提出的一個問題:“芭蕾是這么美,第一個芭蕾舞家是從哪里學來的?”父女倆用了8年時間找答案。
4.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一顆匠心,不只是匠人才有,有匠心的人都可以稱為匠人。當你有了敬畏之心,去做一件事情時,你就會始終如一地把它做下去。你不會覺得自己很辛苦,反而會很快樂地從事這項工作,因為你很熱愛它,很尊敬它。
——中華百年老字號“胡魁章筆莊”負責人朱曉宇在“一刻talks”上的演講中這樣談“匠心”。
5.網(wǎng)絡世道,無知者無畏。人人都有態(tài)度,人怎么可以無知識?知道越多,敬畏越多,懂得越多,謙卑越重。知道有益于世道,懂得有益于人心。
——夏辰
學習五句話
1.你傾聽的時候,就是在學習。你如同水中的海綿一樣吸取別人的智慧,當你不再只想讓他人對你俯首帖耳,而是能夠傾聽別人的意見時,你的生活會好很多。
——電影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2.學習的最高境界是將我們變成關心別人和負責任感的世界公民,以知識裝備自己,用實際行動表達我們所關心的事。
——昂山素季在香港大學演講
3.學習的本質(zhì),不在于記住哪些知識,而在于它觸發(fā)了你的思考。
—— 邁克爾·桑德爾
4.“學習”這個詞我們講了那么多,我們都以為是學習知識,但實際上這些知識的資源在哪里?書本當然很重要,但我們能僅僅依靠書本嗎?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正在發(fā)生著的、那些最重要的知識還來不及被寫成書本。這是我們這一代人在學習這件事情當中面對的最大的挑戰(zhàn)。所以,我們希望大家能形成一種學習的習慣,就是找到那些可以點亮你的人,用人點亮人的方法,去探索知識的邊界。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宿命,我們這代人不可能僅僅靠書本就能完成學習。
——2019年6月30日,得到App創(chuàng)始人羅振宇在“得到大學2019夏季開學典禮暨春季畢業(yè)典禮”上的發(fā)言。
5.為什么大多數(shù)人寧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學習的苦?因為學習的苦,需要你自己主動去吃;而生活的苦,你躺著,它就來了。
——生活不可能總是甜的
價值五句話
1.兩種價值觀:一種是戴著昂貴的手表,好顯示出自己身價百倍;另一種是,一塊不貴的手表,因為我戴過了身價百倍。
——第一位女性實習艦長韋慧曉關于人生價值的一句話,收獲網(wǎng)友超過500萬的點贊。
2.人所做的一切,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回來的時候,最好在人生的更高處再見。只有這樣,我們所犯的錯誤、經(jīng)歷的苦難、度過的歲月才有價值和意義。
——俞敏洪
3.我漸漸承認,活著的價值,在于要有一個飽滿的人生。隱忍、平凡的外殼下,要像果實般有著汁甜水蜜的肉瓤,以及一顆堅硬閃亮的內(nèi)核。這樣的種子,才能在人間深處生根發(fā)芽,把一段富有情致的人生傳奇流傳下去。
——七堇年
4.人生最終的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亞里士多德
5.如果為微小的收獲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種無價值的表現(xiàn)。最渺小的人常常關注著成績和榮耀,最偉大的人常常沉浸于創(chuàng)造和勞動。
——路遙《早晨從中午開始》
編輯/華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