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琴
[摘要] 目的 探究胰島素泵給藥應用于腦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對2018年1—10月期間收治的68例糖尿病腦卒中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根據血糖控制措施分為實驗組(胰島素泵給藥,n=29)與常規(guī)組(多次皮下注射給藥,n=39)。比較治療前后兩組血糖指標及神經功能[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變化,分析兩組治療相關信息差異。結果 治療后,實驗組FPG、HbA1c水平與NIHSS評分均較治療前出現明顯減少,其中實驗組減少幅度顯著更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日均胰島素用量、血糖控制達標時間與低血糖發(fā)生率均顯著少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胰島素泵給藥可有效促進糖尿病腦卒中患者血糖水平盡快達標并保持平穩(wěn),對其預后神經功能恢復有利。
[關鍵詞] 胰島素泵;糖尿病;腦卒中
[中圖分類號] R59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9(a)-0038-02
糖尿病患者腦卒中發(fā)生風險較非糖尿病人群高出3~5倍,持續(xù)的高血糖水平也是導致腦卒中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1],由于腦卒中發(fā)病后患者血糖水平將出現進一步增高,可極大提升腦組織損害作用,患者預后情況不甚理想,因而如何控制血糖仍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胰島素作為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降糖藥物,有皮下注射給藥與胰島素泵給藥兩種途徑,是否對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治療效果產生影響仍缺乏臨床證據。對此,該研究對2018年1—10月期間收治的68例糖尿病腦卒中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分析不同給藥方式對此類患者血糖控制及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現將取得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對龍巖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68例糖尿病腦卒中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根據血糖控制措施分為實驗組(胰島素泵給藥,n=29)與常規(guī)組(多次皮下注射給藥,n=39)。納入標準:①同時符合2型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相關診斷標準[2-3];②年齡在40~80歲區(qū)間內;③住院時間≥1個月。排除標準:①診斷為Ⅰ型糖尿病或腦出血;②伴有心、肺、肝、腎等關鍵臟器嚴重疾患;③合并酮癥酸中毒、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腫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實驗組男17例,女12例;年齡44~76(62.68±8.14)歲;糖尿病病程1~11(6.33±2.15)年;基底節(jié)病變15例,腦葉病變4例,丘腦病變2例,多部位病變8例。常規(guī)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45~79 (64.19±9.52)歲;糖尿病病程1~12(6.59±2.26)年;基底節(jié)病變19例,腦葉病變6例,丘腦病變3例,多部位病變11例。各項一般臨床資料組間比較結果均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充分。
1.2 ?方法
兩組患者確診后均采取包括靜脈溶栓、抗凝、擴血管、神經保護、血壓控制、營養(yǎng)支持及吸氧等基礎綜合治療措施,常規(guī)組控制血糖通過多次皮下注射給藥胰島素,理論劑量=[卒中起病前用量×0.8+(4~6)]U,平均分配至鼻飼前與睡前進行注射,根據血糖監(jiān)測結果調整劑量;實驗組控制血糖采用美敦力公司提供的Minimed 670 G型胰島素泵系統(tǒng),理論劑量同常規(guī)組,取50%理論劑量作為背景輸注持續(xù)泵入,其余50%理論劑量平均分配至鼻飼前進行泵注,同樣按照血糖監(jiān)測結果及時作出調整。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常規(guī)采集患者靜脈血,通過血糖儀測試空腹血糖(FPG)水平,采用糖化血紅蛋白儀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并參考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進行神經功能評估[4],分別從意識水平、凝視、視野、面癱、上下肢運動、肢體共濟失調、感覺、語言、構音障礙、識讀檢查、忽視共11個方面進行評價,分數越高表示神經功能越差。回顧患者住院記錄中,日均胰島素用量、血糖控制達標時間(以≤8.3 mmol/L為達標)及低血糖發(fā)生率(以≤3.9 mmol/L為診斷標準)納入統(tǒng)計。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糖指標、神經功能比較
治療1個月后,實驗組FPG、HbA1c水平與NIHSS評分均較治療前出現明顯減少,其中實驗組減少幅度顯著更大(P<0.05)。見表1。
2.2 ?治療相關信息
治療1個月內,實驗組日均胰島素用量、血糖控制達標時間與低血糖發(fā)生率均顯著少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腦卒中急性期由于機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神經內分泌功能過度代償,短時間內產生過多兒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促進血糖水平上調,因而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血糖水平極不容易獲得控制。據相關研究報道,血糖水平過多提升將導致短暫而劇烈的炎癥反應,神經功能損傷持續(xù)加重,并縮短纖維蛋白原半衰期,觸發(fā)血液高凝狀態(tài)與血管收縮,局部腦組織灌注進一步減少,并更易通過無氧酵解生成過多乳酸從而誘發(fā)神經細胞酸中毒與過氧化、自由基損害[5],致殘程度與致死風險均隨之增高,故及時降低血糖對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后尤為關鍵。該研究結果發(fā)現,兩組治療后血糖水平及神經功能均取得顯著改善,且實驗組改善效果更令人滿意,這表明胰島素泵能有效促進糖尿病腦卒中患者血糖水平盡快降低,從而早期阻斷高血糖對腦組織的損傷機制,更容易取得良好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