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立彬
摘要:隨著互聯網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和社會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語言學習使用了多種符號構建輸入信息,多模態(tài)理論為英語聽力教學提供了又一研究視角?;诮虒W內容和教學設計的多模態(tài)化的論述,進一步拓展了提升聽力教學效果的策略,希望為英語專業(yè)聽力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多模態(tài) 英語聽力教學 教學內容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8—0020—02
近些年,輸入模態(tài)對語言學習的影響愈加突出,不同輸入模態(tài)對第二語言的學習及理解帶來的影響也日益成為研究的焦點。嘗試在聽力教學中運用“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建立多模態(tài)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真正受益于英語專業(yè)聽力教學成果,提高語言學習效果和實際運用能力。
一、多模態(tài)理論基礎
隨著音視頻技術的不斷更新和完善,語言學習也使用了多種符號資源構建輸入信息,構成了更加廣義的符號資源體系。模態(tài)是指人類通過感官(如視覺、聽覺等)與外部環(huán)境(如人、物件、動物等)之間的互動方式。用單個器官進行互動的叫單模態(tài),用兩個器官的叫雙模態(tài),用三個或三個以上器官的叫多模態(tài)。[1]可以看出,多模態(tài)是指在語言學習中使用了多種感官互動方式進行語言信息輸入的交流方式。多模態(tài)學習模式的構建旨在建立多種語言通道,在教學中引進圖像、視頻等信息,幫助學習者建立感官上的多種互動方式,完成從語言文字模態(tài)到聽覺視覺模態(tài)的轉化。
二、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在英語聽力課堂中的應用
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的運用,既要掌握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術,也要遵循一定原則,首選原則是最優(yōu)化原則,即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技術,最大限度地表達講話者的意思,取得最佳效果。[2]在英語聽力課堂上,應從教學內容及教學活動設計兩方面運用多模態(tài)的教學模式。
1.教學內容及材料的多模態(tài)化
Brette(1997:39—53)做了對比實驗,分別以錄音機、電視、多媒體為媒介開展相同內容的聽力教學,結果證實多媒體組的教學效果最好。[3]教學內容及材料的選擇,作為教學手段實施的基礎,決定了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能否讓學習者成為最大程度的受益者,同時這也對多模態(tài)教學的實施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語料應有引導性、趣味性和適合性特點,比如,動畫、動漫素材、電影片段、演講、學術講座、新聞采訪、紀錄片等;內容須與教學大綱一致,能夠充分運用于課堂交流和信息互換。語料符合以下要求:長短適中,語速適宜,難易程度符合學習者能力水平;內容新穎,具有時代感,符合社會發(fā)展潮流,能夠引導學習者產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其學習熱忱;語言標準地道,具有代表性,語言應用場景實用且生活化。
第二,語料素材的前期編輯處理。與傳統(tǒng)的文本語料相比,上面提到的視頻素材由于內容的普適性、時長、難易程度等因素需要在課前進行預處理。前期編輯處理的原則應以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其內在價值為標準,集中選取日常應用場景和符合學習者當前階段能力水平的語料。對語料的預處理:將語料中視頻對話部分截取打印后分發(fā)給學習者,為其分析講解難詞難句,引導其進行模擬對話訓練,為聽覺與視覺的轉換奠定前期基礎。
第三,充分利用多種信息處理媒介。由于選用的動畫、新聞、演講、影視等素材內容在課上無法完整講解,可以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法通過微信、QQ、網盤、博客等多種信息處理媒介布置給學習者在課下繼續(xù)深入學習,保證多模態(tài)教學內容的完整利用及實施效果。
2.教學活動設計的多模態(tài)化
“在語言教學中,有效的聽力材料須以合理的學習理論原則為基礎,(難度)適合學習者的需要,能展現語言如何使用的例子,并提供給學生交際的機會和真實使用語言的機會?!盵4](Richards, 2002:50)聽力材料只有結合學習理論,才能最大程度發(fā)揮其使用效力,一定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模式能真正提高學習者的實際能力。根據聽力教學不同階段的內在特點,可以將教學環(huán)節(jié)劃分為聽前、聽時和聽后三個階段。
第一,聽前階段。重點在于引導學習者初步了解所學內容和基本要點。在設計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前,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對語料進行編輯、整合與刪減,力求達到或接近學習者“可理解性輸入”水平。教學模式的實施者在這一階段可以采用圖片、幻燈片等視覺模態(tài)方式導入語料學習內容,引導學習者熟悉所學內容和背景信息,進而激發(fā)學習者學習興趣并促使其聯想思考。后續(xù)實施者采用問題引導法組織學習者進行簡單討論,引領學習者參與到聽前活動中。最后實施者選取語料主題相關的演講、影視等視頻素材,進一步促使學習者自主思考,完成聽前活動的總體設計,為聽時階段奠定基礎。
第二,聽時階段。這是整個教學模式設計的核心。實施者在聽時階段引入多模態(tài)因素,完成聽覺模態(tài)向視覺模態(tài)轉換,促進學習者提高基本聽力能力。根據朱永生教授的語意三層面分析方法,可以將對材料的分析分解為概念、語篇和人際關系三個層面,從多個角度入手對教學內容進行拆解,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5]概念層面分析,指實施者通過幻燈片方式引入視覺模態(tài),采用圖片展示講解語料主旨大意、背景信息等,使學習者對所聽內容建立總體概念。語篇層面的分析,主要針對語料具體建構,包括篇章結構、段落組織和詞匯短語的使用展開,實施者需根據語料所附習題進行針對性講解,通過聽覺與視覺結合的方式完成語篇層面的設計。人際關系層面的分析,要求實施者通過解析人物間對話的目的、方式和內容,從而使學習者對語料的邏輯性產生直觀理解,使其真正融入語言應用場景,增進對語料的理解和把握。
第三,聽后階段。這是對聽前和聽時階段的回顧總結。實施者對所學語料進行綜合性總結,包括基本語言知識點、語法句法和篇章結構的全面回顧呈現,讓學習者通過復述以上要義來提升掌握效果,加深理解程度。
三、結語
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借助科技現代化,改變了傳統(tǒng)聽力課堂中以聽覺為主的單一信息輸入模態(tài),形成了以聽覺、視覺、觸覺多種模態(tài)協(xié)調作用的、更加符合聽力學習者進行語言實踐的教學模式。在英語聽力課堂中探索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的實踐,充分發(fā)揮了模態(tài)教學的優(yōu)勢,合理整合了教學內容和資源,鼓勵學生進行多模態(tài)下的聽力學習和語言實踐,對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顧曰國.多媒體、多模態(tài)學習剖析[J].外語電化教學, 2007(114).
[2]張德祿.多模態(tài)外語教學的設計模態(tài)調用初探[J].中國外語,2010(3).
[3]Brett,P.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he Use of Multimedia 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J].System,1997.
[4]Richards,J.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rix[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5]徐艷麗.多模態(tài)視域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模式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1).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