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莎莎
摘 ?要:在美國人看來,“白色”在幾百年的發(fā)展歷史中已經被賦予了非常特殊的象征意義,一般美國人比較重視和崇拜白色,但是在美國不斷融入多元文化的過程中,“白色”在美國文化以及美國文學中也在逐漸的發(fā)展變化,因此探析美國文學與文化中“白色”的象征意義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詞:美國文學;美國文化;“白色”;象征意義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9-0-02
引言:
本文通過分析“白色”在美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象征意義,以及在美國傳統(tǒng)文學中和現(xiàn)代文化中的象征意義,希望可以更好地摸索出美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演變的發(fā)展。
一、“白色”在美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象征意義
美國文化之所以對非白色予以排斥的觀念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是在長久崎嶇的過程中慢慢產生的。白色在美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象征意義很多美國學者以及作出了相關的評述,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就是《白種人的擔負:美國種族主義的歷史淵源》和《白人高于黑人》這兩本著作。《白人高于黑人》這本著作中講述了當主人公從英國移民至美國后,他發(fā)現(xiàn)觀察到了導致美國民族凝聚力快速形成的事件,因為美國民眾既要進行疾病和饑寒的忍受,還要時刻度印第安人的攻擊行為進行提防,因此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美國人非常重要的信仰和象征就是白色以及基督教,也構成了美國民族基于種族的一個重要的特征。在這一段的描述中,民眾可以看出白人種族的意識不斷的開始崛起覺悟,還隨著美國殖民地逐漸擴大和奴隸制的不斷興起而愈演愈烈。[1]這個時候美國人同不信仰基督教的有色人種以及野蠻人之間的矛盾也是越發(fā)的激烈和明顯,在掠奪和開化的發(fā)展過程中,美國于十八世紀末完成了統(tǒng)一,其中在這個歷史演變進程和環(huán)節(jié)中白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促使美國現(xiàn)代文化和價值觀的群體認同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也構成了美國民眾的共同文化遺產。美國人認為,白色是維護促進民族團結前進的一種無形的力量,也是對白人勞動人民的一種物質回報和精神回報,對白人勞動民眾存在的心理缺憾給予了很好的補償,還將那個時候美國社會呈現(xiàn)的勞資糾紛問題進行了很好的緩解。[2]因此,以白色為主的美國人文化認同對美國社會的存在發(fā)展含有雙重性質。首先它將當時已在美國呈現(xiàn)萌芽的文化交融氛圍和環(huán)境予以了漠視與排擠,進而將所謂的美國文化的純潔性很好的保存了下來,阻止其他含有雜質的融合與摻雜。其次其有通過變化的文化交融方式進行自身影響力對世界的影響力度和程度,這也是美國無意識文化形態(tài)中白色的矛盾體現(xiàn)。
二、“白色”在美國傳統(tǒng)文學中的象征意義
美國的文學中,“白色”占據著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含義以及地位。1993年美國社會學家編寫的著作《白人女性,種族問題》就對美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白色”予以了詳細的文學描述。在作者看來,在美國“白色”既是一種社會結構優(yōu)勢的象征,又是一種視角的代表,就是白人進行自我審視以及審視他人和進行社會審視的一種獨特視角。這篇文章的作者認為,這種獨特的視角呈現(xiàn)的是美國白人階級一種沒有標記沒有形態(tài)的文化行為,是美國無意識文化形態(tài)的非常典型的一種體現(xiàn)。這種“白色”的無形特權不僅僅在美國,在北美社會中其政治和經濟也都充分地體現(xiàn)了這種“白色”。[3]美國很多的政治家也覺得“白色”就是對社會權力予以反映能夠對一種把控標記。在另一本著作《黑暗中的游戲,白色與美國文學想象》中,作者就非常直面的講述分析了美國種族脆弱性以及等級和種族排斥等概念對美國人民群眾的影響程度。作者覺得美國的不同歷史階段,其主流社會運用不一樣的方式進行“白色”在社會中的地位維持,然而這個過程和階段中也飽含了對其他文化的排斥以及貶低。在白人的視角看來,“白色”就是自身白人社會的凝聚力以及粘合力,促使很多來到美國的白人移民得到很好的維護,促使美國的社會環(huán)境越發(fā)的團結和穩(wěn)定?!鞍咨睅淼囊环N快感和白人勞動人民的勞動報酬是呈現(xiàn)一種正比的關系,可以很好地對白人勞動人員予以心理補償,這種“白色群體”的優(yōu)越性會促使美國文化構成一種“白色優(yōu)越論”。正如《瑪格諾拉》這本書中,其著作者將白人Anglo-Saxon比喻為一種非常溫順和可愛的羔羊,但是將北美印第安人卻比為了無惡不作的野狼,這個作品也很鮮明地地表示了在美國民眾的嚴重,白人代表著一種正義,但是那些有色人種則是邪惡和黑暗的。[4]文學角度有意無意地將有色人種以及黑人進行惡意的丑化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顯著存在的。在很多美國人的意識中,有色人種尤其是黑人是要比白人低劣的,并且他們的鑒賞力以及反應能力都比白人要低得多,認為黑人在其本性方面就遠遠地低于白人。
在19世紀美國南部確立了奴隸制,在美國社會“白色”的認可性以及象征性都已經達到了很高的位置,幾乎人類所有的優(yōu)秀品質都包含在了“白色”中,這種象征甚至在美國社會的小說以及詩歌,藝術等諸多領域被廣為傳播以及稱贊和認可。并且“白色”在美國民眾中已經得到普遍的默認也成為了一種價值觀標準,“白色”就是美國,是美國特殊的代表和象征。在20世紀后,“白色”在美國文學中甚至被推到了神學以及宗教和倫理學的位置和高度。像是《莫比;迪克》這個作品就是從“白色”的象征意義進行美國文化文學以及宗教的探討,將美國社會的多元種族以及多元化主義進行充分的反映。其中《土著美國人的見證》這本著作中,又賦予了白色另一種內涵,就是大白鯨象征歐洲白人進駐美國。美國文學家覺得,對大白鯨的捕捉提供了一個非常深入分析探討美國社會“白色”的機會,也顯示了和白色相關美國社會通人類進步的優(yōu)越感的事實。這個文章的作者通過大白鯨和捕鯨船之間的周旋搏斗檢修歐美種族優(yōu)越論的批駁以及爭執(zhí)。民眾認為,象征歐洲的白鯨和捕鯨隊的斗智斗勇表示了外界對美國社會白色權威的挑戰(zhàn),也象征美國文化受到歐洲文化的沖擊。因此作者認為,“白色”象征了人類靈魂深處的一種思想,也可能是血腥的大白鯊,這樣的“白色”會給人以恐懼感。所以,大白鯊的“白色”帶領美國走向新的思考,白色是不是也有著善惡的分別,是否將以往美國人心目中的“白色”摧毀了帶來了新的定義和含義。因此美國人對“白色”的實際解讀也重新地陷入到一種矛盾和沉思之中,這個作品亦是美國文學中首次將“白色”神圣性進行否定的作品。[5]該作品的作者認為,“白色”是沒有任何具體的意義的,其固有的優(yōu)越感也是不合理的,“白色”應當是歐洲和美國社會的產物,不能僅僅憑借大白鯊表面的顏色進行簡單粗暴的判斷,人類亦是如此,不要從表面的價值進行人種的評判,不能憑借膚色進行種族優(yōu)越的斷定,這種思想是不符合人類社會進步發(fā)展的。
三、“白色”在現(xiàn)代美國文化中的象征意義
20世紀飛躍發(fā)展的美國,“白色”為基礎的主流文化仍然是非常普及的,還是代表這美國上層建筑以及備受仰慕的社會權利。在美國人看來,想要邁入美國的主流社會“白色”是非常重要的一把鑰匙,其象征的特權也是非常包羅萬象的。[6]“白色”給美國人以及其上層社會提供了很好的保護傘。但是他人看來,美國對“白色”的支持以及崇尚以及對“非白色”的反感和排斥也是非常具有諷刺性的,它和美國人一種宣揚的多文化融合以及多種族融合的思想是非常不符的,因為沒有符合美國發(fā)展的本質思想,這也是為何美國目前存在諸多社會矛盾的一個關鍵。
結束語:
總而言之,“白色”對美國社會以及文明的影響是非常深厚深遠的,其蘊含的特殊內涵性是不可磨滅的,代表著美國的歷史以及過往。在經濟不斷進步發(fā)展,以及思想不斷開化的當下,“白色”被賦予的思想和內涵也是不斷地轉變更新,被賦予了很多新的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立新.美國文學與文化中“白色”的象征意義[J].外國文學評論,2002(01):114-120.
[2]鄭丹.從《白鯨》看東西方文化中“白色”的象征意義[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06):50-51.
[3]張立新.《白鯨》對于美國文學與文化中“白色”象征意義的重新建構[J].國外文學,2006(03):61-69+125-126.
[4]容新芳,李曉寧.人生·悲劇·啟示——論《白鯨》中的死亡象征[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02):25-29.
[5]馮平.小議《白鯨》中的“象征手法”(英文)[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09(05):53-54.
[6]張立新.白色的國家黑色的心靈——論美國文學與文化中黑人文化身份認同的困惑[J].國外文學,2005(02):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