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玲
雖是初春,風(fēng)依然硬而緊,刮在臉上,針刺般冰涼生冷。
夜已經(jīng)深了,山東濟州城的金軍大營里卻燭火通明,新任知州張安國與金兵將領(lǐng)們飲酒正酣。突然,一股寒風(fēng)旋沖進來,喝得醉醺醺的張安國被一把拎起,拽到門外的馬背上。等幾個金將和隨從們反應(yīng)過來追出去,空茫茫的夜里,只剩下幾點晦暗的星,在低垂的天幕上忽隱忽現(xiàn)。
那是公元1162年,上距“靖康之難”已經(jīng)過去了35年,但宋金之間戰(zhàn)亂不息,天下仍不太平。率五十騎于萬軍叢中生擒叛將張安國的,是二十三歲的辛棄疾。
此前一年,他集聚兩千人加入耿京領(lǐng)導(dǎo)的抗金義軍,任掌書記。在代表義軍奉表歸宋并帶著高宗的任命詔書返回時,聽聞張安國殺耿京降金的消息。他對叛徒是絕不姑息的,曾單槍匹馬追殺三日,將盜走義軍印信的叛徒異端斬首。如今,他夜襲敵營,又奔突千里,將張安國押解至臨安交朝廷處決。一時間,“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圣天子一見三嘆息”。
圣天子,是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gòu)。35年前,金軍擄徽欽二帝及在開封的趙宗室3000 余人北去時,趙構(gòu)因出外招兵而免于此難。即位后,因金兵追殺,他從應(yīng)天逃到揚州,從揚州逃到杭州、越州、明州、定海、溫州,甚至漂泊海上數(shù)月之久。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宋與金,有著國仇家恨,高宗卻派使臣向金哀訴自己“所行益窮,所投日狹。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請求金統(tǒng)治者“見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進軍。
高宗要的,不過是江南半壁,茍且偷安。但是,稱臣、割地、賠款,換不來平靜安寧,金兵不時南侵,令南宋君臣焦頭爛額。辛棄疾率萬人從金兵腹地殺出,南下歸宋,高宗當(dāng)然是贊許和欣賞的。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1140年生于山東歷城,那正是岳飛破金大捷,卻被朝廷十二道金牌詔令班師的一年。當(dāng)時,山東已被金人占領(lǐng)十幾年了。辛棄疾的祖父辛贊因家累眾多沒有南遷,還做了金朝的一個地方官,可是他念念不忘“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常常帶著幼年喪父的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教他修讀兵書,練習(xí)武藝。
“少年橫槊氣憑陵”,辛棄疾是立志要蕩平金寇光復(fù)中原的,沒想到歸宋后,僅被授予江陰簽判一職。要將手中的利劍換作案上的文墨,他是有些失落的。所以,當(dāng)高宗禪位,而宋孝宗一登帝位即下詔為岳飛父子平反,召回主戰(zhàn)派,表明抗金決心,他立即向江淮宣撫使張浚獻上了“分兵殺虜”的計策。當(dāng)宋軍遭遇符離之?dāng)。坏貌缓徒饑炗啞奥∨d和議”,朝廷中無人再敢談?wù)摫狈サ臅r候,他再一次站出來,向孝宗獻上自己精心準(zhǔn)備的十篇軍事論文,即《美芹十論》。后又作《九議》,上書宰相虞允文,卻全部石沉大海。
欲補天穹,無路請纓。辛棄疾以為思謀運籌抗金之策是國家的頭等大事,哪里知道,符離之?dāng)∫殉伤瓮导玻m“偏”而尚能“安”的時候,秉國者無人再想言戰(zhàn)?!肚嘤癜浮ぴΑ肪褪撬藭r的心境寫照:“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闭率宓臐M城燈火通宵狂歡是別人的,他有的,不過是燈火闌珊時的孤獨幽清。
當(dāng)朝廷終于注意到辛棄疾,已經(jīng)是1172年春,他被派到滁州去做知州。滁州位于宋金交界,歷經(jīng)多次兵火,百姓流亡,一片荒涼。辛棄疾減賦稅,活商貿(mào),墾荒地,撫百姓,一年之間,便“看取弓刀陌上,車馬如流”。
1175年,湖北賴文正為首的茶商軍起義,后轉(zhuǎn)入湖南、江西,屢敗官兵,聲勢浩大。辛棄疾被急點江西提刑,他重金招募敢死隊,扼其要沖,馳逐山谷,誘殺主謀,招降余黨,僅用三個月就平定了茶寇。
湖南地區(qū)“盜賊蜂起”,辛棄疾上書宋孝宗,認為是各級官員的橫征暴斂致使“官逼民反”,建議朝廷整頓吏治愛護百姓,真正達到“弭盜”的目的。孝宗親自批復(fù),要他“無憚豪強之吏”,按照自己的想法放開去干。轄區(qū)內(nèi)一地方官貪占百姓租賦,辛棄疾毫不留情將其彈劾罷免。地方豪強飛揚跋扈橫行鄉(xiāng)里,他設(shè)法加以抑制。
痛感當(dāng)?shù)厥姴豢坝?,辛棄疾奏請建立“飛虎”新軍。建軍費度巨萬,樞密院有人屢次阻撓,他奔走斡旋,勉力為之。連日陰雨,建營房的屋瓦無法燒制,他動員百姓每戶送瓦20 片,酬100 文,兩天內(nèi)備齊所需。筑路缺石塊,他調(diào)發(fā)在監(jiān)囚徒去城北開采,按繳送石塊之?dāng)?shù)酌情抵罪,短期內(nèi)如數(shù)湊齊。監(jiān)察御史王藺彈劾其“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孝宗一道金牌令其解散軍隊。辛棄疾藏起金牌,限期督辦,完成后才上奏孝宗報告詳情,獲得諒解。而軍隊建成,雄鎮(zhèn)一方,因訓(xùn)練有素,經(jīng)常被調(diào)往抗金前線,成為長江沿岸重要的守備力量,金人忌憚而稱之為“虎兒軍”。
1180年,江西旱災(zāi),糧價飛漲,社會動亂一觸即發(fā)。辛棄疾轉(zhuǎn)任隆興知府兼江西安撫使。他一上任,就張?zhí)裎模骸伴]糶者配,強糴者斬。”囤積居奇的人一律流放,搶劫糧食的人一律處斬。同時,發(fā)放無息貸款,推選精明強干之人外出采購糧食,使百姓順利度過饑荒。其救災(zāi)之明快有效,直到元、明、清三代都傳為佳話。
不光能馳騁沙場,還具備出眾的行政才干。1181年,辛棄疾接到浙西提刑的任命,可沒等上任,就被彈劾“貪酷”,免去一切職務(wù)。這一年,他四十二歲。著名的道學(xué)家朱熹為之憤憤不平,對弟子說:“辛幼安是個人才,豈有使不得之理!”盡管創(chuàng)建飛虎軍時,朱熹還說他“專理會兵,不管民”,認為不必另創(chuàng)一支軍隊加大開支。但他在賑災(zāi)時發(fā)布的八字榜文,卻使朱熹由衷地贊嘆:“這便見得他有才。此八字若做兩榜,便亂道?!闭J為他細謹(jǐn)不拘,大行無虧,曾親書“克己復(fù)禮”“夙興夜寐”相贈。
這么有才的辛棄疾,不到十年就遷轉(zhuǎn)了十多次。說他不受信任吧,哪里有急難危重之事,他就被派到哪里。說他被器重吧,他屢獻北伐之策卻沒有一次被采納,而且一有非議彈劾,立即被罷官免職。都說是國破出義士,大亂出英雄,而這南宋的英雄卻是格外的羈絆重重。你越是激昂慷慨、欲挽危瀾,越容易遭身死之禍,或遇貶謫之悲。想當(dāng)年,宋孝宗召見岳飛之子岳霖時說:“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毕ぶ绾??共知之又如何?多少豪杰,只能如劉克莊一樣長歌當(dāng)哭:“國脈微如縷。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未必人間無好漢,誰與寬些尺度?!?/p>
等不到誰與寬些尺度,辛棄疾在江西上饒的帶湖邊,一住就是十年。這十年,金甌缺,山河破,成為他的心病,那一顆滾燙的赤子之心,無處安放,而郁積胸中的千言萬語,也無人堪聽。耳之所聞,目之所見,心之所感,全部發(fā)而為文?!安荒钣⑿劢罄希弥梢宰鹬袊??!薄按?,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他的深情幽志和抑郁憤懣如此深切,雖正值壯年尚有豪氣干云,但字字句句中卻有掩不住的悲哀流淌。周濟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說他:“斂雄心,抗高調(diào),變溫婉,成悲涼?!?/p>
國家不幸詩家幸。他郁郁不得志之時,卻是作詞最多的時期。1188年冬,辛棄疾病倒了。而800 里之外,他最親密的朋友陳亮正頂風(fēng)冒雪,自浙江永康跋涉而來。
“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标惲恋牡絹硎剐翖壖彩峙d奮,看到老朋友依然保持著昂揚斗志和火熱激情,每天凌晨即起,舞劍練功,辛棄疾備受鼓舞。兩人雪中煮酒,長歌相答,極論世事,抒發(fā)功業(yè)難成的焦慮苦悶,傾吐志同道合的兄弟情誼。陳亮寫: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辛棄疾回: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笨丛囀?,補天裂。
他們的身手與才華,是可以“補天”的。陳亮雖是一介布衣,卻好武談兵,立誓北伐,始終關(guān)心國事。然而,他們沒有等到這樣的機會。這次相聚之后六年,陳亮去世。辛棄疾寫下著名的《賀新郎》:“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鄙钊牍撬璧墓录牛瑩涿娑鴣?。
1192年,辛棄疾被起用為福建提刑,朱熹贈他三句話:“臨民以寬,待士以禮,馭吏以嚴(yán)?!毙翖壖采先魏螅斨缽姷刂鞯膹娏曳磳?,大力推行“經(jīng)界法”,即按實有土地確定賦役,減輕了百姓負擔(dān)。但福建官事已積重難返,辛棄疾憂心忡忡。早在滁州任上,他就曾向朝廷上書:“仇虜六十年必亡,虜亡則中國之憂方大?!闭J為金國必亡,而南宋最大的憂患是蒙古,所以堅持欲要北伐,先要積攢錢糧,練武強軍,做全面長期準(zhǔn)備,但他的上書無人理睬。現(xiàn)在,蒙古越來越強大,形勢更加嚴(yán)峻了,他無力扭轉(zhuǎn)全局,只能在自己任上,開源節(jié)流,積攢50 萬貫,設(shè)置備安庫,買下兩萬石儲備糧,打造一萬副鎧甲,招募士兵,嚴(yán)加訓(xùn)練,做著應(yīng)急準(zhǔn)備。
但這些舉措很快又招來攻擊和非議,他被撤銷所有的級別和待遇。彈劾他的人不會想到,罷免他的人也不會想到,1276年,當(dāng)蒙古兵破臨安,南宋的最后兩任皇帝只能逃往福州。后來,一個叫周密的詞人在整理南宋資料時看到了辛棄疾的上書,不禁喟然長嘆:“惜乎斯人之不用于亂世也。”
“臣平生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痹诔仕退涡⒆诘摹墩摫I賊札子》里,辛棄疾就這樣說過。他的劍及屨及,勇于任事,不循舊制,氣盛而威,和庸碌偷安的南宋官場風(fēng)氣格格不入。他又一次回到帶湖家居,后因帶湖失火,舉家遷至鉛山縣瓢泉。在此,他大可以像晚年推崇的陶淵明一樣,“閑飲酒,醉吟詩”,居田園,耕雨后,聽蛙聲一片,看稻花千里。他也一次次告誡自己“閑處直須行樂、萬事不關(guān)心眼”,也笑說“世間應(yīng)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仿佛看開了,放下了。還曾說“君恩重,教且種芙蓉”。但是,宋仁宗讓柳永“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果真“奉旨填詞”去了,辛棄疾卻終是不甘。
他山中夜坐,靜極生愁,明明知道“是中無有利和名”,偏偏要“手把離騷讀遍”,偏偏要念及夏禹的“悠悠萬世功,矻矻當(dāng)年苦”。他送辛祐之歸浮梁,不忘囑咐:“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只消閑處過平生?!彼约海瑓s“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shù)”。一次一次簪,一次一次數(shù),拈掇不下,擺布不開,何曾享受過一天的閑情逸致: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p>
“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p>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p>
“別有人間行路難。”
辛棄疾祖上是甘肅臨洮人,在漢代出過帶兵打仗的將軍,所以他說自己“家本秦人真將種”。祖父為他取名“棄疾”,就是希望他能像西漢名將霍去病一樣,為國驅(qū)除金寇,解除危難。誰想南歸四十余年,倒有近二十年被放廢投閑,剩下的二十年里,每個職位的任職時間都不超過三年。他本立志“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卻不得不在最好的年華里,閑居鄉(xiāng)野,同盟鷗鷺,任“可憐白發(fā)生”。倚天劍已變作鋤和犁,平戎策已換了種樹書,金戈鐵馬都入了舊夢,可是啊,他依然塊壘難平,不能死心。那些在被摒棄壓抑中所受的煎熬和挫傷,如桃花灼灼,觸目驚心。
國難當(dāng)頭,用人之際,卻聽?wèi){一世豪杰,在求之不得、放之不下的煎熬里耗損殆盡,連“千古一帝”康熙都不禁為之一痛。他讀書至辛棄疾,御批:“君子觀棄疾之事,不可謂宋無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駕馭之耳。使其得周宣王,漢光武,其功業(yè)奚止是哉!”
公元1203年,朝廷又策劃北伐,六十四歲的辛棄疾任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黃斡寫信勸他不必復(fù)出:“恭惟明公,以果毅之資,剛大之氣,真一世之雄也。而抑遏摧伏,不使得以盡其才。一旦有警,拔起于山谷之間,而委之以方面之寄,明公不以久閑為念,不以家事為懷,單車就道,風(fēng)采凜然,已足以折沖于千里之外。”但是,“今之所以主明公者何如哉?黑白雜糅,賢不肖混淆。佞諛滿前,橫恩四出。國且自伐,何以伐人?”這樣的時代,“況敢望其相與冒霜露、犯鋒鏑,以立不世之大功乎?”
黃斡是朱熹的高足和女婿,堅決主張抗戰(zhàn)。但他認清了那個怯弱自負的朝代,不忍心看一個年邁的老英雄再被呼來喝去,空付柔情。這一切,辛棄疾何嘗不知道,他只是不甘心。萬一呢?萬一朝廷這一次是真心要收復(fù)河山,那就是他最后的機會了呀!在紹興一所破舊的草堂,辛棄疾與時年78 歲的陸游有過一次長談。他們都屬于堅定的抗金陣營,此前一年,陸游還抱病參加了修撰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及三朝史的工作。出于對朝政的了解,他不像辛棄疾那樣樂觀,但還是為他賦詩一首,高度評價他的治國才能,希望他抓住機會,實現(xiàn)收復(fù)中原的抱負。
上任之后,辛棄疾招兵買馬,搜集情報,積極備戰(zhàn),并就北伐的軍事問題提出了具體建議。然而朝廷起用辛棄疾,不過是想用其人望為北伐裝點門面。不僅他的建議一條都沒有采納,而且由于與朝廷急于進兵的思路不合,辛棄疾最終被撤換。回到鉛山,辛棄疾終于相信:“鄭賈正應(yīng)求死鼠,葉公豈是好真龍?”
多么沉痛的幽默,多么悲涼的自嘲,多么深婉的執(zhí)著。1206年五月初七,宋寧宗下詔北伐。結(jié)果,“一出涂地,不可收拾。百年教養(yǎng)之兵,一日而潰;百年葺治之器,一日而散;百年公私之蓋藏,一日而空;百年中原之人心,一日而失矣”。1207年8月,皇帝又任辛棄疾為樞密院都承旨,令其立即到臨安供職奏事。這一次,臥病不起的辛棄疾,用生命對朝廷說出了“不”,九月十日,“公沒,西北忠義始絕望”。據(jù)說,他在臨終之際,還大喊數(shù)聲:“殺賊!殺賊!”
一生視酒圣詩豪為馀事的辛棄疾,終于還是以詞留名青史。今存稼軒長短句600 余首,為兩宋詞人之最。與他從游八年相得甚歡的門生范開,曾為他刊刻《稼軒詞》并作序說,辛棄疾以氣節(jié)自負,以功名自許,他哪里是著意于小小的歌詞呢,只不過是把這作為陶冶性情、宣泄情懷的一種工具而已?!耙淮~宗”夏承燾稱辛詞:“肝腸似火,色貌如花?!彼怨P代劍,寫英雄志,寫兒女情,寫山川景,寫田園風(fēng),“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但字字句句,都蘊藉著欲飛還斂的無可奈何。當(dāng)年朱熹病逝,辛棄疾親往哭之:“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為公死,凜凜猶生?!?/p>
“凜凜猶生”,辛棄疾說的,何嘗不是他自己呢?那一個怯懦的朝代,擱不住他的壯懷激烈。生前,一次又一次被辜負;死后,卻再也沒有什么能淹沒他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