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
把學校變成巴學園
要是你看過《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那你一定知道,小豆豆的學校叫巴學園。這所學校的大門,是兩棵大樹,在學校里面,也沒有一間間的水泥房子,而是一輛輛的舊電車,那就是教室了。上課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校長列出的課程表,選擇自己想上的課程。吃飯也不用吃西蘭花、胡蘿卜,而是“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聽上去就很有意思。
和巴學園一模一樣的學校暫時還沒有,但像巴學園里的校長一樣可愛的人卻有很多,比如馬來西亞檳城的桑加校長,他的夢想就是把學校改造得像巴學園一樣自由、好玩兒。所以,就任校長后,他就開始大力推行“快樂教育計劃”,對學校進行大力改造。改造之后的學校,讓學生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樓房的顏色更加豐富了,教室里、走廊里、操場上到處都是圖書角,變化最大的是地面,到處都畫著有趣的小游戲,沒事的時候,大家就在這里蹦蹦跳跳,盡情釋放著自己的天性。
在學校里面開農場?這你一定沒有聽說過吧!
地面改造還不是最有意思的。為
了讓大家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校長給學生們找到了一大塊荒地,改造成了“秘密基地”,孩子們自己挖坑、種樹,還自己動手搭建了雞舍,讓毛茸茸的小雞跑來跑去。學校的體育課也經常在這里進行,男孩子力氣大,就負責挑水、澆菜,女孩子心細,喜歡裝飾性強一點的東西,就負責對荒地周邊進行美化,種一些花花草草。
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漸漸地,荒地變成了農場,經常有小松鼠過來竄門,基地里的香蕉還能賣來換錢。不久前,孩子們又玩出了新花樣,他們在基地里規(guī)劃出了一條適合行走的小路,把落葉鋪在上面,然后在上面踩來踩去,那感覺就像一場秋雨后走在靜謐的大森林里。
周末還有特別活動
有時,到了周六的固定時間,學生們還會自發(fā)地走出教室,和老師會合,去執(zhí)行一項神秘而特別的任務——撿垃圾。
每一天,人們都要丟棄大量的垃圾,垃圾處理不得當的話,就會污染環(huán)境,讓許多動物遭殃,因此,桑加校長會在周六找一個固定的時間,帶領大家一起去街頭搜集垃圾,達到一定數量后還有獎勵。比起口頭上的宣傳,這種實際的行動更能喚起學生的責任感。現在,每天中午吃完飯后,大家會自覺地拒絕剩飯,還經常帶著自己的手繪作品,參加社會活動,向大家宣傳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種花、種樹、養(yǎng)小動物、撿垃圾……這些事情對于孩子們來說是既新奇又很容易獲得成就感,最重要的是,這些活動并沒有讓學生們拋下學業(yè),相反,每個學生都深知,只有努力學習,才能讓自己更有能力,把家園變得更美好。
在桑加當校長這幾年里,學生平均成績連續(xù)提高,考試通過率也高達86%以上,而且,學生們都變得超級愛上學了,正常的到校時間是早上7點40,很多孩子在6點半左右就來到學校,和同學、老師們一起玩耍。
在這片土地上,桑加校長很聰明地將孩子們的“貪玩”和“好奇”結合起來,不只是單純地玩兒,而是有目的性地玩兒,目前,學生們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聯(lián)合國17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中的9個目標,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從小就心懷世界的孩子,將來一定能成為擔當可持續(xù)發(fā)展大任的地球公民。
不管什么樣的學校,目的都是幫助學生們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善于思考總結。所以,就算你的學校沒有這么多有趣的活動,就像桑加校長說的,在學校里,不光要學到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你能學會快樂地工作和積極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