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oggiatura
大概4年前,我家小孩迷上了速翻魔方這么個玩意兒。周末清晨我醒來,眼睛還沒睜開,就聽見隔壁房間噼里啪啦的聲音,好像誰在舊式打字機上打字。這活動的“標準照”是:他的面前有一個計時器,還有一個iPad,上面顯示著每次完成后再隨機打亂的步驟。他就坐在小桌子前,翻好,記錄時間,打亂,再翻好,再記錄時間,再打亂……一個在我看來非常枯燥的重復運動,他一坐就是一個多鐘頭,有一段時間一天能花兩三個小時在上面。
我雖然被人笑話成逼孩子練琴的亞裔“虎媽”,但是碰到他真心著迷的事情,我都盡量讓他隨心去做,不去打斷他,哪怕是一些看不出任何“用處”的活動,哪怕占用了我最心疼的練琴時間,也都咬咬牙忍了。在我看來,一個人能長時間專注于某件事,就是人生的寶藏。小時候他有一段時間迷戀用橡皮筋編手鏈,結果我們家有幾千根彩色橡皮筋,在墻角、桌子底下、枕頭下、被子里……那時他也是一編就好幾個小時,所有的編法都是跟朋友學或上網自學的。他一會兒編出個新花樣,送給這人送給那人,也送了我一條黃黑相間的,顏色選用的是匹茲堡鋼人橄欖球隊色,據(jù)說花樣是最為繁復的一種——洛可可。
速翻魔方靠的主要是記憶、空間判斷和超前觀看,手上的功夫倒是次要的。如今的翻法都是電腦算出來的,隔段時間還會出來新翻法,有可能會減少步驟,進一步縮短時間。所以翻魔方也有點像當“碼農”,隨時都得學新算法,不然就落伍了。翻法是他自個兒上網學的,沒人指點,不需要督促,興趣著實是最好的老師。他剛開始“入坑”的時候,我還有點不屑,說:“背下來的算什么本事,自己想出來怎么翻,那才叫本事。當年你外公上英語班,美國外教帶了個魔方去,班里學生都沒見過這玩意兒,輪流帶回家玩,有些人翻出一面,有些人翻出一層,輪到你外公時,他一晚上沒睡,愣是把六面全翻出來了?!焙⒆泳屠侠蠈崒嵉爻姓J自己不如外公,但還是繼續(xù)玩他的速翻,并且還想拖我下水。然而我看了一眼口訣表,對著第一步的色塊方位就暈了頭,什么都記不住。原來家族智商的谷底在本小姐這兒。
翻魔方的小孩有個自己的松散組織,叫世界魔方協(xié)會。這組織基本只存在于網上,有一個網頁,上面不斷更新著世界各地最新的比賽信息和個人紀錄。一個人只要參加一次比賽,他的個人成績就會登上這個網站,然后他就可以查看世界大排名、國內排名,美國的還可以看州內排名,等等。比賽的地理分布很不均衡,我們碰巧住在一個強手如云的地區(qū),所以每年附近都有好幾場比賽。有個世界排名靠前的孩子就在我家旁邊的高中上學,他每年借自己的學校餐廳主辦兩場比賽,我們也順便沾光。有時候我們花3個小時開車去隔壁州參加比賽,我也可以順便看朋友。每當這種時候,大家都跟過節(jié)一樣。
他第一次參賽是在中國深圳。那也是我第一次去深圳,租了輛車沿高速路開過去,兩旁郁郁蔥蔥的植被,跟美國沒啥兩樣。下了高速開車兩分鐘就到了比賽場地——深圳職業(yè)技術學校,中午在學校門外的小店里吃了碗面,下午比賽完又從高速直接離開,所以至今我連深圳市區(qū)長啥樣都不知道。小孩平時見生人挺害羞,但是到了魔方比賽場,立馬如魚得水,跟來自廣東省的小孩們打成一片,交流魔方種類和新算法。比賽場地就是一間大教室,組織者和服務人員都是志愿者,也都是參賽者,沒有任何職業(yè)人員、沒有任何人從中拿到報酬。但是比賽組織得非常高效有序,一部分人做裁判計時,一部分人負責按程序打亂魔方,還有一部分人負責計入成績,更新非???。選手在每輪結束的十幾分鐘內就會在網上查到自己的成績和此刻的排名,大概也能估算出自己能否進入下一輪。志愿者自己要參賽時,就由底下的參賽群眾上去頂替服務。
所有地方性的比賽都是由選手自發(fā)組織的,所有的選手都是業(yè)余的。這是我見過的最干凈、最純粹、最具奧林匹克精神的比賽,選手們都是朋友(老朋友或新交的朋友),互相交流經驗心得,多是彼此敬佩,很少有嫉妒,沒有黑幕,沒翻好的人都只會自己懊惱,從來沒人抱怨比賽不公,也沒人為此吃違禁藥品。哪怕是全國大賽、洲際大賽和世界大賽,名義上是世界魔方協(xié)會組織的,也有少量商業(yè)贊助,有少量拿報酬的組織者來協(xié)調安排租場地等事宜,但會場上的所有裁判、打亂魔方和計入成績的服務人員,仍然是參賽者,人手不夠時在廣播上喊一嗓子就行了。給魔方比賽贊助的是一家賣魔方的美國公司和幾家中國魔方廠。除了給比賽一點錢,他們也贊助世界排名靠前的幾個選手去世界各地參賽,給各國排名靠前的選手免費提供最新的魔方。全世界可能只有十幾萬人翻魔方,而且和足球運動和奧運會不同,不翻魔方的人通常也不會看魔方比賽,所以這個生意能維持但做不大,這點保證了比賽能夠繼續(xù)干凈下去。魔方比賽還特別“民主”和“草根”,不管什么級別和范圍的比賽,報名只按先后順序而不按成績接收,報滿為止,誰想參賽都可以,成績不好的只是在現(xiàn)場第一輪就會被刷下來而已,但還可以到處游逛、結交朋友、觀摩高手比賽。我家小孩第一次參加全美大賽時,拿著一張紙在賽場到處找人簽名,把所有他崇拜的高手的簽名集了個遍。
翻魔方的人,年齡集中于13歲到25歲之間,男孩占絕對多數(shù)(中國是個例外,男女比例相當)。我第一次在現(xiàn)場看比賽時,忍不住笑了,一屋子的小Nerds(書呆子)!全都是Tech(技術)類型的,但是又忍不住喜歡他們——做事大多非常干脆,說話單刀直入,人又很隨意友好。他們的網頁都令人喜歡——頁面設計非常簡潔清晰,色彩選擇、排版、字號的大小、位置等,都恰到好處,重要信息一目了然,多余的內容一概沒有,也絕對沒有廣告,而且網頁下載速度特別快。不愧是Technerds寫的碼!
“入坑”后我才知道,魔方可不只有3×3一種,還有2×2、4×4、5×5、6×6、7×7,還有Skewb、Square-1、Clock、Megaminx、Pyraminx等各種奇形怪狀的。參賽的小孩們很多都背一書包的魔方過去,拉鏈吱啦一打開,魔方在書桌上一字排開,簡直像開博覽會。比賽項目就更多了,除了普通的雙手計速的各種型號的魔方,還有3×3單手(甚至3×3用腳),3×3、4×4、5×5盲翻,甚至還有多個魔方的盲翻,就是一口氣看多個打亂的魔方,然后遮住眼睛爭取把每個都翻出來。別的比賽都是計時,看誰用時最短,多盲翻則是計數(shù),看能翻對多少個。你們猜世界紀錄是多少?看了52個,翻對50個!我覺得自己和他們不是一個物種。
孩子在多年前參加的一個音樂夏令營上認識了一個拉小提琴的男孩,前年竟然在魔方比賽上碰到。這個男孩近兩年專攻盲翻,很快成了4×4、5×5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并不斷地打破自己的紀錄,而且在多盲翻項目上也是緊跟世界紀錄。孩子以前總吹噓自己是拉小提琴的小孩里魔方翻得最好的、翻魔方的小孩里小提琴拉得最好的。于是去年我開玩笑說:“算了,前者你當不上了,不過后者大概還行?!苯Y果話說完沒幾個月,去了個音樂夏令營,碰上個小提琴天才也翻魔方。我說,完了,現(xiàn)在翻魔方的小孩里小提琴拉得最好的也當不上啦!
翻魔方是個很“沒用”的活動,然而正因其沒用,才凸顯其可愛。孩子能夠孜孜不倦地為此持續(xù)努力好幾年,從世界排名1800名之外慢慢奮斗到前200名,沒有任何名譽與物質獎勵,考大學不能加分,只能純粹從這項活動本身得到樂趣,這一點就讓我開心。我多么希望音樂在這世界上也能退回到這種徹底沒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