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莉 (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81)
在消費主義時代下,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被大量地、全方位地制造與激發(fā)出來,其所購買的也非只是商品本身,而包括了商品抽象的符號外延意義。電影也是消費主義時代中觀眾熱衷于消費的對象,電影的產(chǎn)出早已超出文化的范疇而被認為更是一種經(jīng)濟活動,大量商業(yè)屬性極強、直接訴諸感性的電影便是例證。而馬修·沃恩的《王牌特工2:黃金圈》(2017)正是如此。
在消費主義中,商業(yè)電影成為一個刺激觀眾感官的流水線產(chǎn)品,最終以五光十色的形式、包裝等吸引著觀眾的目光,其最主要目的是引發(fā)觀眾進行消費而非提供觀眾洞見、深思的目標。在這一類電影中,各個敘事元素與其說按照創(chuàng)作者個人的藝術追求、審美偏好,不如說是按照規(guī)定的生產(chǎn)程式有序排列,最終形成一個連續(xù)、流暢、具有娛樂性的文本,觀眾獲得的是一個忘情迷亂的觀影狀態(tài)。
而電影的主題對于營銷與宣發(fā)是極為重要的,電影必須能選擇具有“hook”屬性的主題,并將其鮮明地表達出來,以直擊消費者的“痛點”?!锻跖铺毓?》的誕生,其基礎正是前作《王牌特工:特工學院》(2015)的大獲成功。在《王牌特工》中,電影選擇了成長母題與對抗母題,這二者都容易對抗電影在跨文化傳播中意義的損耗,實現(xiàn)盡可能地贏得受眾的共鳴?!锻跖铺毓ぁ防?,英國少年艾格西被父親昔日的戰(zhàn)友哈利發(fā)掘與培訓,經(jīng)過一系列艱辛的考驗,終于成為英國秘密特工組織“王的男人”(Kingsman)的一員,隨后與戰(zhàn)友羅克茜、梅林等人一起挫敗美國億萬富翁瓦倫丁的陰謀。艾格西也從一個玩世不恭的小混混成長為一個身懷絕技、風度翩翩的英倫紳士。電影在繼承了一度風靡全球的“007”系列的大量設定的同時,又有別出心裁之處,故而上映后在受眾中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也正是在觀眾的翹首以盼下,馬修·沃恩拍攝了續(xù)集《王牌特工2》,電影同樣概括了以艾格西為首的“王的男人”特工們與邪惡勢力的又一次戰(zhàn)斗,并且代表正義的艾格西們依然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同時,成長主題也被沿用,艾格西最終走入婚姻的殿堂,從第一部中忍不住下流地調(diào)戲瑞典公主蒂爾德到成為為她負責、成熟的丈夫以及瑞典王室的駙馬。拋開具體的對抗對象和過程來看,兩部電影的主題是一致的。
在這樣的主題沿襲下,馬修·沃恩已經(jīng)將“王牌特工”打造為一個消費主義時代中人們熟知的并具有一定潛在觀眾群的消費標志,這一點與廣大實體品牌毫無二致。觀眾得以在對這一類主題的接受中,進入到一個與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銀幕世界,通過與主人公的共情,投身于一段遍布刀光劍影、燈紅酒綠的特工生活中,并且與創(chuàng)作者達成某種默契,即觀眾心照不宣地接受電影在規(guī)劃運作下的種種“俗套”之處,如屢見不鮮的“最后一秒營救”、教堂大戰(zhàn)、雪山大戰(zhàn)中的正方人物絲毫無損等。
敘事是一部電影面貌與風格最為直接的體現(xiàn),是電影想要塑造的藝術形象、想要抒發(fā)的深層情感的載體。通常情況下,作為消費品的商業(yè)電影都擁有一個如羅伯特·考克爾在其著作《電影的形式與文化》中指出的被歷史決定了的結構布局,這一結構勢必是較為細密嚴謹?shù)?,各個創(chuàng)作元素被如填公式一樣置于恰當?shù)奈恢?。“一種具有連貫性的歷史滋養(yǎng)了好萊塢80年,理想的美國電影仍然是圍繞一個經(jīng)過精心組織、嚴密驅動的,觀眾很容易理解的事件鏈條展開。”這一鏈條就是以因果關系為驅動原則,以線性順敘為主,少量閃回、插敘為主的敘事方式。這一方式,也是觀眾最容易建立起事件關系的敘事方式。另外,在其中,激烈的開頭(如《王牌特工》中第一位蘭斯洛特在執(zhí)行任務中突然死亡),關鍵時刻的反轉或巧合(如《王牌特工》中的降落傘訓練),皆大歡喜的、讓觀眾釋放情感的結局,則必須被一一安插,以更好地控制觀眾的注意力和情緒。
在《王牌特工2》中,電影開始于艾格西和老敵人查理在汽車上的大戰(zhàn),這一場激戰(zhàn)在倫敦街頭引發(fā)了規(guī)模不小的爆炸和車禍。隨后艾格西赴女友之約,敘事節(jié)奏放緩,而神秘的“黃金圈”組織也浮出水面。也正是在約會上,艾格西的朋友吸食大麻,“黃金圈”首腦罌粟女士的陰謀就此展開:為了使毒品交易合法化,罌粟女士在自己的產(chǎn)品中下了毒,所有沾染毒品者都會在一定時間內(nèi)僵硬死去,罌粟女士以此威脅美國總統(tǒng),一旦總統(tǒng)簽署了毒品合法化的相關文件,罌粟女士便釋放出解藥。也正是由于那一場大戰(zhàn),“王的男人”組織被“黃金圈”幾乎摧毀,只留下了梅林與艾格西,二人沿著線索找到了美國的類似組織“聯(lián)邦英雄(Statesman)”,聯(lián)手奪取解藥。而在特工們與“黃金圈”的矛盾之外,又有特工之間的矛盾,美國特工威士忌因為愛妻在毒販的火并中死去,不愿意為癮君子們提供解藥,最終與艾格西、哈利又展開一場打斗。同樣寧愿吸毒者自生自滅的還有美國總統(tǒng)。這些矛盾的加入,使得整個敘事不至于單調(diào)和缺乏力量。
不難看出,電影中的事件并不是被偶然連接的,而是具有連續(xù)性的,這使得觀眾對電影的理解沒有阻礙和延遲,能夠全神貫注于敘事的發(fā)展。電影的敘事進程猶如樓梯,每一個鏡頭段落都有相應的內(nèi)容和目的,并引發(fā)下一步反應,最終接近尾聲,如任務的緊張、戰(zhàn)友們的突然去世和對拋頭露面當王室駙馬的擔憂,使得艾格西在求婚問題上猶豫不決——深感失望的蒂爾德抽煙發(fā)泄,沾染毒品——在發(fā)現(xiàn)女友中毒后艾格西不顧安危殺奔“黃金圈”在柬埔寨的老巢——艾格西給罌粟女士注射了高劑量的毒品使其說出了釋放解藥的密碼——艾格西救下心上人后兩人成婚。原因引發(fā)結果,結果又成為下一段敘事的原因。
消費主義下電影與觀眾建立聯(lián)系,其常規(guī)機制除了因果律原則下的線性敘事以外,還包括了能充分調(diào)動觀眾情感、欲望的角色塑造。如前所述,《王牌特工2》是好萊塢成熟的電影反饋流程的產(chǎn)物,深諳文化工業(yè)諸多法則的制作人們意識到,第一,作為主人公的艾格西是觀眾最主要選擇的“替身”,也就是以年輕人為主體的觀眾更愿意讓艾格西代替自己游走于驚心動魄的特工活動中。因此,艾格西在《王牌特工》中的種種特征被保留了下來,如重情重義,時而天真、輕佻,時而嚴肅,如他既能在和查理決斗時因為對方是獨臂而自己也只用一條胳膊,又能在制服查理后表示為了羅克茜、梅林等人的死一定要殺了他等。第二,對于艾格西有精神父親意味的哈利,盡管他在前作中被瓦倫丁開槍擊中頭部,但由于觀眾對這個人物戀戀不舍,故而電影一定要安排他重現(xiàn)銀幕,于是在《王牌特工2》中,美國的聯(lián)邦英雄拯救了哈利的生命,而艾格西又喚回了哈利的記憶,哈利只失去了一只眼睛,而心智和身手則一如從前。而部分并沒有像哈利那樣牽動消費者的角色如羅克茜、亞瑟等,則被電影主創(chuàng)毫不猶豫地拋棄。不難看出,相對于消費者的吁求,角色設置的連貫性和合理性對于電影人來說并沒有那么重要。
毫無疑問,馬修·沃恩的《王牌特工2》是一個典型的,以觀眾熟悉并期待的形式和題材,提供給觀眾愜意體驗的消費品。在成功的前作之后,電影人擁有了對續(xù)作制作上的把握與預判,使續(xù)作也擁有了較為優(yōu)異的市場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