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話劇向電影之轉變"/>
高勝利 李子赟
(1.運城學院,山西 運城 044000)
“開心麻花”全稱北京開心麻花娛樂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為人民娛樂服務為宗旨,以喜劇舞臺劇為主營業(yè)務,成立十余年,創(chuàng)造了三十余部爆笑舞臺劇。2015年由話劇改編的電影《夏洛特煩惱》一經上映,便火爆全國,“麻花出品,必屬精品”成為觀眾共識。但近幾年“麻花”出品的電影卻遭到觀眾的詬病,在追求商業(yè)價值的同時忽略了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情節(jié)粗制濫造,脫離現(xiàn)實。
話劇與電影都是關于時間和空間的藝術,都具有敘事性和歷時性的特點,二者存在天然的親緣關系。新世紀以來,我國電影市場進一步繁榮,電影行業(yè)對優(yōu)秀題材和作品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大,這就使得電影創(chuàng)作者們都紛紛將現(xiàn)有的文學作品、話劇、游戲等進行影視化改編,而話劇由于與電影的近親關系更是成為影視化改編的首選。
話劇與電影都是時空藝術,時長類似。內容上都是以劇本為基礎,電影按照開端、轉折、危機、結局四段式布局,傳統(tǒng)話劇通常由鋪墊、敘事、高潮、結尾四大幕組成。但二者還是有區(qū)別,電影富有的光影魅力和先進的技術手段是舞臺劇無法比擬的,但話劇獨特的舞臺臨場感和經典的表現(xiàn)手法是電影無法企及的。二者都是以演員的表演為中心,但話劇演員直接面對現(xiàn)場觀眾,電影演員則面對鏡頭,演員細微的表情、眼神、神態(tài)都會被鏡頭清晰地記錄下來。電影以劇本為藍本,以演員的表演和人物之間的對白為核心,運用多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塑造人物,推動情節(jié)。話劇只能通過舞臺來表現(xiàn)內容,在時空上多點受限。
自2003年推出首部爆笑喜劇《想吃麻花現(xiàn)給你擰》打響“麻花”第一槍,一直到2010年的《烏龍山伯爵》,“開心麻花”一直致力于舞臺劇的創(chuàng)作,特別是2008年間,《瘋狂的石頭》等五部話劇實現(xiàn)了全年無間斷演出。2011年到2014年間,“開心麻花”致力于品牌推廣,并開始跨界嘗試不同的藝術形式。2011年“開心麻花”攜經典作品《烏龍山伯爵》全國巡演,自主拓展市場,在天津、上海等地陸續(xù)成立分公司。從2015年起,開始轉戰(zhàn)大銀幕,《夏洛特煩惱》由開心麻花創(chuàng)作、出品,改編自“麻花”的同名話劇,在當年同期票房中遙遙領先,并問鼎國慶檔冠軍?!伴_心麻花”從此便成為一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此后,電影《驢得水》《羞羞的鐵拳》《李茶的姑媽》等作品都以其獨特的喜劇魅力給觀眾帶去快樂。
1.成熟的話劇劇本是其成功的先天優(yōu)勢
“開心麻花”出品的電影都是改編自原創(chuàng)舞臺劇,是經過時間和觀眾檢驗、在舞臺上大獲成功的作品。2015年逆襲成為票房黑馬的電影《夏洛特煩惱》,其同名話劇已經在全國各大話劇舞臺經過了三年的巡演,2017年《羞羞的鐵拳》在改編成電影之前也在舞臺上經過了兩年時間的打磨,2018年《李茶的姑媽》上映之前也歷經了時間和觀眾的重重考驗。“開心麻花”的每一部原創(chuàng)電影,都選自在舞臺上已經非常成熟的劇目,因此在電影改編時對于包袱的拿捏、節(jié)奏的把控都比較精準。
2.沿用原班人馬進行再度創(chuàng)作
“開心麻花”改編的原創(chuàng)電影中,電影導演和話劇導演是同一撥人。這也是“麻花”的智慧所在,沿用原班人馬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導演、編劇已經對話劇劇本了如指掌,對笑點的分布、情節(jié)的梳理、結構的把控都得心應手。而且作為原創(chuàng)話劇的主創(chuàng)人員,對作品的熱愛不言而喻。汪流認為好的改編者應該 :“第一,熱愛原作,……;第二,改編者如果僅僅出于激情而熱愛原作,但對原作中所描寫的生活并不熟悉,而又要去改編,那么依然是改編不好的;第三,改編者必須具有和原作者不相上下的功力?!盵1]“開心麻花”將電影的改編交給話劇作品的原創(chuàng)團隊,滿足了改編者應該具備的條件。
3.沿用“麻花”演員,助力電影人物
“開心麻花”出品的電影中,沒有影帝和流量小生,所有的演員都是“麻花”自己培養(yǎng)出來的,這些演員經過反復訓練才登上話劇舞臺,在長期的巡演過程中,早已把角色融入自身。在電影表演中,演員們對角色拿捏游刃有余,演技也經過了觀眾的檢驗,他們一出場就帶著極佳的喜劇效果。所以,當作品在大銀幕上呈現(xiàn)時,每個人物性格都塑造得飽滿、鮮明,通過演員的精心刻畫,每一部電影都會產生一個或多個經典角色,比如《夏洛特煩惱》中的夏洛、袁華,《驢得水》中的張一曼、銅匠等。除了演員自身的努力,劇本創(chuàng)作初期,編劇也會根據(jù)演員的個性對劇本進一步地調整和修改,反復推敲,立穩(wěn)每一個包袱。
1.品牌定位,觀眾至上
“開心麻花”在創(chuàng)立初期就目標明確:做一個喜劇公司,以為人民娛樂服務為宗旨,把智慧和快樂擰成舞臺劇。在此后的發(fā)展過程中,圍繞喜劇這一核心不斷推出爆笑舞臺劇、喜劇電影等。精準的品牌定位,在企業(yè)的發(fā)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開心麻花”認識到了這一點,在15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從話劇、小品到電影一直沒有偏離“喜劇”的方向?!伴_心麻花”對“喜劇”品牌的堅持,使消費者在一看到“開心麻花”的同時就會想到開心、快樂?!伴_心麻花”的主要受眾是都市年輕人,因為身處復雜的社會關系中,工作繁重,精神和身體壓力大,他們需要釋放,而喜劇正好可以滿足這一點。作為年輕人的“解壓神藥”,“開心麻花”一直秉持觀眾至上的理念,觀眾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做觀眾喜歡的喜劇。正是這樣的喜劇態(tài)度,讓麻花贏得了極高的關注度,擁有固定粉絲群。
2.精彩故事,動人情懷
一部好的電影,其實就是一個好的故事,“開心麻花”電影均改編自話劇,這些故事在被搬上大銀幕之前,已經在話劇的舞臺上多次演出,布局精巧,情節(jié)跌宕,笑點密集,寓意深刻?!伴_心麻花”的電影作品,充滿著對“假惡丑”現(xiàn)象的揭露。《夏洛特煩惱》中通過王老師收學生的賄賂,袁華憑借父親的身份獲得寫作比賽一等獎揭露當前教育體制中存在的腐敗問題;《羞羞的鐵拳》中通過艾迪生被吳良陷害揭露拳擊界打假拳的丑聞;《李茶的姑媽》則通過李茶結婚所引發(fā)的一系列鬧劇批判拜金主義。“開心麻花”的每一部作品都帶有強烈的批判性,編者將時代問題、社會熱點融入故事,用喜劇的方式表達,寓意明確,批判尖銳。而且其切入點都是通過小人物的視角推進的,容易讓觀眾聯(lián)想到自己,從而產生共鳴。例如《夏洛特煩惱》中的秋雅,長相出眾,學習優(yōu)異,在觀影過程中我們會聯(lián)想到自己上學時班里也有這樣一個人;《羞羞的鐵拳》中的艾迪生,被社會的潛規(guī)則左右人生的無奈,在復雜的社會中摸爬滾打的人也許都能感同身受,這就是一種“大眾情懷”,它能夠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鳴。
3.語言幽默,獨具特色
“開心麻花”創(chuàng)作的喜劇之所以笑點頻出,讓觀眾過“耳”難忘,得益于臺詞幽默的表達?!伴_心麻花”作品中常常巧妙地利用漢語特有的押韻或諧音,賦予臺詞節(jié)奏感,在增強語言韻律美的同時,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產生爆笑的效果。例如《夏洛特煩惱》中:
夏洛:秋雅是我們學校公認的?;?;而我更出名,是我們學校公認的笑話。
我們可以看到,編劇巧妙地利用“笑話”和“校花”的同音特點,將“?;ā备臑椤靶υ挕?,這里將主人公和秋雅在學校的地位之懸殊介紹給觀眾,讓觀眾產生兩人不可能有任何交集的預測。觀眾通過視聽判斷,稍稍回味便會感到撲面而來的幽默。
張揚:……就夏洛這身行頭賦詩一首。
袁華:只身赴宴雞毛裝,都是同學裝雞毛。
這句詩中,前句的“雞毛”是真實的雞毛,后一句中的“雞毛”即為嘲諷之意。兩個“雞毛”在意義上毫無聯(lián)系,但在電影語言中,抓住了兩個詞語的共性,即同音同字。前半句是對夏洛著裝的描寫,后一句則是對夏洛明明生活拮據(jù)還要在同學面前充大頭的行為進行諷刺,從而形成強烈的詼諧感。除了運用語音制造幽默,“開心麻花”在人物的對話設置上也很考究,經常在對話中抖出似乎在情理之中,卻在意料之外的包袱。例如:
王老師:就在昨天,袁華同學得了全區(qū)作文比賽一等獎,作文題目是《我的區(qū)長父親》。
在夏洛提出要和袁華換座位時,老師不同意,并且說到袁華非常優(yōu)秀,觀眾看到這里,往往會自動將袁華歸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但是獲獎作文的題目一出,打破了觀眾的心理常設,在觀眾大笑的同時,也引發(fā)思考。
4.運用“戲仿”,凸顯風格
“戲仿”,又稱諧仿,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對原作品進行借用,以達到調侃、嘲諷、游戲甚至致敬的目的。[2]“戲仿”屬于二次創(chuàng)作,并且在重構的文本中傳達更加深刻的審美內涵?!伴_心麻花”的影視化改編中成功運用了“戲仿”,使喜劇風格更加凸顯。例如《羞羞的鐵拳》中對武功絕學的“戲仿”。傳統(tǒng)影視作品中一般是歷經千辛萬苦最終獲得蓋世絕學,而《羞羞的鐵拳》中主人公卻是通過高速公路發(fā)傳單、熬鷹、捉魚等無厘頭的事情練功,最終通過這些“功夫”打敗反派。這里通過“戲仿”將武功絕學的神秘面紗揭開,顛覆了我們的傳統(tǒng)認知和審美期待。
“開心麻花”自《夏洛特煩惱》獲得成功后,便在大眾中樹立了良好口碑。但在去年國慶檔上映的《李茶的姑媽》豆瓣評分只有5.1,創(chuàng)“麻花”歷史最低。去年一年,“麻花”在暑期檔、國慶檔和春節(jié)檔都排上了電影,在這樣高密度的拍片數(shù)量下,投入到劇本創(chuàng)作和內容創(chuàng)新的精力就會不足?!独畈璧墓脣尅分心邪缗b的戲碼在國內外已經出現(xiàn)了很多次,觀眾看多了就會產生審美疲勞。而窮小子通過富豪親戚一夜暴富的戲碼也同樣落入俗套?!伴_心麻花”使用陳舊的套路,生產電影就像在流水線上生產商品一樣,機械麻木,毫無新意,使“開心麻花”在喜劇界的神壇地位瞬間跌落。
《李茶的姑媽》以李茶和露露的結婚為線索展開,雖然以批判拜金主義為主題,但其中橋段設計的惡俗直接蓋過了電影所要表達的深刻內涵,電影的某些笑點也著實成為“尬點”,比如黃滄海和莫妮卡兩人在衣柜里赤身裸體被發(fā)現(xiàn),對三觀還未形成的兒童群體是不宜的。這些所謂的“笑點”沒有造成相應的“笑果”反而被觀眾所詬病,直呼尷尬。
在網(wǎng)絡評論一邊倒的形勢下,《李茶的姑媽》成為“麻花”跌落神壇的“罪魁禍首”。除了內容缺乏創(chuàng)意、審美趣味不高之外,電影在劇情和邏輯上也存在明顯的硬傷。例如真姑媽發(fā)現(xiàn)有人假扮自己時,她的第一反應不是揭穿而且還幫助“假姑媽”隱瞞身份,最后兩人還暗生情愫等,這些情節(jié)看起來不符合邏輯,與現(xiàn)實嚴重脫離。此外,一些細節(jié)上的處理也非常粗糙,一個男人穿了一身女裝、戴上假發(fā)就能將一群人騙得團團轉,以及董事長兩次給黃滄海升職都要親自告知,這些細節(jié)仔細琢磨會感覺很牽強,反映出此部作品只是為了博觀眾一笑,并沒有認真做喜劇的態(tài)度。
綜上所述,通過對“開心麻花”喜劇發(fā)展路線的探索,可見“開心麻花”在話劇影視化過程中具有自身的優(yōu)勢,成熟的話劇劇本為電影提供素材來源,原創(chuàng)團隊的精心打磨,功勛演員傾情加盟,這些都是“麻花”進行電影創(chuàng)作的先天優(yōu)勢。進行精準的品牌定位、以內容為王、獨特的語言風格是“麻花”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在近幾年的發(fā)展中,“開心麻花”過于注重影片數(shù)量和商業(yè)化效益而忽視了電影的藝術性,使最近的作品受到批評,希望“開心麻花”在之后的創(chuàng)作中,嚴格把控影片質量,為觀眾輸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