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英
摘 要:在中華民族文化歷史長河中,書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書法文化源遠流長,書法文化博大精深,書法文化也在隨著時代不斷地演變,書法的演變過程直觀地反映了中國歷史文化的發(fā)展,與此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一任務越來越迫切,教育部門可以將書法文化的精髓融入教育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學習態(tài)度,從而培養(yǎng)學生鑒賞文化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并逐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根據現代教育的現狀以及書法文化的內涵,提出了豐富書法教育內涵,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可實施性策略。
關鍵詞:書法教育;核心素養(yǎng);策略
一、豐富書法教育內涵,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出的背景
1.教育方針的需要
近年來,教育部提出要進行課程深化培育方針,并且著重強調了“核心素養(yǎng)”這一任務的重要性,并且要求學校對中學生進行書法教育,使學生能夠規(guī)范書寫,并且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將文字的魅力通過書法的形式展現出來。書法的文化對學生了解中華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書法文化可以將中華文化的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書法文化還可以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升華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影響,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有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人格以及優(yōu)秀的品質。
2.教育改革的需要
我國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的教師只注重學生成績的提高,而不注重學生內心世界的發(fā)展,尤其是學生的文化底蘊以及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這兩方面。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尤為重要,教育部提出了教育策略,策略的實施初見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并沒有全面了解書法文化,這也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并沒有提升,所以,這些不足為教育改革創(chuàng)造了條件,使教育部必須對現有的教育模式進行改革,更新教學方案,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書法教育內涵,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3.提高我國教育水平的需要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各國的教育方式也不盡相同,國際之間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強,發(fā)達國家的教育水平發(fā)展的也越來越迅速,因此,我國也必須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我國的競爭力,而想要提高教育水平必須制定合理的計劃,學生只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并不足以提高我國教育的水平,這就推動了書法文化教育的進行,以此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出高文化、高素質的人才。
二、豐富書法教育內涵,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解讀
1.擁有文化基礎是前提條件
學生能夠領略書法文化的內涵,更好地利用各種文化產業(yè)提升自己內心世界的前提條件就是對中國書法文化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并且還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文化是整個國家歷史的靈魂,擁有文化基礎就是指學生在擁有基本的科學文化以及其他各類人文文化等相關知識的儲備下追求書法文化的探究,想要讓學生領略書法文化的內涵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就需要有基礎的文化知識儲備,就要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文化的審美,養(yǎng)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在日后的學習中倍加努力,達到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2.注重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自主性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具備的屬性,想要貫徹書法文化內涵,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但是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僅僅有教師的引導是不夠的,必須配合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才能相得益彰。學生必須要有自主學習,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要學會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接受水平,擴大學習知識的范圍,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掌控自己的學習情況,善于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總結以及自我反省,并且在失敗中學會總結經驗,同時,要學會自主規(guī)劃學習前景,自主設定書法文化學習目標,有選擇性地學習書法文化知識,從而提高個人核心素養(yǎng),使自己全面發(fā)展。
3.學生需要融入社會生活中
每位學生都是集體中的一份子,每位學生都在時刻和外界社會進行相互交流,所以學生在獲得書法文化知識后,要學會利用已學的知識,將領略到的內涵應用到社會生活中,形成自己的處事風格,學會與他人、與社會和諧相處,努力成為一個核心素養(yǎng)較高的中學生。
三、學生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錯誤的思維方式
隨著教育模式的不斷更新以及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在教育方面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各種培訓組織層出不窮,應試教育逐漸成為現代教育的特征,這就使得學生養(yǎng)成一種只注重成績的思想,而不考慮精神層次的發(fā)展,學生很難真正懂得書法文化的實質,從而形成不良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而獲取書法知識以及提高個人品質的思維更能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
2.教學模式過于傳統(tǒng)
目前,我國的書法教育模式較為機械化,盡管很多的教師有較為豐厚的知識儲備,他們所擁有的書寫技能也較為成熟,但是,大多數的教師采用的仍然是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與學生的互動較少,這并不能保證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時刻集中,課堂的效率并不高,學生所學到的書法文化知識不足以陶冶他們的情操,也很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3.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積極
由于書法教育的模式較為單一,并且內容較為枯燥,并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多數的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這并不利于書法文化知識的獲得,更不必說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縱觀我國古代歷史,每一位著名的書法家在書法學習的過程中都有對知識的渴望,正所謂:興趣是學習的開端。有了興趣才能更好地領略書法文化,才能使思想達到品質化。
四、豐富書法教育內涵及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
1.加強基礎常識和書寫技能的培養(yǎng)
初中書法書寫要求是對學生基本書寫技能的培養(yǎng),以提高其書法水平。書法的練習可以起到靜心、練性的作用,還可以啟智、悟道,增強自制力和定力。嚴格正確的書寫技能,能規(guī)范學生的正確姿勢,使字體美觀,具有文化藝術。首先,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法帖的臨摹,使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學習經典書法,感受書法筆法、結構及運筆的精髓,使其不斷進行修正,以提升自我的內定力。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心讀并欣賞字帖,對照釋文誦讀并牢記于心。同時,要指導學生欣賞字帖的用筆、結構、布局等,使其感受書法作品的意蘊,感受作者的學識、情趣,培養(yǎng)其審美觀和鑒賞能力。
2.做好校園的課程管理
想要弘揚書法文化的內涵并且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教學團隊要領略書法文化的精髓,一個擁有書法文化氣息的教學團隊是學生提高核心素養(yǎng)的保障。首先,改善培育理念,教師需給學生灌輸傳統(tǒng)書法文化精神,以此來提高學生書法文化的內涵與核心素養(yǎng)。其次,建立良好的書法師資教育隊伍,實行“走出去引進來”的模式,以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yè)水平,促進書法課程的開發(fā)程度。聘用書法專業(yè)水平較高的老師為導師,同時對其他科老師進行一定的培訓,使全員參與到課程開發(fā)和推進中,以整體提升校園的書法水平。再次,構建書法藝術環(huán)境,使其彌漫在全校園,營造書法墨香的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最后,重視書法的內涵開發(fā),指導學生書寫結構的設計、落筆的輕重、運行氣勢的緩急與強弱,使其掌握我國漢字的書寫規(guī)律,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同時,可通過講解或播放書法淵源、字體演變的歷史及規(guī)律,讓學生了解我國璀璨的文化,建立其自尊自強的信心。
3.增設特色及實踐活動
(1)參觀展覽。鼓勵學生多走進書法展覽館、美術館、名書法家工作室,參觀書法展覽,激發(fā)學生對書法的興趣,增強對書法的藝術領悟和熱愛。(2)召開專家講座。定期開展書法講座,向學生傳授書法的筆法、布局及技巧,提升其書寫技能和藝術鑒賞能力。另外,可邀請名書法家親臨課堂,現場指導學生書寫及對作品的欣賞,激發(fā)學生對書法的熱愛,并提升其審美能力及領悟力。(3)借助網絡輔助學習。在信息技術發(fā)展的網絡時代,可指導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資料查詢,例如書法的緣由、名書法家的相關典故,或觀看書法家的視頻、影片,同時可進行書法作品的欣賞,以培養(yǎng)對書法的美學鑒賞力,并促進其對書法的情操陶冶。(4)舉行書法比賽。學??砷_展形式豐富多樣的書法實踐活動,如開展書法比賽,開展“書法之星”競賽活動等;設置書法墻、文學鑒賞等展示活動,對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可進行校園展覽,為學生的高素質發(fā)展提供平臺。讓其感受傳統(tǒng)書法文化的吸引力,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同時,教師可鼓勵及組織學生與家長共同參加社會書法活動及比賽,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將書法教育融入家庭、推向社會,促進社會文化的大力發(fā)展,并使學生學會展現自我,提高其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另外,學校還可以設立興趣社團等,以促進學生個性的長遠發(fā)展。
4.注重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滲透
書法與語文、數學、美術、音樂等學科都有融合性。在語文中,可以通過漢字的文化起源、典故和演變,使學生了解書法的歷史、文化,感受書法的藝術之美和楹聯文化。我國的漢字是對自然萬物的描摹而生成的象形字體,在數學中,可以結合幾何知識研究漢字的書法規(guī)律、結構;在美術上,可以通過空間布局和協調等研究書法的結構;音樂上,可以通過節(jié)奏和旋律認識書法藝術的章法等。
5.勤練以提升勞動素養(yǎng)
書法練習是手、腦、眼集于一體的綜合性勞動。書法的反復練習,有助于學生樹立尊重勞動的觀念,體現其正確的價值觀。勞動價值觀的形成可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動機,促進自覺學習行為,使其感受到勞動的光榮性,建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另外,書法學習無捷徑,需要循序漸進、一點一滴、踏實誠懇地進行,只有通過努力和持之以恒才能見成果,培養(yǎng)其吃苦耐勞和勤于苦練的精神,促進其勞動素養(yǎng)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中學生學習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應盡可能做好書法課程的管理,開展特色活動,加強學生的技能練習,使其學習書法文化,了解書法歷史和蘊意,培養(yǎng)藝術情操和審美鑒賞能力。同時,豐富書法教育內涵,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爭取培養(yǎng)出大量富有中國書法文化底蘊的學生,促進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同時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己以適應社會的教育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建新,袁銘翼.豐富書法教育內涵 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J].遼寧教育,2017(21):20-24.
[2]劉琰.基于語文教學加強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J].北方文學(下旬),2017(5):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