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嘉浩 羅煒凱 周王瑜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北京市海淀區(qū) 100080
隨著現(xiàn)代少年司法理念的確立,加強犯罪少年的司法保護,成為大家的共識,同時倡導社會專業(yè)力量介入少年司法過程,幫助犯罪少年順利回歸社會成為國內外少年立法和司法的普遍要求。在政法工作中如何實現(xiàn)“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公眾參與,社會協(xié)同”的創(chuàng)新管理格局,成為各級,各類司法機關必須要完成的急迫任務,如何引導包括社會工作在內的社會專業(yè)力量參與政法工作變成為急迫要求,同時也使社會工作專業(yè)介入司法工作,擁有了堅強的制度保障。
筆者在并行實習期間選擇了BJ青少年社工事務所進行實習,事務所主要針對B市H區(qū)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提供專業(yè)的社工服務。筆者在實習期間參與了機構的合適成年人、司法社會調查和被害人救助工作。在實習期間發(fā)現(xiàn)雖然經(jīng)過八年的發(fā)展,機構的服務以及趨于完善,與合作單位的關系也日漸緊密,但在工作中依然存在著許多不足和阻力。
1.國內研究綜述
目前我國針對青少年司法社會工作的研究日益完善,姚建龍等法學家從法學的角度探討社會工作與少年司法合作的基礎與必要性,姚建龍認為“中國少年司法與社會工作整合的方向應當是建立以專業(yè)性的社會工作為主體的少年觀護體系,由專業(yè)性的社會工作者和完善的志愿者隊伍,分擔少年法官的非審判事務,為少年司法實現(xiàn)“教育、感化、挽救”的價值訴求提供專業(yè)性的社會支持” 。法學界關于司法社會工作的研究為今后社工界的學者開展實務與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理論基礎。
席小華等學者則從社會工作的角度論證了,社會工作的專業(yè)價值觀與少年司法的價值觀高度契合,這是二者合作的基礎。并且指出二者的合作是嵌入性的,社會工作通過嵌入的方式進入到司法場域中 。同時她通過數(shù)年的實務研究,探討了司法中引入社會工作的必要性 費梅萍則通過深入的個案訪談研究提出應該針對每一個犯罪青少年制定一套專屬的服務方案,讓服務能夠切實的幫助到案主 。
對于少年司法社會工作困境的研究主要基于各學者在實務中的探究,席小華通過多年基于B市司法社工的實務,認為目前少年司法社會工作行動者曾遭遇了合法性、資源性和專業(yè)性三類困境,這些困境的出現(xiàn)大多是基于法律和政策上的不完善以及基礎研究的欠缺 。傅琦則通過參與已決少年犯人的社工實務,提出了在工作時與司法機關理念沖突等困境,使得工作的時機和內容都大打折扣 .
通過以上的梳理發(fā)現(xiàn),我國對于青少年司法社會工作的研究起步較晚,雖然在各學界的努力推動下日漸豐富,但論述和研究依然比較零碎化,沒有形成研究的系統(tǒng)。而且我國的少年司法社會工作研究均是實務先行,缺乏理論的指引。除了法學界寶貴的一點研究和社會工作的基礎性研究外,真正針對少年司法社工的理論研究依然匱乏。本研究亦立足于實務,總結在機構三個月的實習經(jīng)歷,希望發(fā)現(xiàn)當前青少年司法社會工作在實務上的困境。
CY社工事務所根據(jù)有關法律規(guī)定及現(xiàn)實需求,主要面對本區(qū)開展合適成年人、司法社會調查、司法幫教、被害人救助等服務。服務包括了案主從被拘留到判決的全過程,從實體權利及訴訟權利兩個方面對案主展開服務。
合適成年人這項服務主要是針對案主的訴訟權利開展的,由于未成年人心智發(fā)育尚不成熟,在被訊問時容易忽視自己的權利或者情緒激動,合適成年人的介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案主被訊問時的焦慮情趣,也能夠監(jiān)督辦案人員規(guī)范辦案。
所謂社會調查是指社工圍繞涉嫌犯罪人的家庭成長情況,成長過程中的事件,主觀惡性程度,犯罪前后表現(xiàn)回歸社會的社會支持條件等一系列藥店展開的專業(yè)調查活動。
司法幫教是指對于取保候審或者附條件不起訴的案主,由案主對其進行個案工作,矯正其越軌行為,幫助他能夠認識和改正自己的錯誤,并且能夠順利地回歸社會。
機構的服務主要圍繞以上三個部分展開,據(jù)了解在本市其他同類型機構里,CY事務所屬于業(yè)務水平和服務內容排在上游的機構。可以看到目前的服務體系中主要是圍繞涉罪未成年人的偵查、審訊和起訴階段的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展開的。其目的主要是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緩解其不良情緒,幫助其改正不良行為和對其生長環(huán)境進行詳細了解形成報告。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目前機構的服務內容深入到判決前的每一個環(huán)境,對案主形成了切實的幫助。從另一個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些服務都是依賴于與司法機關充分合作的前提下開展的,這也可以證明H區(qū)的司法機關能夠認識到社工對于司法活動的作用,也能夠協(xié)助社工正常的開展工作。
橫向對比其他機構來看,CY的社工數(shù)量遠多于其他機構,目前CY社工事務所共有正式社工20人,兼職社工12人,實習生20人。數(shù)量上的保障是CY能夠在多地點開展多項服務的保障。社工均由法學和社會工作學歷背景的人才擔任,在學校期間就接觸和了解了大量有關的知識,能夠通過后期的實踐將理論運用到工作中去服務案主。
CY社工事務所的督導體系也是建設優(yōu)秀社工隊伍的重要構成。機構督導實習雙督導的模式,既有資歷較深的社工對剛進入司法社工領域的新社工進行實務上的督導,也有來自于海內外各大高校的教師對社工進行理論和價值倫理上的督導。機構還會定期參加團市委,檢察院的組織的相關交流培訓??梢哉f機構內的社工都可以接觸到優(yōu)秀的督導自愿來反思的自己的工作。
筆者在實習期間就此問題對B市公安局H分局法制大隊未成年人審訊中隊的兩名辦案民警進行訪談,以求了解合作單位對機構服務的評價。
警官Q是有著十年辦案經(jīng)驗的女警察,可以說她見證了H區(qū)青少年司法社會工作從無到有,從單薄到豐富的過程。根據(jù)她在訪談中談到的內容可以看出,在之前司法的實踐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社工這支專業(yè)力量介入的需要,但那時的社工才剛剛起步,針對該領域的專業(yè)力量還沒有出現(xiàn)。
可以說公安辦案人員對于社工的作用有著高度的肯定,這種肯定是兩方面的。其中既有對于他們工作幫助的肯定,也有對司法社會工作本身的肯定。從筆者的實習經(jīng)歷中也能夠感受到公安人員與社工間的信任和欣賞,對于社工出具的司法社會調查報告也有著高度的評價。
從C警官的表述可以看出這么幾個點,第一是社會工作還沒有被社會所認識,很多人都不知道社會工作為何物,更不知道社會工作的具體內容。第二是還是司法領域有社會工作這股專業(yè)力量介入的必要性。最后是社會工作介入后給司法工作帶來的改變是令人欣喜的,能夠大大增加辦案的規(guī)范。這一方面方便了辦案人員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對未成年嫌疑人有了積極的幫助,保障了他們的權利也緩解了他們的情緒。
綜述可以看出,社會工作在少年司法領域已經(jīng)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得到了司法部門的認可和支持。這對于一個新興的專業(yè)來說是一個彌足珍貴的機會,能夠有更多在實務中探索理論和工作方法的可能性。其次也反應出了少年司法領域社會工作介入的必要性,這種必要體現(xiàn)在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上。對于未成年嫌疑人的社會調查能夠保證辦案人員更加客觀和全面的了解當事人,對于其今后的起訴或改造都有實實在在的作用。合適成年人服務使得在程序上更加規(guī)范,能保證在審訊環(huán)節(jié)中案主的合法權益。
社會工作的社會認可度不足一直是各項社會工作推動的重要阻力。而由于青少年司法社會工作服務對象的特殊性,這種阻力在無形之中被放大了。Z社工是負責CY事務所司法社會調查的一名社工,她在談及這個問題時說到了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個被拒絕的實例。
從Z社工的實踐經(jīng)歷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由于服務對象大多處于被審訊或偵查起訴階段,他們和他們的家人大量接觸的是司法機關,而司法機關的職責是打擊違法犯罪,可以說是“對立”的雙方。再加上社會工作的社會認可度不足,很多人不知道社會工作是干嘛的,就算社工耐心解釋社工是來幫助他們的,是社會福利的一種體現(xiàn)。服務對象往往還是很難理解,并且很容易將對于公安人員的立場帶入到與社工的相處中。
縱觀我國現(xiàn)有的法律法規(guī),其中對于未成年人司法工作中應該進行司法社會調查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2010 年,中央六部委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體系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需要對刑事案件中的未成年嫌疑人進行社會調查。但不論是有關法律還是規(guī)定中都沒有對進行社會調查的主題進行明確的規(guī)定。這樣一來,社工對案主進行社會調查就缺少了法律的支持。在本版刑訴法頒布之初,辦案人員也不知道應該由何主體進行社會調查。
在缺少法律法規(guī)的支持下,社工的主動性往往難以發(fā)揮。想要介入到司法領域中往往只能通過行政力量的推動,而行政力量的推動又及其不穩(wěn)定,容易受到領導意志和官僚主義的影響,使得這一必要又有效的措施難以在全國推行。
社工人才的流失存在于幾乎每一個社工機構中,社工的福利及收入的現(xiàn)實因素使得很多社工往往難以為繼,紛紛流失,而在司法社工領域這一現(xiàn)象尤其嚴重。由于司法社工的工作特點,其工作量和工作難度都比較高。以CY為例,社工需要在辦案中心和看守所24小時值班,而且隨時都有可能進服務。進行社會調查的社工往往一個人同時負責7-8個案子,多的時候甚至達到10個以上。在完成調查的同時,還需要書寫大量的回報及評估文件,工作量巨大。而且由于接觸案主的特殊性,司法社工的危險性也高于其他領域的社工。
與這些高強度的工作相對應的是微薄的薪水,一線社工的工資大約是3000—4000元,對于生活成本高昂的B市來說,這樣的收入往往是入不敷出。由此導致CY社工人才流失嚴重,每年平均有2-3名社工選擇離職。
社工人才的流失對于少年司法社工的開展來說有著巨大的影響。首先是一線的社工積累了大量的實務經(jīng)驗,熟悉業(yè)務,能夠出色完成各項工作。
隨著現(xiàn)代司法理念的發(fā)展,社會工作介入少年司法領域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以B市H區(qū)為例,該地司法機關與BJCY青少年社工事務所建立廣泛的合作,探索青少年司法社會工作的可能。在數(shù)年的發(fā)展中,社會工作在少年司法領域的嵌入式發(fā)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探索出合適成年人、司法社會調查、司法幫教、被害人救助等一系列服務內容,為我國青少年司法社會工作的研究探索了寶貴的實務經(jīng)驗。
然而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青少年司法社會工作還是面臨著許多困境。首先由于社會認可度的不足,在服務進行中不容易被案主及其家人接納,甚至還會產生抵觸情緒,阻礙服務的進行。其次是由于相關法律法規(guī)雖然規(guī)定了青少年司法社會工作的必要性,但是由于其對于調查主體規(guī)定的模糊,使得社工在進行服務是缺少法律支持,難以深入和推廣。最后是由于工作強度與福利待遇的不對等,使得社工人才流失嚴重,使得實務經(jīng)驗難以積累,增加服務人員切換的邊際成本。
面對所存在的困境,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嘗試予以克服:首先是提高社工服務的專業(yè)度,區(qū)別于一般的志愿人員后,案主和社會會對社工及其服務展現(xiàn)出高于接觸之前的接納度其次是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這一措施可以加快社工進入服務場所的速度以及由于合法性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最后是加大對社工的保障力度對社工在社會地位,工資待遇及福利保障方面加大投入,使社工隊伍的穩(wěn)定性增加。
通過本文初步的探究,對于我國青少年司法社會工作的困境進行了初步的認識,衷心希望在今后的發(fā)展中能夠克服以上困境,將社工服務更加精細化、深入化和廣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