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穎 湖北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 湖北武漢 430068
本篇文章主要由作者有感而發(fā),談到自己有關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思及感悟。以下是正文部分。
說實話,當我看到通知,要求當晚提交一篇題為《我最滿意的一堂課》的文章的時候,離交稿截止時間已不到6小時。于是拼命地在腦海里搜索哪堂課是自己最滿意的。
想了許久,答案是:沒有。
為什么?
“最滿意”,沒有最滿意的。就像一句廣告詞一樣,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沒有最滿意,才會有“更滿意”。作為一個老師,只有不懈努力,不懈反思,查漏補缺,不懈追求卓越,才能趨于卓越。如果滿足于既有的成就,就會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既然是拿到了一篇命題式作文,當然我也不能太偏題或跑題。
我不能說,以下我提到的一次課堂教學案例是我最滿意的一堂課,但至少是讓我和我的學生都深受啟發(fā)的一堂課。
不太記得是具體哪個班了,只記得是一堂對象是普本大一學生的大學英語課。那個單元的主題是“Love”。
按照流程,非常簡要地經(jīng)過了介紹完該單元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重難點后,就開始導入環(huán)節(jié)了。當時導入部分的教學設計是讓學生們先觀看一段小視頻,視頻選自《海底總動員》的重要章節(jié)《Finding Nemo》。然后分小組討論事先設計好的幾個問題。
依稀記得視頻的大致情節(jié)是:Nemo和小伙伴兒們調(diào)皮地去挑戰(zhàn)一些可能將會使其自身陷入險境的活動,被父親發(fā)現(xiàn)并制止了,Nemo的情緒很叛逆,并且不能理解父親是出于對他的保護才訓斥他的。傷心地Nemo說了句:“I hate you,Dad.”視頻到這兒戛然而止。
學生們回答最踴躍的問題是,分享青春期時自己與父母之間發(fā)生的類似的經(jīng)歷或故事。大多數(shù)學生分享完故事后都表達了對父母的理解和認同。其中有少數(shù)學生表達了與父母之間親子關系疏離,甚至有位學生表示,因為一件事情,她和母親至今沒有說話。當時聽來是比較震撼的。同時希望自己能做點什么解開她的心結(jié)。
學生們還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討論了他們心中關于love的涵義,以及l(fā)ove的類型。
當天討論環(huán)節(jié)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們說了很多。雖然超過了我預計的導入時間,我也沒有阻止他們,讓他們停下。我當時覺得只要他們愿意說,敢開口,不管對于口語訓練也好,還是思維訓練也好,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然后就他們的討論內(nèi)容簡短地評論了下。然后推薦了一本書給同學們,特意強調(diào)讓那幾位和父母親子關系疏離,甚至沒有達成和解的同學們一定要看那本書。
接下來便是分析課文、講解課文環(huán)節(jié)。
留的課后作業(yè)是《A Letter to My Family》。要求:字數(shù)不限,可以寫個父親,或母親,所有或任何家庭成員。英文版寫給我看,對應的中文版寫好后將信件寄回家,想對父母說“我愛你(們)”,但從未說出口的學生們在信的結(jié)尾部分寫上“我愛你(們)”。一周后再在課堂上分享父母或家人收到信件的反應。
后來,我讀著他們的書信作業(yè),感受著筆尖流露出的真摯的感情。很多學生都寫得很好,內(nèi)容充實,有血有肉,我一一作了點評。
讓我欣慰地是,在另一周上課的時候,那幾位跟父母關系疏離的學生分享說,父母收到信件后很感動,有的打來電話,和他們聊了許久,前所未有長時間通話,可以慢慢地接納了父母的不完美。那位和母親許久不說話的女生,在其母收到信件后,母女內(nèi)心達成了和解和相互原諒,她看了我推薦的書,開始從心理學角度理解親子關系了。
我常常在思考一個問題:課堂導入不是單純地走形式。能夠引入知識點是最低層次的要求,能夠滌蕩心靈,達到對心靈的啟迪,傳輸正能量是更高層次的要求。
結(jié)語:課堂上,和學生們在一起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師生之間是一個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這里,我想到了復旦大學網(wǎng)紅老師陳果所說:做老師,有三種境界。一是教學工作者 二是真正的教師 三是教學藝術家。愿我和我的同行們,在努力成為教學藝術家的這條道路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