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硯霞 張秀芹 張慧霞 閆燕 樂陵市城西小學 山東德州 253600
思維導圖,又叫做心智導圖、概念地圖、樹枝圖等,它是1971年由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東尼?巴贊創(chuàng)造的一種終極的組織性思維工具,主要是在一個中心概念的基礎上,向外發(fā)散出2——8個與中心概念相關的知識點,每一個知識點即為一個分支,再由每個分支向外繼續(xù)發(fā)散出另外的相關知識點。2000年,王功玲第一次在“黑龍江科技信息”上介紹了思維導圖的理論和應用,開啟了思維導圖在我國的發(fā)展史,之后,徐亮、趙國慶、陸志堅等人對本理論加以研究和完善,為我們進一步研究思維導圖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從表面來看,思維導圖像樹枝,由此思維導圖又常被稱為“樹枝圖”,這種圖形思維工具,簡單、高效、放射性、形象化,能夠全面調動左腦的邏輯、順序、條例、文字、數(shù)字以及右腦的圖像、想象、顏色、空間、整體思維,使大腦潛能得到最充分的開發(fā),從而極大地激發(fā)人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jīng)認識到碎片化知識的局限性,轉而越來越重視知識的系統(tǒng)化,由此,思維導圖現(xiàn)已廣泛應用于各科教學以及各類思維記憶訓練中。東尼?巴贊認為,思維導圖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注意的焦點集中在中央圖形上。毫無疑問,中央圖形是整個思維導圖的核心,也是最為顯眼的圖形展現(xiàn)。
二是分支以中央圖形為核心,向四周放射。各個分支是對中央圖形的細化,它們不斷向四周延伸。
三是分支由一個關鍵圖形或關鍵詞組成。不太重要的東西放在較低層次的分支上。
四是各個分支之間形成一個連接的節(jié)點結構。
為了更好的檢測思維導圖對于課堂學習是否真實有效,我校特意組織了對比班,我們選擇了成績相當?shù)奈迥昙壍膬蓚€平行班,實驗班堅持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授課,而對比班則不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授課。一個學期下來,實驗班的平均成績明顯比對比班高了7.8分,同時發(fā)現(xiàn)實驗班的學生的記憶力要更好。因此,思維導圖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具有明顯的實際意義:
首先,思維導圖能夠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建出更加系統(tǒng)化的“知識塊”。 通過畫思維導圖,能夠快速理清知識脈絡,形成對于知識模塊的系統(tǒng)構建。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教學“認識多邊形”相關內容的時候,數(shù)學教師首先對本節(jié)知識點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這節(jié)內容中包含梯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多種四邊形,要想讓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并記住所有圖形的概念顯然具有一定的難度,很容易讓學生混淆。針對這一現(xiàn)狀,數(shù)學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教學法,將每一種圖形在黑板上畫出來,一邊給學生講解每一種圖形的特征,一邊通過導圖設置將這些圖形之間關系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圖形與圖形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對多邊形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做到充分吸收,這樣也不會出現(xiàn)記憶混淆的現(xiàn)。
其次 ,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式和開放式的思維結構。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創(chuàng)新,發(fā)散式思維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重視,而思維導圖的構建和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到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從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大的開放式網(wǎng)絡思維結構,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例如在整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時,學生用思維導圖就可以很好地展示成果,用思維導可以直觀的看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特征、周長、面積、體積等各方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鞏固新學知識之余,還建立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通過思維導圖對知識進行整理表達,既簡潔又清晰,學生可以自主建構起知識網(wǎng)絡,梳理清楚知識之間內在的邏輯關系,長期訓練對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是非常利的,在實際應用中會更加得心應手。
思維導圖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備課能夠更清晰地梳理出脈絡,更快速地找出重點和難點,因此,在教師備課過程中自覺地運用思維導圖勾畫出教學重難點,可快速鎖定講解重點。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升教師思維導圖的教學研究能力,產(chǎn)生一批具有代表性、有價值的優(yōu)秀教學案例,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需要注意的是,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清思路,更加有效快速地學習,它作為一種思維方式,不應該過分追求色彩的鮮艷、圖畫的精確等,更不可代替所有的教學方法。
思維導圖盡管是以形象的圖形或文字呈現(xiàn)相對抽象的知識,但是思維導圖本身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接受和應用起來都會有一定難度。根據(jù)我校思維導圖的實際課堂推廣情況來看,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在思維導圖的全校推廣過程中,我們基本上是對全校師生進行大會式的集體培訓,培訓后鼓勵全校老師嘗試在課堂中具體運用。在課堂運用中,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老師對于思維導圖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在課堂使用中也自然缺乏有效運用,有的僅僅停留在簡單的畫圖上,而不懂得如何運用才能發(fā)揮更好的效果,最終只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另外,還有極個別的老師認為思維導圖會浪費老師以及學生的大量時間,與其拿出大量功夫來畫思維導圖,不如多做幾個題。
正是由于部分老師對于思維導圖的認識不夠深刻,所以導致了思維導圖的全校推廣效果也有了很大的差別。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部分學生的基礎比較差,對于一個知識點沒有完整的認識,不了解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在制作思維導圖時就顯得比較零散。
另外,比較普遍的一個問題是,我們在教會了學生自己繪制思維導圖后,學生能夠跟著老師繪制出一個完整的、思路清晰的思維導圖,但是自己動手繪制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使用不規(guī)范、丟三落四、無從下手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實際上還是學生對于思維導圖或知識點缺乏深刻的理解。
事實證明,思維導圖切實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思路,找到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提高理解與記憶能力。針對我校思維導圖在課堂運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確立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我校的思維導圖推廣主要是以全體教師集體培訓為主,這樣培訓的好處是能夠使全體教師快速了解思維導圖的來龍去脈,準確把握思維導圖的大體流程,但是不足之處也十分明顯,不同學科具有不同的特點,而下一步就要分科培訓,這樣更能準確、有目的的把握好思維導圖的具體學科運用,有利于提高思維導圖的有效使用率。
另外,還要提高學生和教師的認識,促使他們自覺、自發(fā)地使用思維導圖。比如,可以在每個年級評選出十個思維導圖畫的好的學生,通過頒發(fā)獎狀或在大會上表揚等方式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 可以以教師之間競賽或召開學科專題研討等方式提高教師的主動性,促使每一位教師積極主動地研究思維導圖的運用。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前期花費大量的功夫,必須跟學生講清楚思維導圖的意義、使用規(guī)則,并且由于是小學階段,教師應不斷重復常用的形式,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思維導圖概念。
只說不練是沒有用的,學生在了解了基本的操作流程和規(guī)則后,教師要先帶領學生繪制一個思維導圖,每繪制一個分支時,必須跟學生講清楚這樣繪制的原因,讓學生自己想想如果是自己繪制的話自己將會怎樣去繪制,然后要讓學生反復練習繪制同一個思維導圖,并鼓勵學生思考不同的畫法,最后找出一篇新的課文或知識點讓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經(jīng)過這樣反復的嘗試、練習與思考,學生會越來越熟練,繪制出的思維導圖的思路也會越來越清晰。
綜上,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增強了師生的教與學的規(guī)劃能力和立體思維能力,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發(fā)生了改變,使教師的備課思路和教學方式產(chǎn)生了革新,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師生的負擔,提高了教學效果。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也為以后我們更加深入研究思維導圖明確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