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鼎/無錫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提升到了治黨、治國和治軍的戰(zhàn)略高度,在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的歷史征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習近平總書記在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指出,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①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的主渠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需要進一步回答時代提出的課題。比如,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如何正確認識堅定文化自信的豐富內涵和時代特征?如何深入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并使之深入人心?②要積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資源、文化形態(tài)、作用領域和方式方法,通過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體系建設,提升教學效果,真正實現(xiàn)對青年學生的價值引領。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要直面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領域的變化,充分關注青年學生的思想動向。要重視實現(xiàn)意識形態(tài)目標和青年學生成長成才需求的內在融合,引導青年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優(yōu)化教學觀點供給,豐富教學話語體系,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把培養(yǎng)青年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思維和價值判斷能力作為教學改革的目標,切實承擔起新時代賦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要有所突破,教材是基礎,教學是平臺,教師是主導。在當前的教學改革環(huán)境下,要特別重視由于突出教學形式、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而忽視了課程定位、價值引領、教學內容的思政性。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基礎在教學內容,關鍵在以理服人。思政課教師應在增強理論的解釋力、說服力上下功夫,否則就容易變成舍本逐末。③
當前教學改革的難點突出地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在確保意識形態(tài)權威性的基礎上如何更好地提升對青年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的回答力和闡釋力,如何更好地順應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的新形勢和新要求。(2)課堂教學如何更好地與諸如慕課教學等教學手段相結合,克服教學方法改革中出現(xiàn)的“泛娛樂化”傾向、慕課教學改革中互聯(lián)網學習帶來的“碎片化”的弊端等新問題,真正提升青年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提升青年學生的價值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綜合素質如何更好地順應當前的課程教學改革趨勢,提升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提升駕馭課程教學的能力。
這些難點問題是在教學改革走向深入之后出現(xiàn)的新情況,需要在研究新形勢的基礎上,科學把握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新特點,用新思路去解決。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需要三大支撐:教材、教學、教師。衡量教學改革是否成功的標準在于這三大支撐能否很好地實現(xiàn)守正與創(chuàng)新的辯證統(tǒng)一。
首先是教材。目前,在教材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在以下兩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教材建設要順應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而豐富實踐,以及青年學生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和自身的思想困惑。這就需要教材編寫要用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解釋好當代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用生動的原理方法剖析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避免抽象的、論斷性的結論④。學生所用教材應當在權威性基礎上更好地體現(xiàn)生動性和可讀性,提升教材對青年學生的吸引力。
二是教材建設要順應當前各高校開展的教學改革。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都在積極探索適應線上線下融合發(fā)展的教學新模式,教材編寫的內容體系需要深入研究重新架構。教材編寫要順應這一模式,努力實現(xiàn)傳統(tǒng)優(yōu)勢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在閱讀文本的選擇上,要體現(xiàn)“思政課+”和“互聯(lián)網+”的教學理念,要與大學生的生活常理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通過生活性的道理和話語傳達給學生。⑤教材語言要堅持政治性與學術性相結合,論斷性與思辨性相結合,思想性和生活性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提升教材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和學生具體思想困惑的解釋力。
其次是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不是依托于建立在娛樂性基礎上的生動性,不是依靠“泛娛樂化”來提升吸引力,而是體現(xiàn)在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需要和期待上。⑥同時,要找到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契合點,防止出現(xiàn)教學手段“兩張皮”現(xiàn)象,從而影響教學效果的問題的產生。
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創(chuàng)新是必要的,但是教學質量的提升最終是依賴于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拓展。衡量教學改革是否成功的標志不只是課堂氣氛的活躍,不只是學生的抬頭率,更是青年學生理論思維和價值判斷能力的提升。教師要找準青年學生的思想困惑和理論期待,聚焦教學重點、社會熱點、理論難點和學生的思想疑點開展教學設計。在教學方法上突出思辨性,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價值取向解釋歷史、分析現(xiàn)實、指導實踐,⑦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興趣。提高教學語言的靈活性,既要用深刻的哲理說服人,也要用真摯的情感打動人,用學生聽得懂聽得進去的語言,引導學生學會站在理論高度思考問題,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在課堂討論主題的設置上,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關注學生的思想困惑和現(xiàn)實需求,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思想關注點有效對接,強調學生自主參與、主動學習,引導學生自我探究式學習、小組協(xié)作式學習,促使學生深度參與。⑧
在實踐的過程中,慕課、微課教學需要克服改革后出現(xiàn)的新問題。慕課、微課的教學設計要在豐富青年學生的感官體驗上下功夫,樹立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思想,讓課堂教學借助移動傳播提升教學效果。同時,也要看到互聯(lián)網學習帶來的“碎片化”弊端,以及學生在信息接受方面存在“信息疲勞”現(xiàn)象。要重視對學生的理論深度引導,要綜合運用科學的理論、嚴謹?shù)乃季S方式,聚合碎片,建立合乎時代要求的價值判斷的話語體系,提高學生面對媒介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和思辨能力。
第三是教師。教學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教師的素質是關鍵。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是思政課教師最基本的職業(yè)操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碑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走向深入的背景下,教師的能力提升的重點已經不在于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更新,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的加強和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
新時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求教師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政治要強,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衡量一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標準,最重要的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功底。思政課教師要自覺承擔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自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全面加強個人修養(yǎng)。思政課教學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的“八個相統(tǒng)一”作為改革創(chuàng)新的方向。在一些學校的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由于過度追求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辦成“看電影”、“聯(lián)歡會”、“辯論賽”和“座談會”。而這樣的問題的出現(xiàn)恰恰反映了教師自身在強經典研讀和基礎理論訓練上的不足。教師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不應只是教學技術的培訓,不應只是提供現(xiàn)場的教學案例和問題解答方案,而應當強化理論思維的培養(yǎng),提升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解決教學重點、社會熱點思想疑點的能力。⑨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看家本領,要原原本本學、反反復復學,全面、準確、深刻地掌握其基本內容,把握其精神實質。
在慕課、微課的教學成為改革常態(tài)的背景下,教師要更好地運用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有機結合網絡教學、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要看到互聯(lián)網條件下青年學生信息接收渠道、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的深刻變化,找到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突破點,把握教育的主動權,制作更符合青年學生特點的教學視頻和互聯(lián)網學習產品,加強與青年學生的交流互動,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平等溝通、自由討論、互動交流中推動教學內容入腦入心,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要看到青年學生長時間面對電腦、手機等電子終端進行自主學習的缺陷,教師要提供有態(tài)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指導,重視教育的人文關懷,重視科學理論的深度引導,合理劃定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信息化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邊界,真正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融合發(fā)展。
注釋:
①本報評論員.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9-03-19.
②郝清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熱點問題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8):20.
③陳金龍:提高教學實效須堅持“內容為王”[N].人民日報,2019-01-25.
④劉偉,陳錫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建設論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2):95.
⑤劉偉,陳錫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建設論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2):94.
⑥劉偉,陳錫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建設論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2):93.
⑦陳金龍.提高教學實效須堅持“內容為王”[N].人民日報,2019-01-25.
⑧張奇峰.混合式思想政治理論課小班討論教學模式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2017(12):69.
⑨劉偉,陳錫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建設論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