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孫強 遼寧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遼寧沈陽 110015
這里的“天”指自然之天。漢字的“天”是指事字,最初義是指人的頭頂?!墩f文解字》解為:“天,巔也。至高無上。從一、大?!币匀梭w部位的最高處引申指自然位置最高的天體,所以漢語中經常用“天”表示“天空”、“天宇”、“天地”等,這里所指稱的是自然界的天?!掇o?!分袑⑴c自然有關的“天”意解為天空、天氣、季節(jié)與天然。成語中表達“自然之天”意蘊的有:天崩地坼、天長地久、天大地大、天高氣清、天寒地凍、天昏地黑、天災人禍、天各一方、天朗氣清、天懸地隔、天涯地角、天涯比鄰,等等。
從上述成語中可以使學生了解到自然之天包括了天文氣象,如天高氣清;地理距離,如天涯地角;自然災害,如天災人禍,其深層意蘊反映出漢民族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對自然現象的總結與概括,表現了自然規(guī)律的不可抗拒。成語中的自然之天,表面上是講自然現象,但其寓意遠遠超過了自然范圍,蘊含著更為深刻的社會內涵。從這一角度分析,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成語是通過闡釋自然來關照社會、啟迪人生,滲透著漢民族天人合一的心理意識和思想觀念。
中國古代由于生產力和認識水平的限制,民眾一向崇天尊神,早在西周時期,就將天奉為是有意志的人格神,是自然和社會的最高主宰。《尚書·洪范》中說:“惟天陰騭下民天乃賜禹洪范九疇,彝倫攸敘。”這里認為天是保佑民眾的,因而把九類大法賜給禹,人倫規(guī)范才安排就緒。這種觀點,肯定了“天”(神)與“人”之間的相通關系,表現這種哲學意蘊的成語有:天誅地滅、天作之合、天造地設、天緣奇遇、天命人歸、吉人天相、天怒人怨、天命有歸、天假良緣等。
通過上述舉例,使學生理解中國古人唯恐觸怒上天的原因是害怕受到上天的懲罰,因而有天誅地滅、天怒人怨之類的成語;又由于中國古人將“天”理解為能夠決定人事命運的主宰力量,甚至將“天”、“命”、“道”聯系在一起,所以會有天命人歸、天造地設一類的成語;同時古代民眾對“天”的崇拜和迷信,幾乎達到狂熱的程度,所以將“天”人性化、神圣化、擬人化,認為天也如同人一樣,有自己的意志、情感,能夠看到人間疾苦,能夠聽見民聲積怨,所以才有驚天動地、昧地謾天一類的成語,還應給學生指出古代民眾這種祈福上天,借神靈惠賜予吉祥、安康的思想,是一種十分質樸的感情和自然思維方式的流露。從這個角度分析,我們看到有下述成語,如: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人定勝天、破釜沉舟,應使學生理解上述成語是與“聽天由命”、“安于天命”的觀念恰恰相反的一種事在人為、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觀念。由此學生也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眾勝天”、“人定勝天”、“天無絕人之路”、“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些漢語表達其背后折射的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
古今哲人對“天”的敬畏之情有著蒼天在上,天理昭昭的深刻意蘊。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惫湃苏J為“天”這個字眼具有法的意味,或者說,是與法緊密相連。而“天”這個法眼較之人間法律有更大的權威性、公正性、神圣性,在這個意義上“天”可理解為天理。所以,如果有人敢違背天理,將會難脫法網,是天理難容的。應使學生從兩個方面去理解“天”的這種莊嚴神圣、
通過上述講解作鋪墊,學生就能更深地體會出中國老百姓的這種依天為法、依天為理的情結是一種自然發(fā)生的普世情結的表現。與此相關的成語有:替天行道、天道無親、天公地道、天經地義、天理人情、天理昭彰、天羅地網、天網恢恢、無法無天、違天害理、喪盡天良等。
天與人存在著不可否認的聯系,普世的疾苦讓百姓萌生天上有仙境般生活的想象。人們對現世的美好生活理想投射到對天上生活的描述與幻想中,所以會有天上人間、天府之國、天機云錦、天倫之樂、天壤之別、天人路隔、天上石麟、天懸地隔、天淵有別、國色天香一類的成語。既然天上是別有洞天,人們常用“天下”來指代人間。很多行為都用到“天下”,以此說明影響之大。
上述我們分析了天人關系思想在成語中產生的深刻影響,應使學生明白雖然一些成語如:天命有歸、聽天由命、福壽天成等帶有明顯的宿命論、消極避世思想,嚴重桎梏著人們的思想行為,在學習中應對其負面影響予以批判舍棄,但總的來說,天人關系的哲學意蘊對人們生活具有積極意義,特別是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使人們概括事物的思維方式習慣從大處著眼,以天、天下來論之,注重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從一定程度上規(guī)約了人的言行舉止,這樣才有天下為家、天下歸心、天下為公等思想在現實中發(fā)揮作用。
如果我們能將其中的哲學意蘊加以闡釋,在成語教學中融人中國哲學思想的相關內容將極大提高學生對于成語理解的準確性和深刻性,相信這將會更好地促進對外漢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