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探花
候鳥每年會在固定時間、沿著固定路線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禨cience》記錄過斑尾塍鷸的遷徙過程。一只斑尾塍鷸從新西蘭出發(fā),到達中國黃海北部,它先是要在7天內(nèi)連續(xù)飛行10300千米,然后在鴨綠江口休息一個多月,之后繼續(xù)遷徙,在6天內(nèi)連續(xù)飛行6500千米,到達位于美國阿拉斯加的繁殖地。
《Science》的記錄中,一只蓑羽鶴要回家,要往返于中國和印度之間。需要飛過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喜馬拉雅山。塔克拉瑪干沙漠被認為是生命的禁區(qū)。喜馬拉雅山脈則更為兇險。喜馬拉雅山脈的風暴和寒流,常常使蓑羽鶴無功而返,讓它們被迫停留在喜馬拉雅山脈北麓,等著下一次沖鋒。而它們多停留一天,就多一分危險,因為它們體力在流失,補給也沒有。除此之外,它們還要面對天敵的威脅。
蓑羽鶴在鶴家族中體型最小,成年蓑羽鶴體長不到1米,且異常纖瘦,它因體型嬌小被稱為“閨秀鶴”。這種性情羞怯溫柔的鶴,它回家的路,比西天取經(jīng)更兇險。每年有大約5萬只蓑羽鶴飛越喜馬拉雅山,會有1萬多只喪命歸途。
蓑羽鶴要經(jīng)歷重重艱難險阻,才能回到家鄉(xiāng)。
鳥類只能把食物存儲在身體里。它們盡可能地攜帶更多的能量,以減少在遷徙途中的停歇次數(shù),縮短遷徙途中的時間,來降低被天敵捕食的風險。有的鳥兒, 遷徙前的體重會比平時重上好幾倍。
那么遠的距離,鳥兒也不能一次到達, 也需要在中途停歇。動輒上萬千米的遷徙,鳥兒需要補充食物并積蓄能量,為下一階段的飛行做準備。因此, 中途停歇地非常重要,它是鳥兒遷徙途中的驛站。
驛站不僅僅為鳥兒提供能量補充,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為到達繁殖地初期積蓄營養(yǎng)。因為鳥兒在到達繁殖地初期,那里可能還是嚴寒一片、處在食物缺乏的不利環(huán)境下,所以鳥兒在中途停歇地儲備的能量和營養(yǎng)物質(zhì)對它的繁殖就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渤海灣是鳥類遷徙的重要驛站。每年有無數(shù)從澳大利亞遠道而來的鳥兒在此經(jīng)過修整后繼續(xù)北上。而天津被譽為渤海灣的明珠,總能得到親近這些鳥兒的機會。
先前我們看到報道,說渤海灣灘涂被開發(fā)污染,鳥兒到了這里找不到驛站。污染也沒辦法,鳥兒還是要經(jīng)過這里。在亞洲候鳥遷徙路線的三條分支中,有一條路線是東亞澳洲的遷徙路線,這條線路主要是從西伯利亞到新西蘭,經(jīng)過我國中部省份。在這條線路上,渤海灣是鳥兒的必經(jīng)驛站。
它們不得不經(jīng)過這里??!鳥兒的祖先世世代代途經(jīng)這里,走了那么多年,基因里刻下了線路。所以無論環(huán)境怎么變差,每年總有候鳥至此,經(jīng)年不變?,F(xiàn)在這里萬般兇險,每年有數(shù)以萬計的鳥兒被捕殺,可它們還是要來,到季節(jié)就來。這群過客為這里留下美好,留下遐想,可這里的主人是怎么待它的?他們想著計算,想著捕殺,用盡機關,設下萬米長網(wǎng),來對付這些天外來客。
《水滸傳》燕青秋林渡射雁一節(jié),說宋江兵馬行至秋林渡,忽見空中數(shù)行雁高低亂飛,都有驚鳴之意。宋江心疑作怪,叫人回報。原來是“浪子”燕青向空中射箭,須臾之間已射下十數(shù)只。宋江教喚燕青來,說:“賓鴻避寒,離了天山,銜蘆過關,趁江南地,求食稻梁,初春方回。此賓鴻仁義之禽,或數(shù)十,或三五十只,遞相謙讓,尊者在前,卑者在后,次序而飛,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當更之報。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此禽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備:空中遙見死,盡有哀鳴之意,失伴孫,并無侵犯,此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為義也;依次而飛,不越前后,此為禮也;預避鷹雕,銜蘆過關,此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來,此為信也。此禽五常足備之物,豈忍害之?!?/p>
這是《水滸傳》里最動人的一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