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鐵貴
以西雙版納為中心的滇南地區(qū),是傣族的主要分布區(qū),也是上座部佛教廣為流行的地區(qū),當?shù)厥a(chǎn)各種熱帶動植物和熱帶水果。西雙版納在宋朝開始建立傣族先民掌權(quán)的景隴金殿國,元朝開通自今昆明南下景洪的驛道,西雙版納逐漸成為開發(fā)的重點。其緊鄰緬甸,當?shù)氐拇鲎?、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民族跨國境而居。因此,滇南地區(qū)的飲食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與地方特色,尤其體現(xiàn)出喜愛食酸、冷、辣食物的口味,喜歡用多種野生菜肴和昆蟲、魚蝦等“異物”入席,烹飪方式主要以烹煮和燒烤為主,喜食糯米飯和米酒。當?shù)氐囊恍╋嬍沉晳T,明顯受到緬甸、越南、泰國等鄰國的影響。云南特殊的地理氣候環(huán)境,眾多的民族,悠久的歷史以及燦爛的文化,造就了云南得天獨厚美食特色,而舉不勝舉。
三尖角粑粑,是選用優(yōu)質(zhì)糯米和飯米以三比一的比例混合磨成吊漿,取少量吊漿做成熟漿疙瘩后搓調(diào)入吊漿內(nèi)形成可塑性筋面。若吃咸味的,就用火腿、鮮肉、韭菜末等做成咸餡。要吃甜的,就用白糖、蜂蜜、核桃、花生、芝麻、雞冠油做成甜餡,然后用筋面包裹,并用三指擠捏成三角狀,形如菱角,再用芭蕉葉做墊,放在甑子內(nèi)蒸熟后即可食用。
三尖角粑粑是普洱市的景東、鎮(zhèn)沅、景谷、墨江、思茅、孟連一帶燴炙人口的食品,是民間待客的佳品,其特點是狀如菱角,薄如蟬翼,口感柔和,糯而不膩。
佤族雞肉爛飯是云南省臨滄市耿馬縣的特色美食。雞肉爛飯是取鮮嫩烏骨子雞切塊和新谷米一起放入鍋中煮,然后再放入茴香葉、青辣椒、辣料、阿佤芫荽、蔥、蒜、香子、薄荷等佐料稍煮即可。其色澤鮮艷,味道糯滑鮮香,獨具特色。
凡到過佤族地區(qū)或曾在佤族地方生活過的人,對“模尼亞布繞”——雞肉爛飯并不陌生,它是佤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是佤族人民人人喜愛的食品,也是佤族人民迎賓待客的美味佳肴。“摸尼亞布繞”有它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基礎(chǔ)。
雞肉爛飯品種繁多,有大米爛飯、包谷米爛飯等。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雞肉爛飯在廣大佤族群眾中盛行不衰。只要機會和條件允許,隨時均可享用。諸如逢年過節(jié)、撒谷種、栽秧、收莊稼、討媳婦、辦喪事、接送親戚好友、蓋新房等等,它都是缺少不了的佳肴。
到了云南的西雙版納,就不能不嘗嘗那里傣家人特有的竹筒飯。只需將新鮮竹節(jié)砍下,將優(yōu)質(zhì)糯米裝入竹節(jié),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干凈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內(nèi)用文火燒烤或置于烤爐上烘烤把水煮干,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輕敲數(shù)遍,剝?nèi)ブ裢驳谋∑?,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這是融糯米香、青竹香于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
香竹糯米飯,在傣語里稱為“考瀾”,是用一種具有特殊香味的香竹“埋考瀾”煮制而成。香竹屬于禾本科竹類,桿細如酒杯,竹節(jié)長兩尺有余,內(nèi)壁粘有一層具有特殊香味的白色竹瓤。煮制香竹飯要選用當年長成的嫩竹,依節(jié)砍下,每段留一竹節(jié)。把提前泡軟淘洗好的優(yōu)質(zhì)糯米,裝入竹節(jié),略加清水,然后用芭蕉葉塞住竹筒口,置于炭火或烤爐內(nèi)用微火烘烤,至米飯接近熟時,取出竹節(jié)頓上幾下,再繼續(xù)烤至米飯熟透即可。食用時,用刀或木錘先輕輕錘打竹節(jié),使米飯與竹子內(nèi)壁松開,剝?nèi)ブ衿憧墒?h3>傣族腌牛腳筋
腌牛腳筋是傣族傳統(tǒng)性的一道名菜。其原料是黃牛頭、腳,佐料有姜、蒜、紅辣椒、野花椒葉、鹽等。制作時,將牛的頭、腳、刮洗干凈、砍成小塊,放進鍋里煮爛。將煮爛的頭、腳去骨,切成短小的條狀,用淘米水浸泡3 h后再用冷水洗干凈,濾干。用切細的紅辣椒、舂細的姜、蒜、加鹽、野花椒葉一起拌攏,裝入瓦罐封好。半月后即可以食用。滋味酸香,質(zhì)地軟嫩,清涼爽口。用"腌"的方法烹調(diào)菜肴的有腌牛腳筋、腌黃牛皮、腌水牛皮、腌豬腳、腌魚、腌竹筍等,其制作方法大體相同,腌魚和竹筍較簡單。味道因食物不同而各異。
除了上述烤、蒸、剁、腌四大類以外,還有油炸烹調(diào)。如油炸知了背肉餡、油炸牛皮、油煎荷包蛋蛹等等。其制作方法較為簡單風味又別具一格。
布朗族的飲食別具民族特色,特別喜歡吃酸性食品,常腌制酸味食品,如酸筍、酸肉、酸魚等,制作方法同當?shù)仄渌褡迦绱鲎宕篌w相同,但布朗族常在腌酸菜時最上面放一層米飯。西雙版納的布朗人還喜食生肉。
布朗族人有食鼠和蟻卵的習慣。布朗族人喜歡食鼠,無論田鼠、家鼠、竹鼠均為所食佳肴。將捕獲的鼠燒光毛,去皮和內(nèi)臟,洗干凈后煮食。布朗山有一種黑蟻,每窩有一只蟻王,能產(chǎn)卵數(shù)千,布朗人常挖食蟻卵。布朗族喜歡飲酒,且大都自家釀制。其中以翡翠酒最為著名。這種酒在出酒時用一種叫“懸鉤子”的植物葉子過濾后呈綠色,很像翡翠的顏色,因此而得名,布朗族人性格豪爽,朋友間有“有酒必飲,飲酒必醉”之習俗。
德昂語稱“崩板”,用龍竹筍(家竹筍)或野生竹筍加工而成。夏季的野生竹筍最好,筍肉嫩而厚實。當竹筍破土而出的時候采挖,將筍皮剝洗凈,分段切成簿片再切絲,絲越細越好,把切好的筍絲放入潔凈的罐里壓緊,放入涼水腌幾天,就變成了酸筍子。而最具德昂風味的是酸杷菜。酸杷菜的制作主要用酸筍子,原料是豆包、青菜、南瓜尖、洋芋等。調(diào)料有精鹽、辣子、芫荽、花椒油、味精、醬油等。酸杷菜可單獨煮,也可有選擇性的混合煮。例如選擇飽熟的豆包,在清水里泡洗凈后,放入鍋內(nèi)放上適量清水先用旺火燒至沸騰,后用文火慢慢的燉著,直至豆包扒了再放酸筍子,最后放其他原料和佐料。也用肉類做酸杷菜,如酸豬蹄、酸辣魚、酸辣雞等。還可把肉類和蔬菜類混合煮酸杷菜。德昂的酸杷菜菜香、湯香、味香,很開胃。酸杷菜還有藥用功效,對感冒有一定療效。吃酸杷菜也不挑季節(jié),無論春、夏、秋、冬吃起來都特別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