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心斌 湖南三一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中國長沙 410000
單片機課程是機電一體化、智能控制技術等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一般為高年級學生開設。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之前,通常已經具備先修課程的學習,如電路、電子技術和C語言等。因此,學生具具備一定程度電子技術電路設計、分析和C語言編程能力;但往往理論上的學習會出現欠缺進行產品設計的能力和經驗。
該課程在教學上以單片機結構及應用設計為主,要求學生能掌握單片機內部結構、指令系統(tǒng)、程序設計方法及單片機系統(tǒng)的開發(fā)步驟;能運用單片機開發(fā)工具、單片機仿真軟件;能設計小型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的硬件電路圖和應用程序;能開發(fā)利用單片機開發(fā)小型智能電子產品的能力。
為了讓學生能夠真真切切的從單片機這門課程中學到知識,學有所用,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教學設計中設計思路分為以下四點:1、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知識和技能以工作過程導向,面向工作任務重組,教學和工作崗位有機融合;2、課程與職業(yè)活動對應,本課程對接的崗位角色為硬、軟件開發(fā)工程師;3、項目化的教學內容,將課程設計為幾個完整的項目,項目載體全部來自實際案例,并體現知識的遞進、能力的提升;4、以競賽為媒介,結合競賽要求、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以下從幾個方面來闡述本次的教學設計的探索。
教學分析要針對教材、學情和教學目標酌情分析,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的人,其學情會有所不同,生源結構和知識結構的差異,信息素養(yǎng)的不同。針對不同的學情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制定不同的重難點,然后逐個進行突破。
隨著信息化資源的普及,學生普遍對信息化的興趣有所提升,充分利用該特點,在教學前、中和后期利用好信息化資源,1、視頻動畫:可以讓學生對新鮮的事物產生興趣;2、仿真軟件:更直觀了解原理和結果,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3、云課堂:在課前就可以提前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4、互聯(lián)網:可以在網上進行搜集相關規(guī)范和企業(yè)要求,為提前邁入崗位作準備。
整個教學采用項目化教學的方式,其中教師是作為問題的引導者,學生是問題的探究者和驅動者。分為三個步驟:1、課前準備;2、課堂實施;3、課后提升。在課前,教師通過云課堂推送學習資源、并發(fā)布預習任務。在課中,老師通過現實中的交通燈創(chuàng)設情境,并發(fā)布任務需求圖。學生通過前期所學的Proteus仿真軟件知識進行仿真操作,教師并對學生的本項目仿真的操作進行問題匯總,在完成仿真操作的基礎上,發(fā)布任務一:數碼管靜態(tài)顯示和任務二:實物制作。學生需要完成任務一的前提下,再去進行任務二,任務二是本次設計的難點,分為電路設計、器件選型、焊接和硬軟件聯(lián)調。教師對學生的考核采用過程考核和終結考核,各占50%,最后拓展獎勵為20%,鼓勵學生制作電子產品,在平時項目的基礎上進行功能拓展,但總成績之和不超過100分。在課后,采用分析調查問卷、調整教學策略和提高教學效果構成閉環(huán),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同時讓學生學習行業(yè)規(guī)范,檢查本項目的程序和流程是否在國標范圍之內。
本文中項目來源生活中實際案例,重點對教學分析、信息化和教學過程進行闡述,根據學情的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滿足教學設計的各項需求,實踐表明,教學效果顯著,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