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西北師范大學 甘肅蘭州 730070
在中國的歷史上,各民族齊心協(xié)力共同開發(fā)祖國的大好河山,創(chuàng)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習總書記指出“多民族的大一統(tǒng),各民族多元一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重要財富,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重要優(yōu)勢?!倍嗝褡迨俏覈淮筇厣腥A民族始終為團結統(tǒng)一而奮斗不息、堅忍不拔,偉大的民族精神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中熠熠生輝。展望新時代,一個又一個新奇跡在中國人手中創(chuàng)造,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中國網無一不彰顯著中華各族兒女心中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迫切愿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全社會形成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濃厚氛圍,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新時代下的中國大學生肩負著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任,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進一步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這一要求,青年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共建中華民族、共享中華文化、促進民族團結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一)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深刻闡述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明方向,因此青年大學生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學習十九大報告精神、習近平同志系列講話精神;其次,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理性認識中華民族特定的歷史和文化,尤其是要認識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再次,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深入理解中華民族是“中華現代國家的基石”;真正掌握中華民主共同體既是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又是文化共同體,認識到加快推進中華民族建設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二)青年大學生加強自身國家觀和民族觀教育。青年大學生必須具有家國情懷,加強自身國家觀和民族觀教育。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是維系國家和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精神紐帶,加強國家觀和民族觀的教育對我國這個多民族國家的繁榮和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當前,我國總體上處于和平發(fā)展的時期,但一些外來分裂勢力仍在不斷活動,試圖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民族分裂破壞我國領土完整。青年大學生的思想不夠成熟,“中華一體”的意識不夠到位,容易受到各種不良思潮的影響甚至蠱惑。青年學生必須接受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了解國家的政策和關心國家大事,提升中華民族認同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三)青年大學生弘揚中國精神。青年大學生必須弘揚中國精神,激發(fā)自身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力量之源,深化作為中華兒女的整體認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精神貫穿于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和蘊于近現代中華民族復興歷程,樹立中華民族的整體觀念,加深對自己作為中華兒女一份子的認識,明確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目標。大力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這是提升中華民族整體素養(yǎng)的需要,是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需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更是促進中華兒女的全面發(fā)展的內在要求。深化青年大學生對中華兒女“共休戚、共存亡、共榮辱、共命運”這個命運共同體的認識,引領青年大學生增強全民族的親和力、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中華民族的長期發(fā)展注入精神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磅礴力量。
(四)青年大學生積極參加校園文化建設。鑄牢青年大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僅要重視理論的學習,還要青年大學生積極參加校園文化建設和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加深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相關理論的理解。青年大學生深入了解中華民族不斷融合的發(fā)展進程、中華兒女維護國家團結統(tǒng)一的艱辛歷程。在少數民族的重大節(jié)日,積極參與慶?;顒?,使民族節(jié)日慶典成為各民族學生共同參與的文化娛樂大聯歡,加深大學生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團結的全面理解和認同,促進各民族間的文化平等、文化融合和文化大繁榮。青年大學生應該通過開展一些特色實踐活動,深入少數民族地區(qū),一方面宣講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識,另一方面增進加深相互了解,從而增強民族團結、“中華一體”的價值共識,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習到的理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添上重要的一抹色彩。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全體中國人民的愿望,展望新時代,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大學生的使命擔當在不斷強化,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廣大青年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