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朝江 重慶市綦江中學 401420
目前,我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仍然陷于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桎梏,采用灌輸式的教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想象以及思考的空間,難以體會到語文教學過程中詩歌所包含的各種意境與美感,對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產生了極大的阻力。鑒于此,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應該通過何種途徑來開展詩歌語言教學中的美育教學已經成為了現階段高中語文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本文就此提出相關論述,希望能為高中語文詩歌語言教學中的美育教學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
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中,詩歌語言教學工作為了達到美育的效果,必須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1]。傳統(tǒng)模式下,教師疏于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缺少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方式,導致學生的思維空間不夠寬闊,在理解詩歌的過程中難以很好的體會到詩人的心聲。而詩歌語言教學則能有效的改善這一點,教師可以利用詩歌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思維活動空間,讓學生體會詩句中的意境,進而提升學生的想象力。例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或李白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這些詩句都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想象空間,教師從這些詩詞中拆分并提煉出有用的知識點,讓學生對詩歌有一個形象性的理解。
美育視域下的高中語文詩歌語言教學能夠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與想象的能力,提升學生將不同意境下的心理活動良好的用語言或文字表述的能力,這種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乃至高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良好的詩歌語言教學能使學生的語言表述更為精準,同時也能使語言表述更具感情、更富有感染力,進而提高學生整體的語言表達能力。
每一首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都有不同,幫助學生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對于學生體會作者寫作心境,加強學生詩歌鑒賞能力都有極大的幫助作用。在進行詩歌講解之前,教師要提前查找作者寫作之前的各方面背景例如寫作的時代、作者的遭遇等等,并在課上將其講述給學生,上學生能夠對詩歌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從而更好的體會詩歌中包含的美感或意境。
詩歌中的美感很大程度通過音韻、旋律以及節(jié)奏之間的配合而得到彰顯,這就是許多優(yōu)秀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富于美感的原因。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提及到“誦之如行云流水,聽之如金聲玉振”也表明了詩歌語言極為注重節(jié)奏方面的美感。教師在開展語文詩歌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這一點,從詩句中的平仄、高低、輕重、緩急、強弱等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把握住詩歌中韻律節(jié)奏的美感,從而獲得良好的詩歌學習效果。
在高中語文詩歌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容易忽略的一點即是對詩歌的朗誦部分,良好的朗誦對于高中語文詩歌語言教學中的美育也有著重要的意義。良好的朗誦不僅能讓學生體驗到詩歌中的內在美,還能豐富語文詩歌教學的授課形式,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齊讀、領讀、范讀的方式來讓學生對詩歌進行誦讀,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尋找合適的配樂,提升學生學習詩歌的參與感。
在通過高中語文詩歌語言教學來達到美育目的的過程中,不能單純的依靠教師口述,要靈活的采用各種輔助手段來進行教學,提升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詩歌中的意境之美的感悟[3]。例如,教師在講解高中語文必修四中蘇東坡的名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課的過程中,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很難體會到“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边@種古戰(zhàn)場壯麗雄奇的圖景。這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在網絡上找尋相關的圖片或視頻資源,播放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詩句中的意境,提升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通過詩歌語言教學的美育教學是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的,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美育所具有的意義,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來為學生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教學,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詩歌語言,感悟其中的美感與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