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教育信息化引擎驅動跨界創(chuàng)新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08/17/content_523084.htm?div=-1
跨學科研究正在成為科學發(fā)展的主流,不僅活躍研究者的思維,開闊科學研究的視野,同時也大大推動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資料顯示,從1901年到2014年,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研究成果中,跨學科研究成果獎項共有200余項,占獲獎數(shù)目的54.3%,追蹤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跨學科成果獲得的獎項所占的比例呈直線上升趨勢。
教育消費不宜過度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09/04/content_523776.htm?div=-1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愛孩子,總是想把最好的給孩子,這恐怕是每一個家長的本能,可問題是“如何是好”,是昂貴高端的消費品還是富足安詳?shù)木??家長應正確引導孩子的消費觀,讓孩子的精神世界“富”起來。如果孩子形成了正確的消費觀,自然也會懂事明理,不會盲目的索取攀比,而且也會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學習上。
歐陽自遠:科學素質(zhì)提升有賴于社會價值趨向
http://www.kepu.gov.cn/www/article/dkys/7778131281794b6087c2e3a4547f1198
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中,要尊重、支持、崇尚為國家做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讓科學精神得到傳承。隨著社會價值趨向的轉變,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愿意成為科技工作者,在這個前提下,社會給予孩子們充分的知識、方法和精神引導,才能為他們插上科技的翅膀,助力他們飛得更高、更遠。
回歸教育原點提升教師素質(zhì)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09/11/content_524149.htm?div=-1
美國教育家沃德說過:“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普通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焙美蠋熞芡ㄟ^多種授課形式讓學生們快樂學習、愛上學習。此外,也能通過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內(nèi)動力,讓他們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成長;不懼艱難,成就夢想。
思考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潘忠禮教授談科學精神
http://www.kepu.gov.cn/www/article/dkys/fca40666d49a4d0ca2db284c61ac3027
人們對科學精神有著諸多的定義,我認為,科研人員所秉持精神的最重要的內(nèi)涵是誠實,同時還有探索和挑戰(zhàn)的勇氣。具體體現(xiàn)在對科學研究的好奇心,尋根問底,循序漸進,系統(tǒng)性地尋找答案。
家庭作業(yè)需要個性化挑戰(zhàn)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09/06/content_523942.htm?div=-1
為了檢驗家庭作業(yè)能否提高學習成績,研究人員圍繞2個問題進行探討——花費多少時間做作業(yè),以及如何做作業(yè)??茁濉ず稳と髮W的研究員皮拉爾解釋:“根據(jù)收集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一個特定年齡段中,在作業(yè)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就能獲得更好的成績,此結論對于中學生來說是成立的,但對于小學生來說并非如此,這種差異可能與學習中產(chǎn)生的問題有關。”
為什么讀科幻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09/09/content_524078.htm?div=-1
讀科幻小說讓我們思考:我們是誰?我們將向何處去?科學將帶給我們怎樣的未來?我們該如何應對這樣的變化?不僅如此,科幻小說還能夠增進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讀凡爾納的作品,讓心靈跟隨主人公去旅行、去發(fā)現(xiàn)、去想象。讀威爾斯的小說,既能在大腦中構筑起四度空間的神奇形象,也能構筑起建設公平社會的藍圖。任何一個閱讀阿西莫夫、海因萊因、布拉德伯里、克拉克作品的人,其創(chuàng)造和想象的熱情都會被激蕩起來。
不能只看分數(shù)不看人育人是最重要的使命
http://zqb.cyol.com/html/2019-09/09/nw.D110000zgqnb_20190909_3-06.htm
中國有重視教育的傳統(tǒng),也積累了很多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但值得反思的是,我們可能也存在一種重視眼和耳,而輕視嘴和手的傾向。意思是,在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輸入”,學生作為被動地接收一方,用眼睛看,用耳朵聽,而相對忽視了對他們“輸出”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是要求他們自己動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且能夠清晰地向他人描述問題,講清楚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異域傳真
NGSS在線讀書會
http://blog.nsta.org/2019/08/21/join-nstas-book-study-and-gain-40-hours-of-personalized-professional-learning/
美國科學教育協(xié)會在新學年開始之際推出“向NGSS轉移:中學教師職業(yè)”讀書會計劃。這是一項針對6—12年級中學教師的在線職業(yè)發(fā)展項目,通過對《新一代科學教育標準》(NGSS)的綜合性解讀,支持教師在新課標指導下開展教學。讀書會圍繞增強型電子書《探索NGSS:入門與單元規(guī)劃》,在9—10月4場協(xié)會常規(guī)網(wǎng)絡研討會期間舉辦在線交流分享,為教師提供與專家和同行進行6小時實時交流和參加網(wǎng)絡研討的機會。參與者將學習識別學生學習的驅動要素,設計與故事情節(jié)或學習單元內(nèi)容相一致的NGSS課程。讀書會和在線交流擺脫了專家講課的枯燥方式,具有靈活性、相關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受到教師的歡迎。
“開放科學教育”組織發(fā)布免費中學科學教學材料
https://thejournal.com/articles/2019/08/28/nonprofit-releases-free-middle-school-science-instruction-materials.aspx?admgarea=News1
非營利組織OpenSciEd于2018年啟動,旨在改善K—12領域高質(zhì)量教育材料的供需狀況。由10個合作州、1個課程開發(fā)者和4個慈善組織組成的聯(lián)盟正在推出其首個免費提供的中學科學教材。首批3個教學單元包括熱能、代謝反應和聲波,每個單元的課堂時間大約持續(xù)6個星期。這些材料可以在印刷版PDF和Google文檔中免費獲得。開發(fā)者稱,課程結合世界級發(fā)展聯(lián)盟的專業(yè)知識和現(xiàn)有教師、行政人員和州領導者的智慧,為學校提供嚴謹?shù)目茖W教學材料。首批發(fā)布的3個學習單元只是開始,以后每隔6個月發(fā)布新的教學材料,到2022年初形成完整的中級課程。
富有成效的方法提供數(shù)學學習驅動力
https://www.eschoolnews.com/2019/09/02/how-a-productive-struggle-motivates-students-in-math/?all
許多數(shù)學課程都教授用一條正確的路徑達到問題的正確答案。記憶公式和通過重復進行“適當”方法訓練往往優(yōu)先于概念理解和體驗多種策略這2種重要的方法。在學校中,一刀切的方法仍然是常態(tài),難怪許多學生被擋在數(shù)學大門之外并相信自己學不好數(shù)學。此外,女孩學不好數(shù)學等刻板印象也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沉淪感。研究揭示,“富有成效的學習”和“歸屬感”能有效改善數(shù)學學習。前者指教育者應幫助學習者建立與數(shù)學更多的聯(lián)系,讓學生認識到有多種方法可以解決問題,并將錯誤視為學習的機會而不是失敗;后者指個性化學習應融入學生的家庭、愛好、希望和傳承4個要素,幫助學生感覺他們和其他人一樣都是“數(shù)學人”。
激發(fā)學習熱情的鑰匙——主動學習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09/hu-lil090519.php
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旨在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主動學習為幾乎所有年級的學生帶來更好的教育效果。雖然學生感覺他們能通過傳統(tǒng)講座學到很多東西,但他們在參加主動學習課堂時卻學到了更多。由科學教育中心與物理學講師組成的研究小組通過對比講座和主動學習課程的實驗,發(fā)現(xiàn)學生對學習的看法與實際學習效果并不匹配。盡管許多學生認為傳統(tǒng)的講座是最佳學習方式,但事實并非如此。深度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當學生看到參與主動學習的效果,了解其重要性后,就會積極轉變學習方式,提升整體學習效果。
調(diào)查
6成兒童報課外班,平均每年花9211元
http://zqb.cyol.com/html/2019-08/26/nw.D110000zgqnb_20190826_2-05.htm
中國兒童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中國兒童發(fā)展報告(2019)——兒童校外生活狀況》顯示,兒童參與課外班日?;?,課外班已成為校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課外班參與的比例為60.4%。在時間分配上,上學日5天和周末2天參與課外班的累計時間分別為3.4小時和3.2小時。在支出上,兒童平均每年課外班的花費為9211元,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為12.84%。從滿意度來看,60%的家長、59.3%的兒童對目前的校外生活表示“很滿意”或“比較滿意”。
本欄目內(nèi)容均取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讓讀者了解當前國內(nèi)外有關科技教育的發(fā)展方向。欄目編輯將盡可能選取來自知名網(wǎng)站的鏈接,但互聯(lián)網(wǎng)規(guī)模龐大、變化快速,我們無法保證這些鏈接今后不含非法內(nèi)容,敬請讀者提高防范、辨識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