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菲莉 王一閩 朱萍釵 莊家芳
[摘要] 目的 研究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依從性的影響。 方法 采用信封法將2017年9月—2018年8月期間該院接收的乳腺癌并糖尿病患者7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觀察組分別采取常規(guī)護理、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將兩組結果對比。結果 觀察組乳腺癌并糖尿病患者干預后的HAMA評分和HAMD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圍手術期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乳腺癌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心理狀態(tài)和依從性,臨床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 乳腺癌;糖尿病;心理護理干預;圍手術期;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8(b)-0093-02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并存在年輕化趨勢。臨床多采用手術為乳腺癌患者治療,由于手術的侵入性及患者身體器官的缺失,其在圍術期常有負面情緒存在。另外乳腺癌患者并發(fā)糖尿病時,負面情緒會影響血糖水平,會導致手術危險、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增加,且還會對患者的圍術期依從性產生影響,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因此在患者圍手術期應予以積極的護理干預來調節(jié)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1-2]。該文2017年9月—2018年8月特擇取72例乳腺癌并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該院治療的乳腺癌并糖尿病患者中擇取7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信封法隨機為對照組、觀察組,一組有36例患者。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且均經臨床檢查明確診斷為乳腺癌;②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且自愿加入該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存在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②存在其他惡性腫瘤或者是晚期乳腺癌的患者;③存在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而無法配合該次研究的患者。
對照組:年齡34~71歲,年齡平均值(52.45±4.80)歲。糖尿病病程為2~14年,平均病程為(6.85±1.73)年。病發(fā)部位:左側26例,右側10例。乳腺癌類型:手術方式:乳腺癌根治術27例,改良術9例??崭寡瞧骄禐椋?2.61±1.54)mmol/L。
觀察組:年齡35~72歲,年齡平均值(52.53±4.91)歲。糖尿病病程為2~15年,平均病程為(6.92±1.75)年。病發(fā)部位:左側24例,右側12例。手術方式:乳腺癌根治術28例,改良術8例。空腹血糖平均值為(12.64±1.58)mmol/L。
組間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術前將具體手術時間及圍術期注意事項詳細告知患者,予以必要的心理干預,促使患者保持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術后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觀察,予以飲食干預和切口護理。
觀察組:強化心理護理干預。①術前心理評估。護理人員在術前對患者的基本信息、心理狀況進行掌握和評估,在術前1 d進行病房訪視時,對患者加強乳腺癌、糖尿病等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糾正患者的錯誤觀念,避免患者因手術導致器官缺失而出現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②術中。術中根據手術需要和患者的舒適度要求對體位進行調整,以防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術中做好保暖措施以及尊重患者的隱私,對患者術中的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嚴密監(jiān)測,并做好搶救準備和防護措施,由一名護士在患者身旁通過鼓勵性、安慰性的語言疏解患者的不良情緒。③術后。術后待患者意識徹底清醒后,將手術結果告知患者,減輕患者的擔憂情緒,同時將術后疼痛出現原因、應對方法告知患者,并在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后予以相應的止痛措施,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防止因疼痛而出現不良情緒。
1.3? 統計方法
對觀察指標進行數據分析時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n(%)]表示,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HAMA評分和HAMD評分
兩組乳腺癌并糖尿病患者干預前的HAMA評分和HAMD評分相比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后的HAMA評分和HAMD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兩項評分數據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圍手術期依從性觀察組乳腺癌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依從性相較于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血糖水平兩組乳腺癌并糖尿病患者之間對比血糖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的血糖水平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乳腺癌并糖尿病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包括:①對疾病的擔憂:患者存在糖尿病史,對長時間服藥及醫(yī)務人員診療、護理行為的依從性不高,加上患者需要進行化療,對疾病及化療知識缺乏認知,因此會出現擔憂、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②對陌生環(huán)境存在焦慮情緒;③身體器官的缺失會導致患者出現心理障礙,加上糖尿病會影響術后切口的愈合,患者會擔心術后自身形象的改變及伴侶的態(tài)度,因此會擔憂家庭的穩(wěn)定性[3];④對家庭經濟負擔的擔憂;⑤該病患者多處于中老年,在住院期間會對子女、配偶的生活情況產生擔憂感及焦慮情緒。
該次研究中對乳腺癌并糖尿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觀察組乳腺癌并糖尿病患者干預后的焦慮、抑郁情緒得到了顯著的改善,且圍手術期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充分說明了心理護理干預的有效性,分析原因在于,術前通過評估能夠明確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針對性心理護理措施的實施可較好地消除患者的心理問題,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面對手術和護理,且能夠促進患者血糖水平的穩(wěn)定,提高的配合度[4-5];術中護理干預可穩(wěn)定患者術中情緒,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術后護理干預中,有效緩解疼痛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加上患者家屬的情感支持,能夠讓患者正確對待自身形象和疾病,保持良好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另外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血糖水平顯著降低,說明患者心理情緒的改善對血糖控制具有一定的作用。
綜上所述,對乳腺癌并糖尿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改善明顯,且有助于圍手術期依從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徐春華,徐魁魁,戴曉華,等.乳腺癌并糖尿病患者術后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探討[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09,06(31):73.
[2]? 虞貞鳳,劉哲斌,余科達,等.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征及預后[J].中國癌癥雜志,2010,20(6):466-470.
[3]? 黃鑫.心理護理在乳腺癌手術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2):143-144
[4]? 王純,楚艷民,張亞林,等.漢密爾頓焦慮量表的因素結構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1,21(5):299-301.
[5]? 張利娜,王厹東,莊國芳,等.文拉法辛治療卒中后抑郁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與事件相關電位評估[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4,22(6):432-436.
(收稿日期:2019-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