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宜昌市夷陵區(qū)黃花鎮(zhèn)黃花中心完全小學
思維導圖是一種實用的學習工具,教師利用這種學習工具,可以發(fā)揮小學生的學習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掌握這種學習工具,讓學生運用工具來理解、交流、創(chuàng)新知識。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協(xié)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fā)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
思維導圖既可以輔助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活躍教學課堂,引導學生進行多思維層次交流,使其掌握讀寫方法的一種教學策略,又能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篇文章的結構組成及內容、段落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去理解和記憶文章,最終能夠掌握自主閱讀的一個學習工具。
構建思維導圖主要就是把復雜的知識進行合理分配和歸納總結成一個整體結構,把抽象的思維轉變?yōu)榫呦蠡o學生形成一個直觀形象的表達,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加上相關部分的解釋說明,這樣的方式增添了學生學習的樂趣,增強其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就像思維導圖一樣,我們大腦的思維是呈網狀的,有不同的節(jié)點,從節(jié)點出發(fā)將放射性思維具體化,各個節(jié)點之間又彼此聯系,形成一個整體的結構,這樣一來就將學習內容合理分配,系統(tǒng)地記憶和管理,長此以往學生在面對一個知識點的時候,就能自覺形成發(fā)散性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在課前預習階段,讓學生用思維導圖來梳理課文的內容,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熟悉思維導圖的使用方法。例如,在引導學生課前預習《趙州橋》這篇課文時,教師可讓學生在閱讀文本以后,拿出紙和筆,開始建立思維導圖。先引導學生回憶預習過的課文,讓學生用一個詞匯來概括趙州橋的特點,比如“堅固雄偉”,再讓學生圍繞“堅固雄偉”這個主題,看看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說明這一特點的,盡情地發(fā)散思維,直到完成了知識發(fā)散的全部過程。在學生完成了發(fā)散以后,將堅固的關鍵詞聯系起來,自下而上完成知識主題的建立。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中,教師會告訴學生應當怎樣學習、要學習什么知識等。這樣的教學方法,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不能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力。小學生具有想象能力強、愿意探索知識的特點。在課前預習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預習課文,自己確定要探索的主題。讓學生盡情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找到想學習的目標。然后充分閱讀課文,構建主題思維導圖,完成課前預習任務。
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模式可以突破單純文字的形式,充分利用文字、線條、圖片、數字及符號等不同形式并使之組合起來,以呈現教學知識點間的邏輯思維關系,并進行有效的信息傳遞,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促使學生對各知識點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及其實質有清晰的認知和進一步的思考。在這種思維導圖教學模式下,由于貼近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的認知特點,同時推進教學模式呈現多元化的形式與結構,特別是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而設計的思維導圖,其中可插入與教學相關的視聽內容,不斷增強了教學過程的生動性、直觀性,更好地發(fā)揮了思維導圖圖文并茂的啟發(fā)及思維引導作用。這樣則有效地將學生的關注點吸引到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主觀能動性,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目標。
主題復習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主題復習是對與該主題相關的所有內容進行梳理與總結。通過主題復習的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明確該主題中各個內容之間的層次關系,建立知識點的聯系,讓學生更為系統(tǒng)學習知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因學生認知能力和知識結合能力有限,學生難以對整個主題的學習建立完整明確的知識結構。教師應用思維導圖進行主題復習教學,一方面能夠引導學生整理該主題的相關內容,另一方面加深學生對該主題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學生在整理過程中根據自身情況標記不懂的地方,并補充完善相關知識點,以便以后更好的復習。
要課堂上有精彩生成,需要以學定教,分析學情,事先精心設計導學,讓學生明確任務,更重要的是要側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簡單扼要地講清規(guī)則,理清概念,明白道理。課堂上,教師要講在重點、難點和關鍵點時,一定要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講解,不能會不會都講,要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然后,要求學生運用自學和小組合作探究獲得知識,學會舉一反三,分辨是非,得出結論,從而牢牢掌握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是小組合作的關鍵,是課堂學生能夠生成的核心。教師要考慮多種激勵方式,因材施教,小組分層完成任務,給每個學生有探究和發(fā)表見解的權利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合作中展示才能。通過教師的任務驅動,學生掌握探究知識的方法和技能,發(fā)掘自己的潛能,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
綜上所述,在具體教學應用中,教師要注重體現思維導圖的多元性,要懂得借助信息技術有效運用多種元素,使傳遞的信息多元化,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教師在思維導圖的設計中,要圍繞教學核心點向外拓展,準確把握教學核心點,這樣才能以此為核心,設計出一個各知識點之間既關聯又得到充分延展的知識網絡結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