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翊 岳靖淞
余秋雨先生定義文化是一種成為習慣的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終成果是集體人格。我想泛娛樂文化則是指具有“文化”形式、正在逐漸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但過于浮躁無益的“文化”。現(xiàn)下,有些現(xiàn)象令人堪憂。百度頭條見縫插針,抖音、快手你爭我奪,不甘落后。地鐵、公交、紅綠燈前隨處可見,青年人全神貫注于眼前的一方屏幕,游離于現(xiàn)實之外。楊絳先生說,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
慎思之:泛娛樂文化生長于低層次的精神需求。
物質的快速充盈,導致商業(yè)文化泛濫,文人被資本綁架固然是引發(fā)泛娛樂現(xiàn)象的重要因素,但不可忽視的是,我們對娛樂文化不加辨別地接受的態(tài)度。因為市場固然有其自發(fā)性和盲目性,但泛娛樂文化的生產(chǎn)者想要實現(xiàn)盈利目的,最終還是要依靠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實現(xiàn),所以泛娛樂文化充斥市場的現(xiàn)象,不可不謂是當下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尚低的寫照。當人們的精神需求尚是追求“簡單粗暴的感官刺激”,講究獲得快感的效率時,需要人用心思慢慢熬出來的情趣只有落得被不屑一顧的下場。試想,這樣的人到了林清玄先生煮雪的世界里,怕不是要張牙舞爪,癲狂不已。當這片貧瘠的精神土壤與豐裕的物質供給相碰撞時,就形成了供泛娛樂文化肆無忌憚滋長的沃土。
明辨之:拒絕泛娛樂文化迫在眉睫。
泛娛樂文化創(chuàng)造出來的價值是短暫而無實際意義的。每天絞盡腦汁編纂刺激眼球的信息的人是扼殺思想的人。而“扼殺思想的人是最大的謀殺犯”,他們謀殺了人們真正的快樂和享受,謀殺了人們的腦子,讓頭腦失去它思考的本職工作,機械地運轉,創(chuàng)新性、能動性在簡化的思維方式中被消磨殆盡。而當感官逐漸鈍化,刺激消退時,人們也許會發(fā)現(xiàn),精神的世界除了空虛與疲憊,一無所有。
更為可怕的是,泛娛樂文化正在侵蝕著我們的青年。荀子言:“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绷_曼·羅蘭告訴我們:“青年人是標志時代最靈敏的晴雨表?!绷簡⒊壬摹渡倌曛袊f》至今振聾發(fā)聵。這無一不在警示我們,為了社會未來的持續(xù)發(fā)展,要重視青年的思想成長。但當下的少年人滿心沉迷于泛娛樂文化的內(nèi)容,被淹沒在信息的洪流中,感官鈍化,激情消融,少年如何強!若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少年人都浮于信息洪流的表面,不去深入現(xiàn)實,深入社會基層,致力于完善我們的社會,民族復興從何談起!
有人卻說,泛娛樂文化固然有其危害,但它作為特殊時代背景下的產(chǎn)物,我們也應對其心存諒解。如果一味對只是為泛娛樂文化提供的廉價而低效的工作崗位縱容,那么是置勤懇提升個人素質的勞動者于何地?殊不知,這會誤導民眾的職業(yè)價值觀念,放任它對我們的“工匠精神”進行文化沖擊。如果只是為泛娛樂文化對經(jīng)濟發(fā)展短暫且微不足道的刺激作用而對其縱容,那么是置國力昌盛,民族復興于何地?殊不知,這是對我們“艱苦奮斗”的國民精神的侮辱。拒絕泛娛樂文化,迫在眉睫。
篤行之:拒絕泛娛樂文化勢在必“行”。
周國平先生在《人與永恒》中講到“一個愛美的民族總是有希望的,它不會長久忍受丑陋的現(xiàn)實”。中華民族是愛美的民族,是自省的民族。唐宋時期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物質快速充裕,人們的觀念也在物質化,然而士大夫的社會責任感要求他們投身于道德信仰重塑,于是誕生了為人們清理過度物質化思想的宋明理學。當下,我們也要呼吁一場文化的重塑,清理浮躁的社會風氣。
社會責任感的缺失是當下社會的一大痛點。尤其是在人人可成自媒體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如何讓文人的當代象征——媒體,停止他們啼笑皆非的胡鬧?除了政府的努力,媒體人也應該肩負起自身的社會責任,堅守心中的職業(yè)道德,宣揚正確有益的價值觀念,重塑社會的良好風氣。
拒絕泛娛樂文化更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僅就人均閱讀量的中西對比而言,我們就應對文明的發(fā)展保持高度的警惕。幾本與幾十本之間不僅僅是量的差距,更是質的鴻溝。
因為書籍也許是當下最能讓人接觸自己靈魂的擺渡者,它載著人在濁流上飄飄蕩蕩,擺脫外界浮名浮利的誘惑,尋找“豐富的安靜”。從閱讀開始,主動抵制泛娛樂文化的侵擾,提升娛樂品味與精神境界??鬃勇劇渡亍?,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我們要從閱讀開始,身體力行,拒絕泛娛樂文化。
拒絕泛娛樂文化勢在必行。因為只有當精神世界一片清凈之時,我們才能享受到文化帶給我們的真正的愉悅,品味到甜。我們的未來也會因此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