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平
初中語文詩詞鑒賞課堂中教師應當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詩詞的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幫助學生理解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的深刻內涵以及詩人飽滿的感情。語文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以及興趣愛好合理設計教學方案,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探究心理,更好地開拓他們的思維能力。本文以《觀滄?!窞槔瑢Τ踔姓Z文詩詞鑒賞方案進行探析。
教師需深入分析教材課本知識內容,根據(jù)不同單元的主題合理設計教學方案。古代詩人常常借景抒情,或美好、或豪邁的景觀背后常常蘊含著詩人飽滿的思想情感。以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觀滄海》為例,此詩用簡短、豪壯的詩句向人們展示了中國豪邁、秀美的山河之景,亦將自身豐富的情感孕育于其中,向人們展示作為優(yōu)秀政治家、軍事家的偉大胸襟和抱負,群情激昂,讓人振奮。此詩語言凝練,情感豐富,可以借此詩激發(fā)學生不畏艱難、勇于拼搏的進取之心。語文教師在課前對課本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并將此詩內容與情感進行有機結合,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作為主要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
《觀滄?!返慕虒W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閱讀詩詞學習感受詩中有畫、畫中含情的感情基調,并基本了解和感受詩詞向人們傳達的思想感情。(2)能力目標:掌握基礎詩詞閱讀技巧和方法,能夠自主閱讀,并根據(jù)相應的語境,體會詩人寬廣的胸懷和偉大的胸襟抱負,提升學生對詩詞的閱讀能力和欣賞能力。(3)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對詩詞的學習興趣,體會詩詞中蘊含的深厚感情,讓學生養(yǎng)成積極進取、努力拼搏的良好品質。
《觀滄?!方虒W重點:讓學生自主朗讀和背誦此詩,初步了解詩詞的釋義。詩詞的語言和情感表達或含蓄或豪邁,教師應當根據(jù)教學內容對詩詞進行深入的探討,對詩詞的情感進行更深層次的賞析。然后引導學生對詩詞的重點詞句進行賞析和解釋,加深對詩詞的理解。教學難點:讓學生充分體會詩歌蘊含的感情,逐步理解詩詞的每一句含義,在閱讀中體會詩詞的每一個詞句,提升詩詞的朗讀技巧,培養(yǎng)學生對詩詞的賞析能力。
在《觀滄?!烽喿x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課堂中采用以下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詩詞的理解程度:(1)閱讀感知方式。閱讀感知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對詩詞進行初步的閱讀,以自身的學識對文章進行理解,感受詩詞中所蘊含的深刻情感?!队^滄?!肥遣懿偻砟杲杈笆闱榈囊皇變?yōu)秀詩詞,學生在初步閱讀中,能夠增強對詩詞的理解,初步感受詩詞營造的情感氛圍。(2)聯(lián)想誦讀方式。聯(lián)想誦讀方式也就是讓學生在閱讀詩詞的過程中結合自己對詩詞的理解,盡可能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利用聯(lián)想誦讀方式可以讓學生充分融入到作者所構建的氛圍當中,深刻感受作者詩詞背后所隱藏的深厚情感。(3)重點誦讀方式。重點誦讀方式就是讓學生讀詩詞中的重點詞匯和詩句進行斟酌和分析,增強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如《觀滄?!分小叭赵轮?,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眱删湓娛亲髡呓柚湎胂罅ο蚴廊嗣枥L了一種日、月、星辰壯觀、磅礴的景象,借此虛景來展現(xiàn)其開闊博大的胸懷。
初中語文詩詞鑒賞的方案設計需要根據(jù)教學目標設計具體的實施步驟,由淺及深,逐步提升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和意境的賞析,激發(fā)學生對詩詞的學習興趣。
題目是詩詞的精華所在,大部分古詩詞透過題目便可以了解詩詞主要講述的內容和情感方向。題目是作者內心情感的宣泄,也是詩人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的前提和基礎。
古詩句多以文言為主,學生在賞析時結合注釋能夠增強對詩詞內容的了解。現(xiàn)代語文課本中詩詞下方會附帶注釋,通過解讀注釋能夠了解作者的身世背景、成長歷程以及其所處的時代,同時還能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詩詞時的遭遇,更有利于學生了解詩詞背后蘊藏的深厚感情。
詩詞在創(chuàng)作時注重的是意境的營造和感情的抒發(fā),在詩詞鑒賞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了解和感悟詩詞所創(chuàng)造的意象,只有這樣才能深刻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感,增強對詩詞內容和理解和掌握,更好地感悟作者內心澎湃的思想情感。
詩詞鑒賞是語文教學中主要的構成部分,是了解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上,教師應當激發(fā)學生對詩詞的探究心理,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審美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