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杰
最近與孫楊有關的一些事,又掀起了廣泛熱議。眾所周知,作為一名泳壇巨星,孫楊自成名以來,就一直爭議不斷。
從無證駕駛到與教練鬧翻,從與巴西女運動員當眾起沖突,到不按規(guī)定穿自己代言的運動服領獎,還包括幾個月前與藥檢人員起沖突并砸爛自己的血樣……這些事件,都令孫楊深陷輿論非議之中。
在光州世錦賽游泳項目的比賽上,霍頓、斯科特等選手,拒絕與孫楊合影,巴西選手盧卡,更是在孫楊主動伸出手欲與其握手的情況下,直接轉身離開。這些事,孰是孰非?
我的疑惑是,為什么孫楊總會惹來那么多爭議?這就要從孫楊的處世思維模式上找答案了。孫楊應對突發(fā)事件時的思維模式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從他的兩次回應中找出些端倪。
在被霍頓拒絕合影后,孫楊的回應是: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你必須尊重中國!此話一出,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被激怒了,輿論討伐聲不絕于耳,從此霍頓肯定會與孫楊成為死敵。
還有藥檢門事件,孫楊也給出了最新回應:我在維護所有人權益,我不應被侮辱和詆毀。
這就是孫楊的處世思維模式一種“捆綁型”的反擊思維模式——“捆綁”中國人或“捆綁”運動員的權益——通過捆綁大眾,從而達到壓倒對手,實現(xiàn)自己利益訴求的目的。
此時的孫楊,28歲。
另一位中國體壇巨星姚明跟孫楊一樣,曾經(jīng)飽受羞辱和委屈。
2002年,籃球運動員巴克利,曾在節(jié)目中放言:“姚明就是個菜鳥,只要他單場得到19分以上,我就當眾親吻驢屁股!”這種對姚明的不屑與侮辱的言論,通過電視擴散到了全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姚明聽到這種羞辱后并沒有憤怒,當記者問及此事時,他幽默地回應道:“那我就天天都拿18分吧!”引得現(xiàn)場一片笑聲,言外之意“我是在為巴克利著想”。
事實上,姚明此后努力訓練,沒過多久,就輕松拿下了20+,巴克利不得不兌現(xiàn)自己的諾言——當眾親吻驢屁股!
此時的姚明,22歲。
巴克利親吻驢屁股后不久,姚明再次被問及此事,他的回應是:“巴克利就是在開一個玩笑而已……我是很喜歡巴克利的,他為了拿總冠軍去了休斯頓火箭隊,只拿100萬美金的薪水,當然100萬也很多了,但相對于他的身價來說,他愿意犧牲,做出犧牲來換取他的目標,這點是我非常喜歡的,我認為他是非常值得尊重的。”
還有幾次,姚明面臨著更嚴重的羞辱。刁難姚明的記者,在眾目睽睽之下問他:“為何中國十幾億人里,找不出5個能打好籃球的?”
面對這種惡意的挑釁式提問,姚明沒有憤怒,他面帶微笑地回道:“美國3億人,怎么找不出一個打乒乓球好的?”現(xiàn)場又是一片笑聲。
還有一次,一位記者直接對姚明發(fā)起挑釁:“聽說在中國,球服賣得最火的居然是麥迪,而不是你,你怎么看?”姚明又打趣地回道:“這很正常,因為中國球迷早就都有了一件我的球衣了?!庇哪瑱C智的話,輕松化解了現(xiàn)場氣氛的尷尬。
姚明和孫楊遇事時,處理問題的思維模式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遇到?jīng)_突事件時,姚明用的是一種“發(fā)散型”思維模式還會機智幽默地在語言上給對方臺階下。
關于國家這個問題,在一次新聞發(fā)布會上,有記者問姚明:你認可別人說你是中國的代表嗎?姚明回答:“中國這兩個字不是任何一個個體可以代表的,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我們應該發(fā)掘更多的閃光點去完成中國這個詞,而不僅靠某一個或者是某幾個人去說這就是中國,這太蒼白了?!?/p>
姚明從不用集體捆綁自己。這又是姚明與孫楊的一個不同的地方。
面對巴克利的羞辱,姚明如果回應“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你必須尊重外籍球員”!面對記者的挑釁,如果姚明回答“你這是在侮辱中國籃球”!那大概會變成兩國媒體的相互敵視,以及雙方粉絲的大量口水混戰(zhàn)。
在面對對手的敵視舉動時,姚明的行動思維模式與孫楊的行動思維模式有著天壤之別。在面對不與自己合影的對手時,孫楊選擇在臺上向對手揮拳怒吼,并在臺下向對手憤怒道:“you are loser,I am win!”(你是失敗者,我才是勝利的人)但姚明面對類似問題時,都選擇以幽默化解火藥味。
2018年的印尼雅加達亞運會上,韓國籃協(xié)主席方烈離場時對姚明說:“你們運氣真好?!边@話在我看來是一種不認可對方實力的挑釁,姚明卻禮貌地伸出手對這位韓國人說:“謝謝方教授,運氣一般都留給做好準備的人。”
這就是姚明思維模式與孫楊思維模式的本質區(qū)別。姚明的思維模式,是在行動上證明自己,同時在語言上充分給予對方臺階,把對手變成朋友;孫楊則是不僅要在行動上證明自己,也要在語言上壓倒對方,最后把對手變成死敵。
姚明用自己的冷靜把對方的“火”撲滅,而孫楊則是用更大的“火”去沖擊對方的“火”,至于這把“火”會波及誰,可能連孫楊自己都無法預料。
這就是姚明為什么能從運動員,到進入NBA名人堂,擔任CBA公司副董事長,再到擔任中國籃球協(xié)會主席,直至如今的亞洲籃球聯(lián)合會主席,路越走越寬,可孫楊的路卻很可能越走越有爭議。
個性能給一個人帶來好處,也會給一個人帶來風險;你堅持什么個性,就要承擔什么風險,你有什么樣的思維模式,你的追隨者就會有什么樣的思維模式;你有什么樣的個性,你就會給社會帶來什么樣的話題。這就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