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慶,張 勇
(1.中國公路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2.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鐵道建筑研究所,北京 100081)
隨著我國公路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高速公路改擴建成為今后我國公路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2015 年交通運輸部出臺了相應的設計細則,要求改擴建橋涵設計,如既有結構物的利用、新結構物的設計、新結構與既有結構連接等內容,應根據(jù)改擴建工程的特點,綜合確定設計方案,滿足安全可靠、耐久適用、經濟合理、統(tǒng)籌協(xié)調的要求[1]。對橋梁進行技術評定一般采用分層綜合法評定與5類橋梁單項目控制指標相結合的方法[2],對評定結果滿足要求的橋梁應盡可能利用。目前,互通匝道橋梁的拼寬方法可參考的文獻資料較少,因此對公路裝配式匝道橋梁拼寬方案進行比較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結合具體項目對不同公路裝配式匝道橋梁拼寬方案進行比較,根據(jù)方案的特點探討其適用情況。
新疆天北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燃氣線(管徑φ325 mm)和西部管道703 線(管徑φ275 mm)下穿奎屯西互通H匝道,既有公路采用一孔8 m 的橋梁跨越2 根天然氣管。上部結構采用預制空心板梁,下部結構采用薄壁式橋臺擴大基礎,橋位平面、立面見圖1。燃氣線距離既有保護橋的橋臺邊線0.33 m,且位于橋臺的基礎上方。工程改建需對奎屯西互通H匝道整體加寬。
圖1 管線與橋位平面、立面(單位:m)
橋梁拓寬可選擇單邊拓寬或雙邊拓寬,拓寬方案應與原有公路路線的拓寬相適應[3]。從改善橋面行車條件及減少后期養(yǎng)護維修工作方面考慮,采用結構一次性剛性連接方案技術性和經濟性良好,可避免運營期間施工對交通的影響[4]。橋梁拼寬主要有結構分離和結構連接2類方法。
1)新舊橋主梁分離,對新舊橋橋面系整體化層進行連接(見圖2)。此種方法橋面容易產生反射裂縫,耐久性難以保證,且后期養(yǎng)護維修費用高,難度大,目前較少采用這種方式。
圖2 橋面系連接(損傷后)
2)新舊橋分離,在新舊橋間設置縱向伸縮縫或型鋼拼接縫,見圖3。這種方法避免了新拼橋梁對舊橋的影響,同時能適應新舊橋之間的變形不協(xié)調,結構受力相對明確,但縱縫兩側的高差突變在車速較高時對行車安全有不利影響。
圖3 縱向伸縮縫橋面拼寬橋梁工程實景
3)新舊橋分離,僅通過高彈性瀝青混凝土接順,見圖4。這種方法新舊橋互不影響,結構受力相對明確;同時可以避免拼縫兩側的高差突變,相對于縱向伸縮縫拼接可以提高行車安全性能。
圖4 縱向伸縮縫橋面拼寬橋梁工程實景
1)鉸縫連接。這種方法僅適用于上部為空心板的橋梁,且需拆除邊板。拼接后橋梁整體性好,行車舒適性和結構耐久性好。該拼接方法目前被廣泛使用,其對新舊橋的變形協(xié)調要求高,因此拼接處新舊橋的跨徑應相同。
2)現(xiàn)澆濕接頭連接。這種方法把新舊橋上部牢固地連接成一體,接頭的耐久性得到可靠保證,利于行車和結構安全,是一種可靠的橋梁拼接方法。要保證現(xiàn)澆濕接頭施工時橋上車輛的通行,在設計和施工上還須采取特殊措施。
混凝土橋涵結構設計包括結構方案設計、結構及構件的構造設計及作用效應分析等[5]。橋梁上下部結構同時進行拓寬時按照新舊橋之間的連接形式可分為3 種:上下部結構均不連接、上下部結構均連接、上部結構連接而下部結構不連接[6]。一般拼寬方案上部結構跨徑相同,對于本項目而言,如果新拼寬橋梁直接按8 m 橋跨布置,則新拼寬橋梁的基礎與天然氣管線相互沖突。因此,本文提出3種拼寬方案進行比選。
方案1,結構分離、縱向伸縮縫拼接。新建橋梁跨徑為10 m,上部結構采用10 m 現(xiàn)澆空心板,薄壁式橋臺,挖孔樁基礎,樁基直徑1.2 m。新建橋梁東側與舊橋對齊,為了避讓天然氣管線西側橋梁基礎與舊橋不對齊。新舊橋空心板梁之間設置縱向伸縮縫,伸縮縫采用D40 型毛勒伸縮縫。西側新橋比舊橋突出部分設置擋土墻,擋土墻與新橋空心板之間設置縱向伸縮縫,方案1平面布置見圖5。
圖5 方案1平面布置
方案2,結構分離、高彈性混凝土拼接。新建橋梁采用10 m 跨徑,東側與舊橋對齊,為了避讓天然氣管線西側橋梁基礎與舊橋不對齊。新舊橋空心板梁之間鋼筋混凝土整體化層分離,通過厚10 cm 的高彈性瀝青混凝土進行接順,可以大大緩解拼縫兩側的高差突變。西側新橋比舊橋突出部分設置擋土墻,擋土墻與新橋空心板之間通過厚10 cm 的高彈性混凝土接順,方案平面布置見圖6。高彈性瀝青混凝土接順構造見圖7。
圖6 方案2平面布置
圖7 拼接構造示意(單位:mm)
方案3,新舊橋結構連接。該方案對主梁的變形協(xié)調要求高。混凝土黏結在一起時舊混凝土的收縮徐變變形比新混凝土變形小,舊橋對新橋的約束作用會導致拼接后整體梁內部產生附加內力[7-9]。
根據(jù)3 種拼寬方案的特點,結合本項目具體情況確定橋梁拼接下部構造及上部拼接方式。
新建橋梁布置見圖8。由于橋梁基礎須避讓天然氣管線,在橋梁西側橋臺可考慮騎馬樁的形式。在新疆天北能源燃氣線各設置1根直徑1 m的挖孔樁,樁基距離天然氣管道中心2.5 m,樁基礎上設置承臺,承臺上直接設置橋臺臺帽,從而保證新建橋梁跨徑為8 m。
圖8 橋跨布置
新建橋梁上部結構采用現(xiàn)澆空心板,因此選擇濕接縫的連接方式,新建橋梁東側、西側分跨線均與舊橋對齊。濕接縫拼寬方案平面布置見圖9。
新舊橋空心板間設置寬20 cm、厚20 cm 的縱向濕接頭。在舊橋上最外側邊板鑿除挑臂混凝土并保留鋼筋,或在邊板外側植入鋼筋,與新板的預埋鋼筋通過焊接連接,然后澆筑C50 混凝土濕接頭。為加強空心板間的連接,在新舊橋空心板上橫向50 cm 寬范圍內的橋面鋪裝混凝土,與濕接頭混凝土采用一次性澆筑,并對橋面鋪裝鋼筋網進行加強。濕接頭構造見圖10。
圖9 濕接縫拼寬方案平面布置
圖10 濕接頭構造(單位:cm)
對3 種方案從結構受力、行車安全、耐久性、施工難度、后期維護等方面進行對比,結果見表1。
表1 拼寬方案
由表1 可知:方案1、方案2 不僅涉及到橋梁與橋梁拼寬,還涉及到橋梁與道路拼寬,而不均勻沉降會對行車安全造成不利影響。2 種方案后期維護工作量較大,施工難度相對較大,且方案2中的高彈性混凝土為專利產品。方案3 在行車安全、耐久性、施工難度、后期維護等方面比方案1和方案2好,但是其需要在2根管線之間增設1根樁基礎,須與管線部門協(xié)調。
綜上分析,本項目最終采用方案2作為施工方案,實際運營過程中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本文以奎屯西互通H 匝道為工程背景,從橋梁拼寬后的結構受力、行車安全及結構耐久性、施工難度、后期維護等方面對不同拼寬方案進行必選,最終選擇結構分離、高彈性混凝土拼接的方案,可為類似項目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