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大概是人類最不喜歡的動物之一。夏天蚊子雖多,但是大家知道它們分別長什么樣子嗎?我們平常所見的蚊子又屬于哪一種呢?
我是按蚊,蚊科中的第一大類。我們按蚊的身體大多呈灰色,翅膀大且有黑白花斑。我們大多數(shù)分布在熱帶地區(qū),最主要的分布是在附屬于撒哈拉沙漠的非洲地區(qū)。對了!我們還有一個名字叫瘧蚊,因為我們是唯一能傳播瘧疾的蚊子,所以我們也是攜帶病毒最多的蚊子。
大家好!我就是大名鼎鼎的伊蚊,蚊科中的第二大類,世界各地幾乎都有我們的身影。在我們家族中,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尤為出名,它們在外貌上都有白色條紋,其中埃及伊蚊不僅是登革熱病毒的傳播者還是寨卡病毒的傳播元兇。
嗨!大家好,我是庫蚊,又名家蚊,蚊科中的第三大類。沒錯,我就是室內(nèi)最常見的蚊子,每天藏在你們家中吸你們血的蚊子就是我了。我們庫蚊不僅廣布世界各地,而且種類繁多,目前已知庫蚊有800余種,中國已知70余種。我們與按蚊不同,我們的翅膀輕且沒有斑點。雖然我們不是瘧疾病毒的傳播者,但我們是絲蟲病和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的傳播者。
最兇猛的蚊子——伊蚊
特征是翅膀沒有斑,但是身體大多有黑白花紋,叮人非常兇猛,而且飛行速度極快,有“亞洲虎紋”之稱。
最無辜的蚊子——大蚊
大蚊的體長一般在1厘米以上,因為體型巨大,所以時常令人感到害怕。其實大蚊不叮人不叮動物不吸血,它與吸血傳病的蚊子只能算是遠(yuǎn)方親戚。大蚊的壽命極短,只有十來天,不進(jìn)食,僅吸收點水分過活,生完下一代后它此生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最漂亮的蚊子——煞蚊
煞蚊大概是蚊界中最漂亮的蚊子了,主要生活在拉丁美洲,是極其稀有的物種。煞蚊雖然顏值滿分,但千萬別被它漂亮的外表給迷惑了,它們的吸血能力可不亞于伊蚊哦!
北宋歐陽修在《憎蚊》中說:“雖微無奈眾,惟小難防毒。”可見,蚊子給古人帶來的困擾也著實不小。同現(xiàn)代人一樣,古人對付蚊子的辦法也是五花八門。
掛蚊帳
蚊帳起源于春秋時期,它最早的名稱叫“幬(chóu)”。出自齊桓公的“翠紗之幬”。另外《詩經(jīng)·召南·小星》中“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句中的“裯”也是蚊帳的意思。古代蚊帳的形狀有四方形的、弓形的,此外還有扇帳、荷帳之分。材料方面蚊帳一般選用錦、羅、紗、綺等絲織品制作。其中錦帳為宮中獨有,皇宮里還有用銀鼠皮、黑貂皮來制作蚊帳,這些用名貴獸皮制作的蚊帳,夏天不僅能防蚊,冬天還能保暖呢!而富貴人家則多用綾羅綢緞為材料,故稱“絲羅帳”。至于平民百姓一般都用粗布縫制。
燃艾草
通過燃燒艾草驅(qū)蚊在民間很常見。宋代詩人陸游曾有詩云:“澤國故多蚊,乘夜吁可怪。舉扇不能卻,燔(fán)艾取一塊。”詩中描述了用扇子無法徹底驅(qū)趕蚊子,只好選用艾草來熏走蚊子。
掛香囊
香包又稱香囊,中國傳統(tǒng)的香囊多用綢布制成,內(nèi)裝雄黃、熏草、艾葉等香料。這樣制成的香囊不僅可以驅(qū)蚊,還可以醒腦名目。另外,香囊除了能驅(qū)蚊,它還是古代文人雅士的時尚裝飾品。
點蚊香
別以為只有現(xiàn)代人才會使用蚊香驅(qū)蚊,其實古人早就用過了。根據(jù)宋代的《格物粗談》記載:“端午時,收貯浮萍,陰干,加雄黃,作紙纏香,燒之,能祛蚊蟲?!边@就是最早的“蚊香”雛形,文中還特別指出蚊香的制作原料是雄黃。雄黃是硫化砷(shēn),在古代是被廣泛使用的殺蟲劑。
滅蚊燈
現(xiàn)代人有滅蚊燈驅(qū)蚊,古人也有滅蚊燈用于驅(qū)蚊。目前已知最早的滅蚊燈出現(xiàn)在明朝,它的使用方法是將滅蚊燈吊于蚊帳內(nèi),燈盞的側(cè)面有一扇小窗。當(dāng)燈捻(niǎn)被點燃后,有氣流從小窗迅速流入,蚊帳內(nèi)的蚊蟲便會被這股熱氣流吸進(jìn)燈盞內(nèi),如此便達(dá)到了滅蚊的效果。
滅蚊缸
何為滅蚊缸?就是普通的水缸里盛滿涼水,再放入幾塊石頭,然后再養(yǎng)一些青蛙放在水缸里。因為蚊子喜歡陰涼潮濕的地方,而且它們還必須在水里產(chǎn)卵以繁殖后代,所以水缸便成了最吸引蚊子的去處。而一旦它們飛進(jìn)來,就會成為缸中青蛙們的盤中餐。
沒想到小小的蚊子竟然還隱藏了這么多的知識呀!這可真是長見識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