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 穎 涂志英
(南昌市洪都中醫(yī)院九病區(qū),江西 南昌 330008)
在30~50 歲中年體力勞動人群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腰腿疼痛等癥狀,這些癥狀大多是由腰椎間盤突出引起。其大多是由于椎間盤退行性變,加上患者的纖維環(huán)破裂,致使髓核突出,壓迫了神經(jīng)根,最終導致患者腰腿疼痛或者患上神經(jīng)功能障礙[1]。本院為探究治療該病的有效方法,對患者進行微創(chuàng)術聯(lián)合補腎活血湯治療,事實證明輔以該方劑治療,確實能夠使神經(jīng)功能得到恢復,使患者的術后炎癥得到改善,并且緩解疼痛。關于本試驗的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4 月—2018 年4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中的104 例,經(jīng)電腦隨機法分組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 例。對照組男27 例,女25 例;年齡25~68 歲,平均年齡47.91 歲;病程2~15 個月,平均病程(7.82±2.21)個月。觀察組男29 例,女23 例;年齡26~67 歲,平均年齡48.87 歲;病程2~14 個月,平均病程(8.11±2.32)個月。2 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椎間盤切除術的治療。儀器:德國Storz 后路椎間盤鏡。首先對患者實施連續(xù)硬膜外麻醉,讓患者俯臥、腹部保持懸空,屈髖屈膝,并且要屈膝過腰椎來牽引開一些縫隙。確定目標椎間隙前,先用C 臂X 線來確定相應的節(jié)段,定位后要準確畫線標記,對即將進行手術的部位進行消毒[2]。在C 臂X 光機的透視下對病變椎間隙平面棘突中線旁0.5 cm 處進行穿刺。然后以定位針為中心切一大小為1.5~2.0 cm 的縱向切口,再將筋膜切口,并將肌肉分離出來。之后沿著定位針插入擴張管,將通道中軟組織清理掉。為保證手術的視野清晰,要把光源和攝像系統(tǒng)以及吸引器連接好。在內(nèi)窺鏡下,要切除掉部分關節(jié)突內(nèi)緣、部分椎板以及黃韌帶[3]。在切除之前,要讓患者的硬膜囊和神經(jīng)根大面積地露出來,方便分離和牽引,當突出的椎間盤露出來后,要將纖維環(huán)切開,切除髓核組織后清理干凈游離在各處的髓核殘片,最后沖洗止血并將切口縫合。術后患者應按醫(yī)囑服用抗生素并積極進行恢復性訓練。
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椎間盤切除術的同時服用補腎活血湯來進行治療,藥方如下:黃芪30 g,茯苓15 g,澤瀉12 g,丹參15 g,大黃10 g,山茱萸12 g,杜仲12 g,黨參10 g,枸杞子12 g,當歸10 g,甘草3 g。藥物在我院藥劑科熬好后,制成200 mL/袋的規(guī)格,患者共服用7 d,每天早晚各服用1 次。同時應用藥湯對患者腰部的疼痛部放一個中藥霧化藥墊,用霧化機進行藥物霧化治療,溫度控制在45 ℃左右,共治療7 d,1 次/d,每次60 min[4]。
1.3 觀察指標 用腰椎間盤疾患治療成績評分表(JOA)對2 組患者的腰痛、下肢麻木程度、下肢放射痛程度、直腿抬高程度等方面進行評分[5];同時統(tǒng)計2 組患者的下肢放射緩解的時間、腰痛持續(xù)的時間、下肢麻木減輕的時間以及患者住院的時間;統(tǒng)計2 組患者臨床療效。
1.4 療效評定標準 使用Macnab 功能評價標準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進行評估,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癥狀消失、可進行正常工作和運動;有效:偶爾下肢疼痛或腰部不適,工作活動不受到限制,通常不需要專門救治;無效:癥狀改善不顯著,靠藥物對癥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實施t 檢驗;采用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開展х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 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有效率比較 研究顯示,觀察組中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 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有效率比較 (例)
2.2 2 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腰椎間盤疾患治療評分(JOA)比較 研究顯示,觀察組中患者的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直腿抬高試驗分數(shù)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 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腰椎間盤疾患治療評分(JOA)比較 (±s,分)
表2 2 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腰椎間盤疾患治療評分(JOA)比較 (±s,分)
2.3 2 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后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研究顯示觀察組中患者治療后的腰痛持續(xù)時間、下肢放射疼痛緩解時間、下肢麻木減輕消失時間以及總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 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后相關指標水平比較(±s,d)
表3 2 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后相關指標水平比較(±s,d)
腰椎間盤突出是一種發(fā)病率非常高的骨科疾病,該病主要是由過度疲勞導致。當患者長期高強度負重,外力會使脊柱的位置發(fā)生不正常的形變,若再加上患者的椎間盤受到急性慢性損傷,最終損傷到患者的纖維環(huán),嚴重者可能會導致髓核突出,從而壓迫到周圍的神經(jīng)并導致水腫炎性滲出,而滲出會刺激患者的神經(jīng)導致疼痛發(fā)作[6]。雖然目前經(jīng)常用椎間盤切除術來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但該手術的缺點也很多:患者術后恢復緩慢、脊柱不穩(wěn)定,可能導致瘢痕等神經(jīng)性疼痛,使患者感到痛苦難耐,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試驗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4 個方面的療效標準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的腰痛持續(xù)時間、下肢麻木減輕和住院時間明顯縮短。據(jù)此,微創(chuàng)手術聯(lián)合中醫(yī)療法的治療效果更加理想。在實施手術時,很可能會發(fā)生機械性壓迫神經(jīng)根的局部血供,不利于患者的康復;而神經(jīng)根的損傷、術后血腫及疤痕都會讓患者產(chǎn)生疼痛。中醫(y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的主要誘因是風寒及濕阻絡等,配以補腎活血的湯藥來恢復治療,能夠達到很好的溫補腎陽和活血化瘀的功效[7]。
本次試驗中把黃芪和黨參作為主藥,可補氣益腎;同時,丹參具有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的效果;山茱萸則主攻補益肝腎和澀精固脫;枸杞子以滋補肝腎著稱;諸藥合用能起到溫補肝腎的療效。而腰部霧化能使患者腰部的溫度升高,增強藥物的吸收效果,輔助湯藥一起達到活血化瘀的功效,使患者的疼痛得到緩解,并盡早恢復行動能力,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