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倪黎祥
在微信朋友圈貼了“瞰蘇州巨變”系列的報紙版面后,引發(fā)了很多人的共鳴。有外地朋友留言:“除了黑白彩色的區(qū)別,
沒看出巨變啊?!奔毤氉聊?,有些道理,于是幽默回復道:說明蘇州古城保護做得好??!”“
這并不是一句玩笑話,這兩張新老“平江圖”(古城俯瞰圖)也許更能說明問題。
1229年,南宋時期蘇州知府李壽朋輕撫著剛完成刻繪的《平江圖》時,心里感慨萬千。留碑刻于當世,是懷念從前,亦為后人留存。令李壽朋欣慰的是,他的《平江圖》成為蘇州地圖的祖本,此后蘇州古城即便經(jīng)歷亂世,名稱建制也多次改變,城郭格局卻沒有發(fā)生大變。要讓一座城市永恒,何其之難?
1990年,當攝影家陳健行從空中拍攝蘇州全景,驚訝地發(fā)現(xiàn):就城址與水道而言,蘇州城與《平江圖》幾乎沒有變化。
時間又走過近30年。2018年夏天,攝影師陳藝操作無人機“重瞰”古城,以此向老攝影家當年拍攝的珍貴影像致敬。當我們通過衛(wèi)星從空中俯瞰,驚覺蘇州依舊保持著千百年來“河街相鄰、水陸并行”的雙棋盤格局。
誠然,急速的城市化進程之下很多大城市長得越來越像,蘇州古城卻依然保持了她的和諧多樣和江南特色。
然而,我們把照片放大再放大時,才發(fā)現(xiàn)不變中亦有變化,并驚艷于其中的豐富細節(jié)。曾在蘇州長期從事規(guī)劃管理工作的專家邱曉翔,之前已經(jīng)為我們依次作了19次精彩解讀,也牽起了蘇州人一段段并不太遙遠的城市記憶。
“新平江圖”不是歷史的翻版,那些蘊藏于城市肌理之中、潤物細無聲的變化是生動可感和精致美好的。透過細節(jié),我們能深切感受到蘇州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矚目成就和歷史漸進。
時代巨變,歲月無聲??催^“平江圖”,方懂姑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