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宗明
寫作《一件珍貴的襯衫》,是四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一九七一年秋,震驚世界的“九·一三”事件發(fā)生后不久的一天,我熟識的一位青年工人,突然被公安機關(guān)拘留了。
說起來令人哭笑不得:那天,他和女朋友一起到北京工人體育館參加一個大會——“批林批孔”大會?!拔母铩敝小爸笓]一切”的“中央文革”幾個頭頭駕臨了大會。散會后,這個青年工人從存車處取出自行車后,急匆匆橫穿馬路,奔向在馬路對面等他的女朋友。不想,剛走到馬路中間,猛然聽到一陣刺耳的緊急剎車聲,一輛大型“紅旗轎車”嘎地在離他兩三米的地方停住了。他還沒有弄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就被幾個沖過來的警察你揪我扭,連人帶車抓走了。斥罵、審問、查祖宗三代,他被折騰了足足一天一夜。幸好,他家里“幾代紅”,本人也歷史清白,最后,迫令他深刻檢查之后,叫單位把他領(lǐng)了回去。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很憤慨,真想?yún)群埃骸斑@叫什么事?這不跟封建統(tǒng)治者那一套差不多了么?”憤慨之后,我沉思起來:他們?nèi)绱艘暼嗣袢罕姙椴萁妫诶习傩盏念^上作威作福,像真正的共產(chǎn)黨么?能搞什么“繼續(xù)革命”?……
這件小事,使我因“九·一三”事件而猛然動搖的虔誠信念更加動搖了,使我開始用懷疑的目光去看待那些說得堂而皇之,老百姓都倍受其苦的“文化革命”,使我從此開始了更深沉的思考。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逝世。清明前夕,轟轟烈烈的“四五”運動爆發(fā)。我投身于“四五”運動的洪流,在天安門廣場抄錄了大量歌頌周總理、鞭撻“四人幫”的詩句。其中,最打動我的心的,是盡人皆知的這兩句:
人民的總理人民愛
人民的總理愛人民
在我看來,周總理最偉大、最珍貴的地方就在于:他真正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兒子;他是為人民而生,為人民而鞠躬盡瘁的!在我看來,廣大人民群眾在“四五”運動中發(fā)出的聲聲驚天吶喊,其核心就是呼喚“人民公仆”精神的回歸,就是在寄語執(zhí)政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永遠做“人民的兒子”,真正當人民的公仆,為人民鞠躬盡瘁。
1977年初,紀念周總理逝世一周年。采訪中,當我聽到一件襯衫這一新聞線索的時候,立即覺得尋找到了我要尋找的東西。是的,這是件微乎其微的小事。然而,正因為其小、普通,就更見周總理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本色,更易為群眾所熱愛、所驚嘆。何況,這一件襯衫上閃爍的精神,正是某些共產(chǎn)黨人身上正在失去的精神。正是今后我們共產(chǎn)黨人一定要發(fā)揚的精神。
題目叫作《一件珍貴的襯衫》,有珍貴的襯衫、珍貴的精神的雙關(guān)之意。
我是噙著淚聽劉秀新同志講述的。我是流著熱淚寫作的。我不是在作文章,只想完整地把周總理的這件事告訴讀者,告訴人們。
很自然地,我沒有使用第三人稱,而是使用了第一人稱。用第一人稱敘述,容易使讀者感到真實、親切、自然,增強作品的感染力。
文章的主題,可以說聽到那位青年工人被拘留的那天,就開始醞釀了,寫作時已十分明確。構(gòu)思、布局、剪裁,很自然地圍繞著這個中心,一氣呵成了。
入筆,從“在我的家里,珍藏著一件白色的的確良襯衫”寫起,有的教師解釋為“倒敘”開頭,當然未嘗不可。于我,則只是想到,題目為《一件珍貴的襯衫》,很自然地要先交代襯衫:一件普通的襯衫——一件不普通的襯衫——敬愛的周總理,這就給讀者造成了“懸念”,吸引人不能不讀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后面,按照情況的發(fā)生、發(fā)展、結(jié)局依次寫來,結(jié)構(gòu)上沒什么可說的了。敘述過程中,多處插了一些議論。有的同志說這些議論深化了主題,有的同志則感到議論多了些,也比較直白。而我,寫時只是感到心情很激動,禁不住要發(fā)幾句感慨?,F(xiàn)在回過頭來看,當初若能在這些直抒胸臆的地方,處理得巧妙、含蓄些,寓議論于描寫之中,就好了。
因為是用“我”的口吻寫的,寫作時,我注意到了引文的樸素、口語化,力求符合“我”——一個北京工人的語言習慣。譬如:“不留神插進了快行線”“窗簾唰地拉開了”“我只是被汽車剮了一下”“背后蹭破了一點皮”,都是北京人很常用的口頭語。由于注意了語言的樸實、口語化,使人讀來確實感覺像一個普通的青年工人在那里娓娓敘說。我想,講講這一點,對于幫助一些學生克服“作”文章,賣弄詞藻、“學生腔”的毛病,可能有好處。
□劉宗明寫作本文的手稿
□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初中課本語文第一冊1980年版
有些細節(jié)材料,考慮篇幅關(guān)系,寫作時沒有寫進去;原稿也比課本上的這篇文章長些,當初在《北京日報》發(fā)表時,因版面所限,刪掉了部分材料。這里,作些贅述,供讀者和教師參考。
劉秀新是個女同志,當時二十三歲。
這件事發(fā)生在北京西城區(qū)府右街,國務院西門在距此大約一百米的地方。那時,劉秀新剛剛學會騎車,她因想超過前面的一個騎車人,猛地插到了快行線。到了快行線上,一聽見后面?zhèn)鱽淼钠嚶?,頓時慌了,本來應該趕緊往邊上躲,她卻一捏閘下了車,愣頭愣腦地站在了馬路中間,結(jié)果被汽車的頭部右側(cè)剮了一下。送她上醫(yī)院的那位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是周總理的保健大夫。是他,親自給劉秀新做的檢查,還給小劉照了一張背部透視像,看看有沒有傷著筋骨。
當劉秀新發(fā)現(xiàn)汽車中竟然是敬愛的周總理時,心里又是激動,又是擔心、害怕。她覺得自己闖了禍,影響了總理汽車的順利通過,一定會受到領(lǐng)導的嚴厲批評,說不定還要受處分。總理替她想到了這一切,當即對同車的國務院辦公廳的同志作了三點指示:一、馬上送她到醫(yī)院檢查;二、不許批評她;三、代我給她買件新襯衫。
事情發(fā)生后的第二天,周總理還派了幾位同志,專程到劉秀新的家里去慰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