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筱珺 李春梅
內(nèi)容摘要:五四運動所形成的“五四精神”鼓舞著一輩又一輩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四個部分有機地組成了一個整體,即“五四精神”的核心要義。對于這個“有機體”而言,愛國為基礎,進步為目標,民主為保證,科學為手段。新時代“五四精神”又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五四愛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五四進步精神支撐國家富強,五四民主精神保障人民幸福,五四科學精神推動民族復興。對“五四精神”的凝練與弘揚,有助于早日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關鍵詞:五四運動 五四精神 核心要義 當代價值
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上指出:“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jié)合,為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chuàng)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zhuǎn)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fā)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盵1]這為我們進一步研究“五四精神”提供了理論參照,為我們更好地凝練“五四精神”確立了行動標準,為我們繼續(xù)弘揚“五四精神”指明了前進方向。
一.五四運動的性質(zhì)
一百年前國家民族危難之際,爆發(fā)了一場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深遠、震驚中外且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愛國革命運動,即五四運動。這場偉大的愛國主義運動是國內(nèi)、國外雙重因素作用下的產(chǎn)物,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一)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清政府的統(tǒng)治在浩浩蕩蕩的辛亥革命中畫上了句號,走向了滅亡,在中國存在了兩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也隨之走向終結(jié),但是北洋軍閥的首領袁世凱卻攫取了革命勝利的果實。政治上北洋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企圖復辟帝制,外交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等親日派官僚的賣國行為,引起社會矛盾的尖銳激化。因此,五四運動將斗爭目標對準了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政府,以及那些叛變國家、殘害人民同胞、損害民族利益的賣國賊。1919年的巴黎和會讓覺醒的中國人民瞥見了西方列強和帝國主義的真實嘴臉,巴黎和會本應是“一戰(zhàn)”中勝利的協(xié)約國為捍衛(wèi)正義而締結(jié)和約的會議,實則是“一戰(zhàn)”后帝國主義列強為了利益的再分配,企圖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場分贓大會。作為戰(zhàn)勝國之一的中國,在會議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英、美、法三國無視拒絕,并將德國在山東半島的非法權益全盤轉(zhuǎn)交給了日本,從而徹底點燃了五四運動的導火索。帝國主義對于中國政府合理要求的無視和欺壓引起了當時中國人民的強烈抗議,激起了中國進步青年強烈的愛國之情,繼而爆發(fā)了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工人罷工的五四愛國運動。這場偉大的愛國主義運動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主旨基調(diào)也由此奠定。
(二)五四運動是一場追求進步、追求進取的愛國運動
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的聲音縈繞在要求進步的五四青年的耳畔。國家民族遭受的苦難和恥辱,深深的刺激了當時中國先進的年輕知識分子群體。位于中國東北偏北的島國日本在歷經(jīng)明治維新后,在亞洲大地上的突然雄起國際地位提升是五四運動爆發(fā)的國際政治背景的總開關。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崛起的日本對中國虎視眈眈,甚至在巴黎和會上態(tài)度強硬可以威脅西方列強,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當時積極要求進步的青年。1917年,俄國的十月革命取得了偉大的勝利,為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激勵他們?nèi)プ非筮M步、追求進取之心。正是在種種的刺激影響之下,正是五四青年追求進步的精神,奠定了五四運動是一場追求進步的愛國運動。
(三)五四運動是一場追求民主、追求解放的愛國運動
1840年,帝國主義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國門,清政府被迫和侵華列強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正是這些喪權辱國的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也從閉關鎖國的封建社會開始逐步淪為了被列強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叭笊健睙o情的壓迫剝削,使得當時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思想的禁錮使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自我意識發(fā)展受到束縛。新文化運動高呼“民主”的口號,“德先生”以前所未有的聲音喚醒了人民大眾民主的意識,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五四青年力求改變當時社會面貌,馬克思主義讓中國的進步青年看到了救亡的希望,高呼民主。民族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進一步發(fā)展,不僅為五四運動的開展提供了一定的經(jīng)濟支持,也推動了無產(chǎn)階級隊伍的壯大。由于當時工人階級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受到了嚴重壓榨和剝削,他們對革命的期待與向往為五四運動提供了堅定的階級基礎。
(四)五四運動是一場追求科學、追求真理的愛國運動
新文化運動率先喊出了“科學”的口號,“賽先生”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當時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以其強大的科學力量武裝自己。雖然新文化運動喊出了“科學”的口號,但是當時的中國,文化、教育、科學仍然極不發(fā)達,生產(chǎn)力水平落后,政治黑暗腐朽,社會封建,人民群眾被封建落后的思想束縛,思想閉塞。正是這樣的背景下,五四運動再次高呼“科學”,追求真理,學習自然科學、實證科學,指導人民科學的生活發(fā)展,力求國家早日擺脫經(jīng)濟文化落后的面貌,追求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自覺自發(fā)的擔起救蒼生的重任,只有科學的思想才能從根本上引導中國的革命走向勝利。
1919年5月4日爆發(fā)的五四運動帶來的社會后果是巨大的,不僅迫使北洋政府妥協(xié),引進新的思想,同時也拉開了新民主主義的帷幕,中國的無產(chǎn)階級由此正式登上政治舞臺。五四運動在神州大地上點燃了馬克思主義的火種,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百年五四,精神不朽。在五四時期,“五四精神”對五四運動起著重要作用,指導著五四運動的開展;在新時期,“五四精神”煥發(fā)了新的生命力,必將引領我們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五四精神”的核心要義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要義,它們并不是獨立的關系,而是彼此之間相互交融,共同構成了“五四精神”這個有機的“四面體”。愛國因其基礎地位而成為“底座”,而進步、民主和科學則分別因其目的地位、保證地位和手段地位而構成其三個“側(cè)面”。
(一)愛國是根基
愛國主義精神,不僅是“五四精神”的核心要義之一,而且是“五四精神”的根基,同時也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的靈魂,淌動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百年前中國在巴黎和會上遭受的恥辱,直接點燃了中國青年知識分子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維護國家權利的愛國熱情,無數(shù)青年學生走出課堂,心系國家,從心底吶喊出了“外爭主權、內(nèi)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響亮的口號。在這些吶喊聲的背后,是每一個五四青年身上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憂患意識,是每一個五四青年熊熊燃燒的赤子之心、濃烈的愛國之情。五四運動凝聚起全民族共同的力量高高舉起了愛國主義這面?zhèn)ゴ笃鞄?,以切身的實際行動徹底且堅決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正是源于五四運動中五四愛國青年的愛國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形成了一股磅礴之力,使得五四運動成為一場啟蒙與救亡的愛國運動。
(二)進步是目的
進步精神是五四運動的靈魂,追求救國強國的真理、要求進步是五四進步青年心底的呼聲。百年之前的中華民族,內(nèi)憂交困,人民群眾在“三座大山”的壓榨下艱難度日。無數(shù)進步學生、青年知識分子,自覺肩負起救國救民、改變社會的重任,上下求索,以尋求解救之法。他們以自立、自主和自強的進步意識提出了革新思想、政治和文化的新要求,展現(xiàn)出五四青年身上奮發(fā)圖強、開拓進取、自強不息的進步精神。隨著五四運動的爆發(fā),先進的知識分子將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這一思想的火種開始在神州大地上迅速燃起。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言:“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2]五四運動正式吹響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想在神州大地上傳播的號角,更多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研究并推廣這一新的思想。在五四運動前后,以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人組織了研究團體和共產(chǎn)主義小組,創(chuàng)辦報紙雜志,積極研究和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對新思想的研究、學習和推廣成為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旋律正是五四進步精神的突出特點。
(三)民主是保證
民主是五四青年乃至當時全體人民大眾的信仰,正是民主精神的呼喚,喚醒了迷茫的人民群眾,提高了廣大群眾對民主的覺悟,引起了各階層群眾的廣泛參與,激起了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決心,點燃了青年知識分子對救亡圖存的上下求索。五四前后,在民主的吸引下,五四青年期待全體中華兒女團結(jié)一心,共同參與到國家的政治中來,在這個過程中,使得知識分子與勞動群眾統(tǒng)一,于是有了“三罷”的局面。十月革命是平民的革命,正是因為這種平民革命的勝利,才讓民主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使人們對民主認識有了新的發(fā)展。從根本上實現(xiàn)民主,讓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不單單需要有“民主”意識的人民群眾,更需要有民主政治的政府,針對當時的現(xiàn)實情況,扶危定亂的唯一方法是集中全國民主主義的分子組織強大的政黨。
(四)科學是手段
科學精神是五四運動的精神支柱,宣揚科學精神、追求真理,使其更加深入人心?!翱茖W”在五四運動中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科學”是“物質(zhì)”的科學。無數(shù)志士仁人在探求救亡圖存的路途中,表現(xiàn)出來的求真、求實、求新的科學精神,打開了全面學習了解科學的大門,培養(yǎng)了科技人才、弘揚了科學精神,為取得民族獨立、國家振興摸索了方法。另一方面,“科學”是“精神”的科學。“科學”的口號把人民大眾從愚昧、迷信、落后的精神狀態(tài)中解救出來,不僅解放了當時人民大眾的思想,也為后來各種新思想的傳入開辟了道路,因此,各種涌進的外來思想不斷沖擊著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受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鼓舞的中國人民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五四運動的巨浪之中,積極促進了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偠灾?,經(jīng)濟上的貧困,迫使當時的先進青年以“科學”來謀求經(jīng)濟上的發(fā)展,政治文化是在經(jīng)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只有經(jīng)濟底子打好了,才能夠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斗爭抗衡;政治上的腐敗、文化上的落后,惡劣的國內(nèi)外形勢迫使當時先進的中國青年在黑暗中探索科學的思想和方法來進行科學的自救和革新,馬克思主義因此傳入中國,五四運動得以在科學的思想方法指導下進行了一場科學又偉大的革命。
三.“五四精神”的當代價值
五四百年,精神永流傳?!拔逅木瘛庇绊懼逅臅r期中國青年,百年過去,“五四精神”依然深深的影響著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并將在新時代的青年身上繼續(xù)發(fā)揚光大,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為實現(xiàn)國家富強的中國夢提供滔滔不竭的精神力量,在新時代發(fā)揮著巨大的精神價值。五四運動所產(chǎn)生的“五四精神”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并且影響到了“五四”以后的中國發(fā)展格局。
(一)五四愛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愛國主義和愛國精神融入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光輝歷史和中華兒女英勇不屈的偉大的斗爭之中,根植于在歷史與基因的記憶之中,流淌在全體中華兒女的血液之間和靈魂之上,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義。愛國主義,作為“五四精神”的精髓之一,同時也作為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國人民所共有的、共同的、共通的情感。百年之前,五四青年身上深厚的愛國熱情打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大門,迎來了新的科學思想,為革命指引了的正確的道路,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百年之后,新時代的中華兒女的愛國熱血將為了實現(xiàn)中國夢這一偉大目標而團結(jié)一心,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而不懈奮斗。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jié)的力量?!盵3]中國夢是華夏兒女共同的夢,有同樣愛國基因的身軀里流淌著同樣的愛國熱血。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沒有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各族人民的團結(jié)一心,再小夢想都是空談,萬眾愛國心,任何夢想都會實現(xiàn)。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實現(xiàn)中國夢,需要每一個中國人擼起袖子加油干,拿出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勁兒,做出不懈的努力和拼搏。實現(xiàn)中國夢指日可待!
(二)五四進步精神支撐國家富強
進步精神作為“五四精神”的核心之一,在五四時期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進行著一場又一場的改革創(chuàng)新,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人的繼承發(fā)揚,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在新時代發(fā)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實現(xiàn)國家富強的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離不開進步精神的支撐,需要每個人,尤其是我們青年人的奮發(fā)圖強、開拓進取和改革創(chuàng)新。一個民族、國家、社會,只有不斷的進步與創(chuàng)新,才能永葆生機與活力,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屹立不倒,才能在激流中勇進。物質(zhì)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物質(zhì)層面上通過改革、創(chuàng)新與進步帶來生產(chǎn)方式的巨大變革而實現(xiàn)了富強,才有機會去實現(xiàn)精神層面上理論創(chuàng)新進步帶來的富強,兩個層面的共同進步方能支撐著國家走向真正的富強。五四時期,要求進步的青年擔起了時代的重任,進步精神推動著革命的進行,引導著當時的中國從落后腐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光明;當代青年要繼承“五四精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自覺自愿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把個人理想融入到實現(xiàn)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大理想之中,積極投身于民族復興的奮斗之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前列。”[4]青年知識分子應該具備創(chuàng)新的素質(zhì)與能力,不僅要充實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及時更新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有著力培養(yǎng)自己的進步、進取精神。習總書記曾在十九大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盵5]中國夢是不僅歷史的沉淀,而且需要現(xiàn)實的奮斗,更是我們未來的寫照,是我們青年一輩共同的奮斗目標,共同的“大理想”。
(三)五四民主精神保障人民幸福
五四時期,民主精神作為五四運動爆發(fā)的思想動力之一,同時,五四運動也推動了民主精神在中國的進一步發(fā)展。在當時的中國,外有帝國主義虎視眈眈,內(nèi)有北洋軍閥反動統(tǒng)治,廣大民眾在夾縫中生存,民主是他們內(nèi)心的渴求,是心底最直白的呼聲。正是因為五四運動中五四青年對民主的高呼,民主精神得以深入人心,社會得以一步步向著民主發(fā)展進步。五四時期,追求民主不僅僅是對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壓迫做出的反抗,更是追求精神的解放和民族的解放;新時期,要牢記“為人民造?!边@一奮斗目標,心懷人民,為人民造福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基礎、途徑和最終目的。古往今來,得民心者得天下,無數(shù)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歷史發(fā)展的決定力量,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為邦本,固本安邦,只有人民群眾當家作主,人民群眾的利益得到滿足,一個國家才能長治久安,長盛不衰。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盵6]人民幸福作為中國夢的基本內(nèi)涵之一,黨的十八大向人民大眾傳達了用“民主”保障“幸?!钡姆结?。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解決我國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就是要確切的保障人民幸福,而其重要前提之一便是保障民主,實現(xiàn)這個前提需要我們當年青年繼承和發(fā)揚民主精神。
(四)五四科學精神推動民族復興
五四運動中的追求科學的精神既指學習科學技術知識、培育科學技術人才,又指傳揚科學的精神、謀求科學的方法論去改造當時的中國。正是這種科學的精神和態(tài)度,讓那時黑暗的社會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使得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傳入神州大地?;仡櫸逅倪\動后的一百年,五四運動的科學精神直接推動著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建立,推動著新中國的成立,推動著中華民族的解放獨立,同時也推動著中華民族的崛起與復興。在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之際,我們應該毫不動搖的堅持走科教興國、人才強國之路,呼吁廣大青年,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青年強則國強,用切身行動去踐行五四運動之科學精神?,F(xiàn)如今,中華民族早已獨立解放,經(jīng)歷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過程,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斗爭史離不開對科學的探索??萍际堑谝簧a(chǎn)力,馬克思曾指出:“生產(chǎn)力中也包括科學?!盵7]只有堅持科學發(fā)展觀,不斷地提升科學技術水平,不絕地提高自主自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不息地培養(yǎng)高科技高素質(zhì)人才,才能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競爭力,在國際舞臺上擁有更大的影響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強調(diào)“科技興則民族興, 科技強則國家強?!盵8]加快科技進步,經(jīng)濟才能繁榮,國家才能富強,人民才能幸福,直接推進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在高速發(fā)展物質(zhì)上的科學的同時,也要進一步提高精神上的科學。國家、民族和社會只有在精神上更好的發(fā)展了,才能在歷史的長流中走的更長更遠。在兩個層面的“科學”的共同進步下,齊力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青年一代是祖國的未來、社會的希望,明晰五四運動的性質(zhì),把握“五四精神”的核心要義,發(fā)揚“五四精神”當代價值,自覺擔起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這是當代青年該有的使命與擔當,是我們當代青年矢志奮斗的終極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強調(diào):“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有家國情懷,也要有人類關懷,發(fā)揚中華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為公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盵9]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我們要用心牢記并積極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要做到“樹理想”、“愛祖國”、“擔重任”、“勇奮斗”、“練本領”和“錘修為”,積極擁抱、奮進新時代,為人民造福,為民族爭光,為社會謀利,為祖國奉獻,為世界添彩,為人類貢獻出新時代青年一代的光華。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1.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M].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
[3]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
[4]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279.
[5]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報,2017-10-28(1).
[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11.
[8]習近平.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趨勢切實把創(chuàng)新驅(qū)動發(fā)展戰(zhàn)略實施好[N].人民日報,2013-10-02(1).
[9]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1.
(作者介紹:劉筱珺,湖北工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李春梅,湖北工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