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芳
(西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甘肅 西寧 810000)
在臨床急腹癥中,急性闌尾較為常見,其發(fā)病后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右下腹轉移性疼痛、反跳痛等[1]。由于該病癥多為突然發(fā)病,且病情發(fā)生后進展較快,如果患者治療不及時,則其病情會進一步加重,從而導致一系列嚴重并發(fā)癥,進而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脅。而對于此類患者,及早對其病情加以明確診斷,并采取針對性的方案加以治療尤為關鍵[2]。因此本文以2017年1月—2018年5月為時間段,選取對象為我院急性闌尾炎患者120例,回顧性分析其相關臨床資料,即分析了急性闌尾炎診斷中應用高頻超聲的臨床價值,現(xiàn)探討如下:
選以2017年1月—2018年5月為時間段,選取對象為我院急性闌尾炎患者120例,回顧性分析其相關臨床資料,患者年齡為16~70歲,均值為(37.5±5.4)歲;其中女52例,男68例,發(fā)病時間5~48h,平均時間(8.5±1.2)h。
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頻超聲診斷,具體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型號為mindray-CN-6與飛利浦HD 11,設置超聲探頭頻率8.0~14.0MHz。指導患者采取仰臥位,在病床上放置上肢,對患者腹部自上而下行全方位掃查,觀察患者腸管有無擴張、腹腔內有無積液、右下腹有無包塊等。掃描起始點為回盲部,采用高頻超聲探頭對髂腰肌組織、髂血管組織、前腹膜組織等部位進行探查,之后定位闌尾組織,對其內外徑加以明確,并對其內部回聲和方向進行觀察,對闌尾基本信息如面積、形態(tài)等進行觀察,然后判斷闌尾有無腫大等。
總結分析其診斷符合率。
本研究使用SPSS19.0軟件,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計數(shù)資料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
本組60例患者術后病理證實:急性單純闌尾炎42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62例、闌尾周圍囊腫4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12例,而經超聲各檢出36例、58例、4例、10例,診斷符合率為90.0%(108/120)。見表1。超聲圖像:單純性闌尾炎表現(xiàn)為闌尾部位低回聲條形結構,闌尾按壓后未縮小,管壁較厚,直徑8mm以上,呈“雙邊”征,探查可見盆腔液性暗區(qū);闌尾周圍囊腫表現(xiàn)為基本闌尾結構不可見,存在低回聲包塊,內部回聲不均,形狀欠佳;壞疽性闌尾炎表現(xiàn)為闌尾壁連續(xù)中斷,形態(tài)不規(guī)則,較大面積液性暗區(qū);化膿性闌尾炎表現(xiàn)為囊狀低回聲,闌尾增粗明顯,闌尾壁形態(tài)欠佳,邊界模糊,有密集回聲點存在盆腔,可見液性暗區(qū)。
表 急性闌尾炎經高頻超聲診斷結果(n)
對于患者而言,急性闌尾炎發(fā)病主要是細菌流入闌尾管腔或后者阻塞所致,且屬于臨床多發(fā)病、常見病。該病癥一旦發(fā)生,則患者多數(shù)主要采取彩色超聲檢查,其可清晰顯示闌尾及其周圍組織。此種檢查方式的優(yōu)勢在于無不良反應、簡便、無創(chuàng)等[3]。對于患者而言,采用高頻超聲加以檢查時可達到更高的診斷準確性,其優(yōu)勢在于圖像質量高、穿透性較強、組織分辨率較高等,可對闌尾病變予以清晰觀察,同時可觀察闌尾壁有無增厚或穿孔,并可判斷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同時此種檢查方法還可對闌尾血供予以觀察,有利于判斷患者的具體病理類型[4]。本文的研究中,本組60例患者術后病理證實:急性單純闌尾炎42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62例、闌尾周圍囊腫4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12例,而經超聲各檢出36例、58例、4例、10例,診斷符合率為90.0%。因此可見,急性闌尾炎診斷中應用高頻超聲具有積極作用和價值。
綜上所述,急性闌尾炎診斷中應用高頻超聲的效果顯著,即可對病變闌尾范圍和位置進行明確,且診斷符合率較高,因此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