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秋云
抑郁癥是一種情感障礙性精神疾病,主要臨床特征為心境低落,具有較高的致殘和自殺率,不僅嚴重影響了其本人安全,也給其家屬乃至社會造成了嚴重威脅[1-2]。西醫(yī)多以口服抗抑郁西藥為主,西藥治療臨床療效雖然可靠,但副作用較多,很多患者因為不能承受副作用中途停藥,常見副作用口干,惡心,嗜睡嚴重影響工作,中醫(yī)治療抑郁癥具有安全、療效肯定、理法方藥靈活性[3],通過針刺,能迅速改善其軀體癥狀,目前已被廣泛運用于臨床[4]。本研究選取我院(2016 年1 月—2018 年1 月)收治的120 例抑郁癥患者,就探討五臟俞加膈俞針刺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療效。
選取我院(2016 年1 月—2018 年1 月)收治的120 例抑郁癥患者,根據(jù)不同治療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n=60)接受西藥治療,其中男28 例,女32 例;年齡18~65 歲,平均(40.84±12.32)歲;病程1~45 個月,平均(3.3±2.8)個月;觀察組(n=60)接受五臟俞加膈俞針刺治療,其中男29 例,女31 例;年齡18~65 歲,平均(40.85±12.33)歲;病程1~45 個月,平均(3.7±2.2)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納入標準:(1)符合抑郁癥診斷標準者;(2)患者及家屬均知情研究;(3)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者;(4)能夠完成隨訪者。排除標準:(1)妊娠或哺乳期婦女;(2)聽力困難者;(3)智力發(fā)育遲滯者;(4)神志意識障礙者;(5)精神病性癥狀者;(6)隨訪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脫落者。本研究所選病例經(jīng)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口服帕羅西?。ㄖ忻捞旖蚴房酥扑幱邢薰?,國藥準字:H10950043,規(guī)格:20 mg×10 s),初始劑量20 mg/次,1次/d,2~3 周后根據(jù)患者的反應(yīng)以每周10 mg 劑量遞增,最大不可超過50 mg/次,1 次/d。觀察組:接受五臟俞加膈俞治針刺治療,取腎俞、脾俞、肝俞、膈俞、心俞、肺俞穴,將針往脊柱方向斜刺0.5 寸,捻轉(zhuǎn)直到患者感覺到酸麻脹感為止,留針30 min,5 次/周;辨證取穴,隨癥加減:伴胸悶和心悸者加膻中和內(nèi)關(guān)兩穴;伴食欲不振者加公孫和太白兩穴;伴焦慮煩躁者加大陵、合谷兩穴;伴疲乏無力者加三陰交、足三里兩穴;伴頭痛者加率谷、頭維兩穴;伴睡眠障礙者加四神聰、神門兩穴;伴頭暈者加太沖、風池兩穴;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8 周,并于12 周進行隨訪,了解其治療情況。
對比良雜患者治療前后抑郁程度和臨床療效以及不良反應(yīng)(惡心、頭痛、口干、皮下出血等)發(fā)生率。(1)抑郁程度: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價,由Hamilton 于1960 年編制,共包含7 類因子結(jié)構(gòu),得分越低表示抑郁程度越輕[5];(2)臨床療效:以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和HAMD 減分率評價,即(治療前得分-治療后得分)/治療前得分;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減分率<25%;一般: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減分率25~49%;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減分率50~75%;控制:臨床癥狀消失,減分率>75%[6]。治療總控制率=(控制+有效+一般)/總例數(shù)×100%。
選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xué)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治療后1、2、4、8 周以及隨訪時觀察組HAMD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2。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抑郁程度對比(分,)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抑郁程度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例(%)]
對照組出現(xiàn)2 例惡心、3 例頭痛、2 例口干,觀察組出現(xiàn)1 例皮下出血,觀察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1.67%明顯低于對照組11.6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χ2=8.032 0,P<0.05)。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工作壓力加大,許多精神類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其中抑郁癥是常見病癥。以往臨床治療抑郁癥主要采用抗抑郁西藥進行干預(yù),但由于藥物的相互作用、起效時間、不良反應(yīng)等因素的影響下,極大的降低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7],且早期脫落率較高,因此往往不能治愈,致使病程慢性化或遺留殘余癥狀[8]。我國祖學(xué)認為,抑郁是情志異常疾患,因此屬于“郁證”范疇,藏象學(xué)中,將精神情志、官竅、形體等納為五臟,是一個生理病理系統(tǒng),五臟在五志上可表現(xiàn)為怒喜思悲恐,因此人的情志與五臟的功能活動有關(guān)系[9-10]。
五臟俞加膈俞方是王樂亭針灸大家的臨床經(jīng)驗處方,具有調(diào)理陰陽、扶正固本、調(diào)氣和血等作用,其意就是通過調(diào)整五臟來緩解患者軀體癥狀和情緒障礙[11],此外對于伴隨胸悶、心悸、食欲不振、焦慮煩躁、疲乏無力等癥狀的患者,還能辨癥取穴,隨癥加減,進一步增加治療效果。
研究顯示[12],針刺能有效促進抑郁癥伴失眠患者血液5-HT水平,說明針刺治療可有效緩解抑郁癥狀,并改善其睡眠質(zhì)量,分析是針刺后氣血通暢,神有所養(yǎng),魂有所歸,志有所藏導(dǎo)致。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1、2、4、8 周以及隨訪時觀察組HAMD評分和臨床療效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五臟俞加膈俞針刺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狀態(tài);觀察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五臟俞加膈俞針刺還具有較高安全性。學(xué)者蔡朝陽[13]探討了針刺對腦卒中抑郁癥患者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及療效,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針刺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治療效果,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
綜上所述,五臟俞加膈俞針刺能有效改善抑郁癥患者抑郁狀態(tài),且針刺療法還具有操作簡便、經(jīng)濟方便、安全無毒等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