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新革
晨曦中走進新和縣加依村,房前屋后,土坡路旁一棵棵古老的桑葚樹隨處可見,嶙峋的枝干旁逸斜出,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滄桑,真有“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柘陰陰一徑斜”的意境!我們一行三人在村里走走停停,沿街裝飾一新的房屋掩映在桃紅柳綠中,家家門口擺放的夾竹桃、月月紅等花卉正妖嬈地開放著,幽靜的小路上,偶然可見趕馬車的老漢揮動著長鞭,得得的馬蹄聲回蕩在小村。
加依村保持了最古老的民族建筑風格,院墻和房屋外墻均采用黃土與麥草混合手工涂抹而成。在村里的中心部位,是一座集龜茲文化、漢唐文化、樂器文化于一體的龜茲文化樂器展示中心,陳列著新疆各民族在各個時代使用過的各式各樣樂器。展示廳兩側(cè)各擺放了一個黃色鍍金的樂器雕塑,體現(xiàn)樂器文化的魅力。走進展示廳,一副大型意象畫映入眼簾,畫的中央一位老者騎在駝隊最前方的駱駝上,彈起了都塔爾,悠閑自得,再現(xiàn)了當時絲綢之路的繁華。畫面中還展示了極具新和特色的石窟、古城、遺址、烽燧等文化遺產(chǎn)。質(zhì)樸典雅的古龜茲風格房屋街道、古色古香的樂器展示中心、自然靈動的小橋小溪,伴隨著悠揚清新的音樂和裊裊升起的炊煙,使整個加依村充滿了詩情畫意。
“十步之內(nèi),必有工匠”是對素有“樂器之鄉(xiāng)”加依村的寫照。加依村民間樂器品種多、制作美、著色好、音質(zhì)悅耳,制作的樂器主要有:彈撥爾、都塔爾、熱瓦甫、薩塔爾、達普、納格拉等10余種。據(jù)說,古時一個名叫沙依甫.班里赫的維吾爾族樂師在彈奏彈撥爾時,竟有上百只百靈鳥圍繞著琴聲又飛又唱,許多人也被這琴聲感動得如癡如醉。
加依村村民什么時候開始制作樂器,并沒有確切的記載,也沒有人說得清楚,不過,有件事還真的發(fā)生過,并被記載了下來。1845年,已在新疆“遍行三萬里”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實地勘察完南疆八個城,在奉召回京候補途中,曾在托克蘇托瑪回莊借宿,“托瑪回莊”就在今日的依其艾日克鄉(xiāng)加依村。當?shù)卮迕竦弥獊砹藗€民族大英雄后,高興地穿上鮮艷的服裝,帶上自制的樂器,聚集在村里的空地上,為林則徐表演了《新和賽乃姆》,用熱情的歌舞向英雄表達敬意。村民點燃篝火,打著鼓唱起歌,彈奏著都塔爾跳著民間舞,看得林則徐捋著胡須連聲夸贊,當場揮毫灑墨題下了“城角高臺廣樂張,律諧夷則少宮商,葦茄八孔胡琴四,節(jié)拍都隨擊鼓鏜”的詩句。這一年11月朝廷重新起用了林則徐,調(diào)任陜甘總督??梢哉f,加依村見證了當時朝廷重臣林則徐的榮光。
走出加依村樂器展示中心,我魂牽夢縈的那座維吾爾族老漢手抱熱瓦甫演奏的雕塑竟佇立在眼前。我閉上眼,遠處悠揚的樂曲縈繞在大地之上、山巒之間,這是人間最美的聲音——天籟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