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華
(利津縣第二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山東 利津 257447)
活動性消化道出血臨床發(fā)生率較高,治療中需及時明確出血原因,并對出血部位進行準確定位,以保證治療效果和預后。過去針對該疾病患者主要進行內(nèi)窺鏡檢查、核素成像、傳統(tǒng)血管造影,近年來螺旋CT技術不斷完善,開始廣泛應用于活動性消化道出血診斷。為明確活動性消化道出血診斷中螺旋CT的應用價值,本研究選擇收治活動性消化道出血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為所有患者行螺旋CT、DSA、CT血管造影檢查,觀察螺旋CT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收治活動性消化道出血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診療。其中包括女12例、男26例;年齡范圍22~80歲,平均(56.4±5.8)歲;其中間歇性出血患者4例?;颊咧饕嬖诟篂a、腹痛、腹脹、鮮血便、柏油樣黑便等癥狀。
檢查前向患者說明檢查輻射劑量、對比劑危害、各種檢查的局限和優(yōu)勢等。螺旋CT平掃,選擇GE 16排螺旋CT儀,檢查前患者停止服用陽性對比劑和抑制胃腸蠕動藥物。采用高壓注射器通過肘前靜脈注入對比劑碘比醇350mgl/ml,速度控制在4ml/s,住入量為100ml。選擇GE Smantprep程序,設置感興趣區(qū)于膈頂水平腹主動脈,為獲得胃腸道完整動脈期影像,達到閾值時行動脈期平掃,從劍突掃描至坐骨結節(jié)。達到閾值后25秒進行毛細血管晚期掃描,參考動脈期掃描范圍。完成多層螺旋CT掃描后,開展DSA檢查。
采用容積再現(xiàn)、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等技術顯示血管。進行3.75mm軸位圖像和矢狀位、冠狀位最大密度投影圖像常規(guī)重建,依據(jù)情況瀏覽原始1.25mm層厚圖像。相關工作均在GE AW4.4工作站內(nèi)完成,血管造影圖像和多層螺旋CT平掃圖像,當血管造影顯示腸腔內(nèi)高密度影且常規(guī)平掃未顯示時可判定腸腔內(nèi)進入外溢對比劑,為活動性出血。必要時測量CT值,閾值為CT值≥9hu。
對腹腔CT血管造影診斷活動性消化道出血位置特異性、敏感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進行計算。以DSA為標準,將CT血管造影與其對照。兩者均為陽性,判斷為真陽性。DSA陰性、CT血管造影陽性,判斷為假陽性。兩者均為陰性,判斷為真陰性。DSA陽性、CT血管造影陰性,為假陰性。
38例患者中對比劑外溢至腸腔內(nèi)32例,為活動性出血,陰性6例。溢出對比劑呈噴射狀、線狀、橢圓形、漩渦狀,甚至溢滿整個腸腔。DSA發(fā)現(xiàn)活動性出血34例,其中和CT血管造影一致30例,CT血管造影未顯示2例,DSA和CT血管造影均未顯示活動性出血4例,在活動性出血位置判斷方面CT和DSA高度一致。螺旋CT血管造影篩出活動性出血情況見表。以DSA為標準,活動性消化道出血診斷中多層螺旋CT特異性、敏感性、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分別為100.0%、94.1%、66.7%、100.0%。
表 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各部位檢出活動性出血情況
近年來CT技術不斷完善,相對于傳統(tǒng)螺旋CT覆蓋解剖范圍更大、掃描速度更快,并可通過多平面重建提升影像質(zhì)量,增強臨床疾病診斷效果。部分研究認為,消化道出血診斷中螺旋CT具有較高價值。和其他CT檢查相同,該方法能夠在提供疾病信息的基礎上,簡單、有效診斷消化道出血,且具有非侵入性的特點。本研究顯示,在檢出和定位消化道出血方面,CT血管造影特異性、敏感性均較高,消化道出血患者檢查可見高密度對比劑外溢至腸腔內(nèi)。為避免出現(xiàn)假陽性結果,進行CT血管造影和平掃圖像對比。若CT血管造影可見高密度影于腸腔內(nèi)而平掃未顯示,則可診斷為消化道出血?;顒有猿鲅哂虚g歇性特點,CT無法長時間呈像,CT血管造影亦可出現(xiàn)假陽性結果。通常情況下,CT血管造影中毛細血管晚期掃描可提升診斷敏感性,有助于醫(yī)師發(fā)覺速度較慢、量較小等動脈期掃描不易顯示的出血。
部分學者在觀察腸管結構時采用表面遮蓋顯示后進行透明化和CT仿真內(nèi)窺鏡的方法。筆者認為延遲期掃描對提升出血檢出率無明顯作用,且額外掃描會增加輻射量,故不應進行延遲期掃描。同時活動性消化道出血需進行接受檢查,在接受掃描時多數(shù)患者腸道準備不足,存在較多腸腔內(nèi)容物,此時兩種影像重建方式的作用有待進一步探討。CT血管造影診斷活動性消化道出血時,還可為臨床提供病因?qū)W信息,該方法較易診斷血管發(fā)育不良、結腸憩室炎,而這兩種情況是引發(fā)活動性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見原因。文獻研究顯示,臨床中75%結腸憩室炎出血患者、80%血管發(fā)育不良出血患者可自行止血,但若未接受有效治療,患者極易再次發(fā)生出血。所以活動性消化道出血治療中CT血管造影鑒別具有重要價值。
本研究中,38例患者對比劑外溢至腸腔內(nèi)32例,為活動性出血,陰性6例。溢出對比劑呈噴射狀、線狀、橢圓形、漩渦狀,甚至溢滿整個腸腔。DSA發(fā)現(xiàn)活動性出血34例,其中和CT血管造影一致30例,CT血管造影未顯示2例,DSA和CT血管造影均未顯示活動性出血4例,判斷活動性出血位置方面CT和DSA高度一致。以DSA為標準,活動性消化道出血診斷中多層螺旋CT特異性、敏感性、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分別為100.0%、94.1%、66.7%、100.0%。在活動性消化道出血檢出中螺旋CT具有較高價值,可為臨床開展進一步診療提供有效參考。同時也應注意,當前在消化道出血疾病中CT血管造影檢查僅作為篩查手段,對于其是否可用作首選檢查,仍需臨床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