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滿天心
讀錦繡文章,閱人世繁華。文風無定,時嗔時喜,煙火與婉約并進,犀利伴溫柔同行。
班昭出身東漢的詩書世家,父親和幾位兄長皆是才子,尤其是哥哥班固,九歲能文,博覽群書,是著名的少年天才。生長在這種家庭中的班昭,耳濡目染都是詩書學問,再加上她天姿聰慧嫻靜,小小年紀就是遠近聞名的才女。
十四歲那年,班昭嫁給世家子曹世叔。曹公子個性張揚外向,班昭則端莊溫柔,兩個人性格互補,相敬如賓,婚姻生活十分美滿。只可惜,曹公子早逝,班昭年紀輕輕就守寡。為不傷及家族顏面,她在婆家忍辱負重,不肯回娘家。
班昭本就注重禮教德行,丈夫去世后,她更不肯輕易逾越規(guī)矩禮數,而是深居簡出、刻板度日。閑來無事,班昭每日與文字為伍,可謂博覽群書。
班昭父兄先后奉命編撰《漢書》。編撰《漢書》乃千秋偉業(yè),卷帙浩繁、工程浩大,不通史博學,斷難當其任。后來,父兄相繼離世,班昭毅然接棒,獨自繼續(xù)著《漢書》的編寫工作。她埋首于典籍中,幾乎將全部的精力與時光都奉獻于此。因感念班昭的才學與品德,漢和帝多次宣召她入宮,讓她給后妃們講課,并尊稱其為“曹大家”。后來,鄧太后臨朝聽政,特許班昭參與政事,班昭勤勉無私、胸懷寬廣,處理政事的時候干脆利落,深得鄧太后尊敬,直至成為整個東漢時期的傳奇。
《漢書》全部完成時,班昭已年逾四十,鮮活的好時光幾乎盡數流走。學富五車的她不甘寂寞,又寫下被后世奉為圭臬的“女性教科書”——《女誡》。《女戒》一書強調三從四德,倡導女子從父、從夫、從子……她字字句句都在維護男權社會,認為女性是附屬,不必有自己的思想與自由。
才華滿腹的班昭,原來是一個矛盾體!
東漢儒家學者馬融曾經跪在東觀藏書閣外,只為聆聽班昭講解《漢書》。班昭有學問,有才華,有思想,但是一生卑微,她本可以與同時代的男性學者站在一起,卻甘愿被性別束縛。
她有大才,有傳世之作,卻認為女人無才便是德;她是一個女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女人,卻寧愿活成一個沒有靈魂的符號和標桿。她太謹小慎微,太追求完美,卻忽略了人性與自我,她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獲得了男權認可的大女人,卻也活成了女人們永遠無法企及的符號。后世之人提起班昭的時候,除了尊敬之外一片模糊。沒有人知道她是否渴望自由,也沒有人知道她是否曾舒展過心性,她對“三從四德”的恪守,到底是她本性使然,還是多年孤單枯燥的寡居生活,讓她忘記了愛和自由?
在歷史上,班昭是不可否認的大女人,她的名望和輝煌,少有女性能比肩??伤齾s像天上的月亮,皎潔又冰涼,得到了很多尊敬,卻沒有屬于自己的小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