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雨佳 佟波
摘要:中國與朝鮮半島一直以來就建立著一衣帶水的親密關(guān)系。公元632年,新羅出現(xiàn)了其歷史上第一位女王——善德女王。善德女王在位十六年來,積極推行親唐政策,始終與唐朝保持著睦鄰友好的宗藩關(guān)系,學習唐朝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內(nèi)容,并以之來治理新羅,為日后真德女王的統(tǒng)治和新羅的統(tǒng)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礎(chǔ)。本文以善德女王為研究對象,從善德女王繼位的原因、善德女王在位時期的羅唐交流和史書中對于善德女王的評價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善德女王;羅唐交流;評價
一、善德女王繼位的原因
善德女王名為金德曼,是真平王的長女,她于632年登上了新羅的王位,成為了新羅第27代王,也是新羅歷史上第一代女王。她能成為新羅女王存在著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從四世紀中葉開始,新羅出現(xiàn)了骨品制這種等級制度。隨著王權(quán)的擴大,王族以制定骨制排他性地占據(jù)統(tǒng)治全國的絕對支配地位1。在這種嚴格的骨品制規(guī)定下,只有擁有圣骨身份,才能繼承王位。據(jù)史料記載,真平王去世后,沒有留下兒子,因此,出現(xiàn)了圣骨沒有男子的狀況?;谶@種情況下,德曼的圣骨身份使得她順利繼承王位?!巴蹀盁o子,國人立德曼,上號圣祖皇姑”2,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到,德曼繼位沒有遭到當時國人的反對,反而受到了國人的極力擁護。由于這種嚴格的骨品制等級制度對新羅社會的影響,也就為善德女王繼承王位提供了可能性。
其次,在真平王五十三年,爆發(fā)了伊餐柒宿與阿餐石品的叛亂。真平王知道后,不僅將二人逮捕斬殺,而且還株連九族。這樣一來,不僅震懾了其他官員,起到了以儆效尤的作用,也為善德女王的繼位創(chuàng)造了穩(wěn)定的政治環(huán)境。
另外,在善德女王繼位之前,日本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女性當權(quán)的先例。再后來,到了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基稱帝,成為了中國的一代女皇。加上新羅的善德女王和真德女王,整個七世紀,可以稱得上是東亞的“紅妝時代”。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和當時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
除上述外部條件以外,善德女王自身的獨有品格也是她成為新羅女王的一個重要原因。根據(jù)《三國史記》記載:“德曼性寬仁明敏。前王時,得自唐來牡丹花并花子,以示德曼。德曼對曰:‘此花絕艷,而圖畫又無蜂蝶,是必無香花,種植之,果如所言,其先識如此”3。從這我們能夠看到,善德女王天資聰慧,性格寬容仁厚,明辨聰敏,具有帝王之相。也正是她具備的這種品格,促使她登上了新羅的王位。
二、善德女王在位時期的羅唐交流
善德女王繼位后不久就開始了羅唐之間的交流。其交流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政治、文化、軍事等諸多方面。
2.1羅唐之間的政治軍事交流
唐朝和新羅一直建立著睦鄰友好的宗藩關(guān)系。在這種朝貢冊封體制之下,善德女王繼承王位后,也積極推行親唐政策,目的也是為了保持原有的宗藩關(guān)系。632年和633年,善德女王連續(xù)兩次派遣使臣出使唐朝進行朝貢。634年,唐太宗正式向善德女王進行冊封“冊命王為柱國樂浪郡公新羅王,以襲父封”,自此,善德女王的統(tǒng)治地位被唐朝正式認可。在善德女王執(zhí)政時期(632—647年),共遣使入唐10次4。
在受到百濟和高句麗的侵擾時,善德女王及時向唐朝求援,縱使危及到自己的地位,她也在所不惜。642年,百濟大舉進犯新羅,又與高句麗合謀,想要奪取新羅黨項城。新羅危難之時,善德女王不得不派人向唐朝求援。635年,善德女王派遣使臣入唐上言:“高句麗、百濟侵凌獘國,累遭攻襲數(shù)十城。兩國連兵,期之必取,將以今茲九月大舉,下國社稷必不獲全,謹遣陪臣,歸命大國,愿乞偏師,以存救援?!?根據(jù)這段史料來看,筆者認為,新羅自知實力難以抵抗高句麗和百濟,所以向唐朝求救,而且從態(tài)度上看,是以一種卑微的態(tài)度在向宗主國說明情況,希望得到相助。面對新羅的乞求,唐太宗出謀三條計策,其中“爾國以婦人為主,為鄰國輕侮,失主延寇,靡歲休寧。我遣一宗支,與為爾國主,而自不可獨王,當遣兵營護,待爾國安,任爾自守,此為三策。”6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太宗皇帝的第三條計策已經(jīng)威脅到了善德女王的統(tǒng)治地位,但善德女王始終堅持親唐政策,不做改動,這在其他國家看來,或許是一種自取其辱的行為。但是,由于善德女王的恒心,博得了唐朝的同情和支持,于是在645年五月,唐太宗親征高句麗,新羅派三萬兵力相助。善德女王的苦心終究沒有白費。唐羅的此次聯(lián)軍,對雙方來說,都多了一個軍事上的盟友,為日后唐羅聯(lián)軍攻打高句麗奠定了基礎(chǔ)。
2.2羅唐之間的文化交流
善德女王可以稱得上是新羅歷史上善于學習的君主,她在位時期,推行了一系列向唐朝學習的政策,佛教文化和儒家思想大量傳入新羅,極大推動了兩國文化交流。
根據(jù)《三國史記》記載:善德王九年 ( 640 年) ,“夏五月,王遣子弟于唐,請入國學。是時,太宗大征天下名儒為學官,數(shù)幸國子監(jiān),使之講論。學生能明一大經(jīng)已上,皆得補官。增筑學舍千二百間,增學生滿三千二百六十員”7。為了更好地學習唐朝的文化,善德女王抓住了唐朝擴充國子監(jiān)的機遇,開始向唐朝派遣留學生,這也是新羅首次向唐朝派遣留學生。這一批留學生在唐朝學習傳統(tǒng)的儒家典籍和儒家思想,與唐朝的文人進行了廣泛的交流。這些留學生回國后,在新羅傳播自己學到的知識和儒家思想,促進了新羅社會的發(fā)展。我們可以斷言說,這一批留學生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新羅的思想文化的發(fā)展,居功至偉。這也是善德女王執(zhí)政十六年來極為重要的歷史功績,對以后歷代新羅王派遣留學生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
善德女王在學習唐文化過程中,除派遣留學生學習儒家文化以外,還派遣僧人學習唐朝的佛教文化,促進了羅唐之間的佛教思想的交流。據(jù)《三國遺事?慈藏定律》記載:“以仁平三年丙申歲受敕,與門人僧實等十馀輩,西入唐,謁清涼山”8。慈藏在唐學習佛教文化時,受到了唐太宗以及太子殿下的厚待。在與唐朝僧人的交流中,慈藏認識到本國佛教發(fā)展的不足。643年,善德女王上書唐朝,希望慈藏回國。慈藏回到新羅后,善德女王請他住進芬皇寺,給予特別優(yōu)待。他在新羅宣講佛經(jīng),整頓僧尼戒律,發(fā)展教團,向善德王建議建皇龍寺九層塔,營建通度寺等佛剎寺塔等9。
善德女王通過派遣留學生和僧人,積極學習唐朝的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推動了新羅社會的發(fā)展,促進了羅唐之間的文化交流。
三、史書中對于善德女王的評價
對于善德女王的評價,有著許多說法。朝鮮史書《三國史記》和《三國遺事》對善德女王也給予了不同的評價。此部分重點探討《三國史記》和《三國遺事》中對于善德女王的評價。
高麗時期的金富軾在編修《三國史記》時,對于善德女王的評價,借用了中國古書《尚書?牧誓》中的“牝雞之晨”的說法,他把善德女王比作商紂王之妃蘇妲己,認為女主干政,違背天理,國家將會走向滅亡。同時,又借用《周易》中“贏豕孚躑躅”來評價善德女王??梢娊鸶惠Y對善德女王持有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金富軾之所以對善德女王作出這樣的評價,主要是因為金富軾是一個傳統(tǒng)的儒家學者,他曾經(jīng)來到宋朝進行學習儒家文化。在儒家思想中,認為女主不可當政,一旦女性掌握了權(quán)利,這將違反了尊卑等級秩序,不符合儒家禮法,國家也不會長久。另外,金富軾也是新羅的貴族,在高麗朝中擔任重要職位。因此,金富軾認為女性當政不可效法,對善德女王做出了較為極端的評價。
同樣是高麗人,但僧人一然在編修《三國遺事》時,卻用了“知幾三事”對女王的一生進行了高度的概括。一曰“看圖識花定無香”,二曰“青蛙集聚判敵情”,三曰“預知身后葬何處”10。這些評價雖然帶有一些神秘的色彩,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一然對善德女王持肯定的態(tài)度,肯定了她為新羅所做的貢獻,尤其是肯定了善德女王對于新羅佛教文化發(fā)展的積極作用。這可能是因為一然本身是一名僧人,不問朝中之事,能夠從百姓的角度對善德女王的功績進行評價。筆者認為,一然的評價值得可取,相對于金富軾的評價,更能顯得客觀一些。
四、結(jié)論
善德女王作為新羅第27代王,為新羅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后繼者真德女王的統(tǒng)治和新羅的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chǔ)。雖然是女性當政,但從客觀上來說,她是一位優(yōu)秀的君主,在位十六年來,奉行事大主義,積極推行親唐政策,大力學習唐朝的先進文化和思想,以派遣留學生和僧人的方式學習唐朝文化,促進了羅唐兩國的交流與發(fā)展,對維護睦鄰友好的宗藩關(guān)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為新羅后世統(tǒng)治者向唐朝學習提供了典范。
注釋:
1李宗勛.唐?新羅?日本政治制度比較研究[M].延邊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187~188頁.
2《三國史記?新羅本紀》第五卷《善德王本紀》
3《三國史記?新羅本紀》第五卷《善德王本紀》
4[韓]何英愛.新羅時代善德、真德、真圣女王的政治領(lǐng)導能力比較研究[J].韓國市民倫理學會報,2008年第21期2號,第38頁.
5《三國史記?新羅本紀》第五卷《善德王本紀》
6《三國史記?新羅本紀》第五卷《善德王本紀》
7《三國史記?新羅本紀》第五卷《善德王本紀》
8[僧]一然.《三國遺事?義解第五?慈藏定律》,岳麓書社,2009,第377~378頁.
9崔鮮香.試論新羅女性在唐朝交流中的作用[J].當代韓國,2018年第2期,第115頁.
10[僧]一然.《三國遺事?紀異第一?善德王知幾三事》,岳麓書社,2009,第73頁
參考文獻
[1][高麗]金富軾撰.崔虎譯三國史記[M].學園出版公社,1984
[2]王周昆.唐代新羅留學生在中朝文化交流中的作用[J].西北大學學報,1994.
[3]李宗勛.唐?新羅?日本政治制度比較研究[M].延邊大學出版社,1998.
[4]王玉潔.小議新羅女王[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0.
[5][韓]何英愛.新羅時代善德、真德、真圣女王的政治領(lǐng)導能力比較研究[J].韓國市民倫理學會報,2008.
[6][高麗]一然.三國遺事[M].岳麓書社,2009.
[7]王櫻潔.后世對新羅善德女王的評價及原因分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
[8]崔鮮香.試論新羅女性在唐朝交流中的作用[J].當代韓國,2018年.
作者簡介:
曹雨佳(1998-),男,漢族,陜西咸陽人,延邊大學歷史學本科生;佟波(1982-),女,滿族,吉林雙遼人,博士,延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