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媛 王東平
【摘 ? 要】“微視頻”作為習作教學的輔助工具,能靈活運用于課堂各個環(huán)節(jié),幫助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呈現(xiàn)場景、聚焦重點、搭設平臺。它能整合和優(yōu)化課內外教學資源,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讓原本枯燥乏味的習作教學變得新穎、活潑、感性,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貼近學生的生活,促進學生的習作邁上新的臺階。
【關鍵詞】微視頻;習作教學;情境
“微視頻”作為習作教學的輔助工具,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關注與喜愛?!拔⒁曨l”的主要特點是“短、快、精”,它集視、聽等功能于一體,能極大地滿足學生的多種感官需求,促進學生趣寫生活。
綜觀現(xiàn)在的習作教學,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現(xiàn)象困擾著師生。那么,該如何發(fā)揮“微視頻”的優(yōu)勢,改變傳統(tǒng)習作教學的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繼而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呢?筆者從習作興趣的激發(fā)、習作內容的豐富、習作指導的務實、習作展示的多樣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激趣——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習作動力
正如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所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chǎn)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情感和詞語?!弊魑馁F在興趣。利用“微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能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
如在教學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習作《那次玩得真高興》前,筆者將平時記錄的學生課間“掰手腕”“畫鼻子”等活動場景,家長提供的漫步海灘、登高望遠等假期生活畫面,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的體驗探索、實踐操作等活動場面,通過整合、編排與剪輯,制成了《看,快樂的我們》微視頻,借助微視頻直觀、形象、感染力強等特點,讓學生透過熟悉的畫面,回味“玩”的過程,重溫“玩”的快樂,喚起情感共鳴。微視頻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引發(fā)感受生活、再現(xiàn)生活的愿望,使下筆成文成為一種內在需要。
除了教師動手創(chuàng)作之外,有時候截取電影、電視劇、課本劇等片段也可以作為一種“微視頻”資源,起到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寫作熱情的作用。
二、選材——呈現(xiàn)場景,增加習作角度
在寫作中,學生抱怨最多的是找不到鮮活的寫作材料。其實,他們的身邊并不缺少素材,只要留心觀察生活,細心感悟生活,許多東西都可以為其所用,進入作文。
在習作教學的選材指導階段使用“微視頻”,能引領學生回味精彩生活,并有效拓寬學生思維與想象的空間,使學生從“無話說”變成“有話說”,從而發(fā)現(xiàn)習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一)還原生活,豐富素材
在一些精心創(chuàng)設的情境體驗或游戲活動中,學生玩得快樂、體驗真切,可一到寫作環(huán)節(jié),他們卻覺得無話可說。究其原因,是學生參加活動或者做完事情后,腦海中的記憶是模糊、殘缺、零散的。此時,教師制作的“微視頻”能喚起學生的記憶,再現(xiàn)當時的場景,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如針對體育課上的“鉆山洞”游戲,筆者有意識地捕捉學生雙手撐地“搭山洞”、手腳并用“鉆山洞”、“山洞塌陷”人仰馬翻、比賽勝利歡呼雀躍等鏡頭,制成3分鐘的“微視頻”,讓學生借助視頻看到自己,也看到游戲的伙伴。再通過訪談“出鏡”同學,生生之間互相交流討論,讓體育課的余味自然遷移到寫作課上,不但走出了無話可說的困境,發(fā)展了口頭語言,還通過有序展開的場景,間接地梳理了作文的結構。
(二)拓展生活,有序觀察
《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是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習作策略單元的一篇習作。習作指導前,為了深化學生對身邊“繽紛世界”的認識,找到可寫的內容,筆者鼓勵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世界,自己則拿起手機,到學生平時比較熟悉的校園、社區(qū)、街道、公園、田野等處,按照地點的轉換,從不同的視角拍下一幅幅絢麗多彩、內容豐富的生動畫面。隨后,筆者上網(wǎng)搜索相關視頻,進行剪輯整合,制作成“微視頻”資源。
習作課上,筆者通過播放微視頻,將學生習以為常、熟視無睹的生活有序地展現(xiàn)在他們眼前:或由遠而近,或由上而下,或由整體到細節(jié),或移步換景……通過學生感嘆的低語、驚訝的表情,可以知道,他們的感受是深刻的。這些資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記憶,讓他們不僅有了寫的欲望,而且拓寬了寫作思路。隨后,筆者重點選取了一個場景,通過快播的形式,使原本十幾分鐘的視頻,在兩三分鐘內迅速播完。這樣既展示了筆者游覽的過程,示范了寫(觀察)的順序,又讓學生覺得有內容可寫,有方法可依,解決了習作時“沒米下鍋”“無序表達”的難題。
(三)超越生活,放飛想象
“微視頻”的一大優(yōu)點是它可以模擬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場景。借助“微視頻”的這一特性,嘗試將其應用于作文教學中,會起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比如,教師可以把“微視頻”用在一些需要進行空間轉換的作文教學中,像“海底探險”“太空行”等主題;也可以實現(xiàn)時間轉換,比如“回到唐朝”“假如我是李白”等話題。此時,想象不是天馬行空地亂想,而是對原型的合理拓展。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領學生在寫作之前對時空穿越的目標進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對于那些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進行觀察的場景,最好的辦法就是教師在課堂上播放一段相應的“微視頻”,借助“微視頻”這個媒介來彌補無法實地觀看或了解的缺陷。
三、指導——聚焦重點,解決習作難題
習作水平提升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教師的指導不可或缺。對于剛剛接觸寫作的小學生來說,描寫活動場面、生活事件的敘事類作文是訓練的重點。其習作中最突出的問題是缺少細節(jié)描寫。此時,“微視頻”的介入,可以讓教師的指導突出重點、聚焦難點。
(一)快慢結合,聚焦細節(jié)描寫
為了指導學生把細節(jié)寫具體,筆者選取了作家李衛(wèi)華《我愛家鄉(xiāng)的柿子》(北京版教材四年級上冊)一文“爬樹高手”的動作,并配上一段小男孩爬樹的視頻材料,制作了“爬樹”小片段,分三個階段再現(xiàn)了爬樹的全過程。首先,通過畫面的快放,引導學生整體感知“爬樹高手”爬樹的全過程,體會他身手的敏捷;然后,利用畫面的慢放,將他“走到樹下”“雙手抱樹”“兩腿夾緊”“弓起腰”“雙腳下蹬”“向上攀爬”的過程清楚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最后,按下暫停鍵,定格 “爬樹高手”穩(wěn)坐樹杈、氣定神閑的畫面,引導學生細致觀察他此時的動作、神態(tài),猜測其心理,獲得寫作的啟示。
(二)情境再現(xiàn),聚焦所想所感
利用“微視頻”進行活動類場景的再現(xiàn),能彌補學生觀察的不足,也能針對學生的難點讓教師的指導聚焦。如學生寫自己品嘗冰糖葫蘆時,多以“酸、甜”二字概括,結合這兩個感覺,三言兩語,感慨幾句。于是,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觀照內心感受”“適時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成為教師指導的重點。
要想讓文章寫得有深度、有味道,學生需要在用眼觀察的同時注重用心“體察”,這是作文豐滿立體的根本所在。于是,筆者找來了用于班級和學生管理的“實時錄像”,截取了習作課的視頻片段,結合自己收集的有關冰糖葫蘆的圖片、相關介紹等,制作了“微視頻”:首先,全方面展示冰糖葫蘆的“真面目”,再結合課堂上的真實體驗,引導學生多感官“察其形、品其味”;其次,分時間段定格學生品嘗冰糖葫蘆的鏡頭,并以“定點采訪”形式,了解學生“腦中所想”,關注內心感受及生發(fā)的聯(lián)想與想象;最后,生生互動,口語表達“真情實感”?!拔⒁曨l”耗時少、目標集中的優(yōu)勢盡顯無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習作的難度,幫助學生達成“內容具體,描寫生動”的習作要求。
再如《接力賽》這節(jié)活動作文指導課,學生雖親身參與比賽,但在活動中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心情緊張,因此很多精彩細節(jié)不能準確抓到。這時就需要教師在比賽過程中進行錄像,并在作文指導課上通過快播“微視頻”厘清活動線、慢鏡頭回放選取觀察的面、定格細化關注點的方式,讓整個活動場景得以再現(xiàn)。這樣,學生的作文中,參賽選手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都變得豐富立體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學生的習作問題、利用“微視頻”聚焦小目標的寫作指導,貴在精而不在多,正所謂面面俱到往往一處不到。
(三)回放對比,聚焦修改方法
“文章不厭百回改,反復推敲佳句來?!钡靶薷摹睂τ趯W生來說是一大難題,這是因為他們基本沒有修改作文的意識,更別談掌握修改的方法了。這時,“微視頻”的出現(xiàn)就為教師指導學生如何修改作文提供了抓手,也為學生自主修改習作以及學生之間互相評改作文搭建了平臺。
在指導學生修改文章時,筆者從他們的薄弱之處——細節(jié)描寫入手,選取作文水平處于下游的學生A的作文片段,同時找到他所描寫的微視頻進行回放,并請全班學生一起為A出謀劃策。通過回放,學生提出了很多建議,而A本人也根據(jù)同學們的建議進行了修改,修改后的作文有了明顯的進步。這一過程不但把A的作文修改得更生動、具體了,更重要的是全班學生漸漸掌握了修改活動類作文的方法。
四、展示——搭設平臺,助提習作品質
傳統(tǒng)習作教學重視學生作文的批改,然而學生對教師的精細批改往往不屑一顧,甚至會產(chǎn)生一種逆反心理。怎樣才能讓評改自然發(fā)生并取得實效呢?教師不妨以“展”代“改”,利用“微視頻”,為學生搭建更多的展示平臺。
(一)生成讀者意識
寫作應有讀者意識。學生心中有了讀者,就會產(chǎn)生“不吐不快”的寫作欲望和激情,不僅能全身心地投入寫作,還會自覺提升對作品的自我認知與要求。
如針對習作主題“我身邊的美食”,教師可以利用“微視頻”,為學生創(chuàng)設“讀者情境”:“一位非洲小朋友特別想了解北京的美食。能把你作文中的美食用視頻的形式介紹給他嗎?”又如“請在家長的幫助下把你的作文錄制成‘朗讀者小視頻,在班級的‘精彩兩分鐘或微信群中與大家分享……”一旦有了明確的“讀者”,感情就有了傾訴的對象,習作的思路就再也不會堵塞不暢。如此“入境”作文,真情實感,無疑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讀者”可以是教師、伙伴、家長、學?;蛏鐓^(qū)中的其他人,更可以是虛擬的、想象中的人物。無論是哪個層面的讀者,都會促進學生產(chǎn)生自主評改作品的自覺。
(二)增加習作自信
欣賞是一種無形的動力,鼓勵與賞識能讓學生體驗更多的成就感。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學生提供了許多展示平臺。QQ群、微信群、個人主頁等等,都可以發(fā)表學生的作品??梢约倚f(xié)同、師生協(xié)作、小組合作,運用多媒體,整合動畫、音樂和真實感人的生活場景,動靜結合、圖文并茂,制作展示學生成果的“微視頻”,給學生多感官的刺激。這一過程既能促進學生盡最大努力追求習作的完美,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更在合作中分享了彼此的智慧,可謂一舉多得!
總之,“微視頻”被靈活運用于習作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整合和優(yōu)化了課內外教學資源,給傳統(tǒng)的習作指導注入了新的活力,讓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學變得新穎、活潑、感性,更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貼近學生的生活,促進學生的習作邁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張祖慶.張祖慶講語文[M]. 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
[3]沈建軍.微型寫作課程實踐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4]郭學萍.小學創(chuàng)意寫作[M]. 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5.
[5]杜紅梅.美國母語教育中的微寫作[J].課程·教材·教法,2015(5).
[6]萬艷.小學中年級“微習作”訓練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7(22).
(北京市順義區(qū)教育研究和教師研修中心 101300
北京市順義區(qū)石園教育集團 1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