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城市交通中,地鐵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它也是藝術傳播的載體,能夠讓文化藝術傳播到城市的各個角落。涂鴉藝術是近幾年流行的一種藝術表達形式,可以起到對城市藝術的補充作用,好的涂鴉甚至能夠成為城市的地標。鑒于此,文章闡述地鐵車站的特點以及涂鴉藝術的特點,探討地鐵中涂鴉藝術的表現形式。
關鍵詞:涂鴉藝術;地鐵空間
地鐵是城市的軌道交通,在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也逐漸成為藝術傳播的載體。在地鐵剛建成的幾年,人們只重視其技術和運營情況,地鐵中充斥著標準化的設計,人們在乘坐地鐵期間,看到的大多都是非常商業(yè)化的廣告,這嚴重忽略了人們對于地鐵的精神層面的追求。涂鴉藝術剛好可以滿足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為地鐵文化增添了新的特色,可以讓人們在乘坐地鐵時,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
一、涂鴉藝術的表現特點
在意大利語中,涂鴉的意思是隨便畫畫,因此涂鴉意味著人們根據心中所想,隨心所欲地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可以反映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涂鴉的地點不受限制,墻壁或者石壁上均可進行創(chuàng)作。涂鴉可追溯到古代,人們在古代就曾嘗試著利用彩色的顏料在石壁上進行繪畫[1]。涂鴉發(fā)展至今,其藝術形式多種多樣,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創(chuàng)作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風格。涂鴉過程中,人們經??梢詣?chuàng)作出非常奇妙的畫面,鮮明的色彩、夸張的畫面會表現出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20世紀60年代,涂鴉最早在美國紐約開始流行,各種亂涂亂畫式的涂鴉充斥著紐約地鐵,那時的涂鴉是一種視覺污染,表現的大多是創(chuàng)作者對現實生活的不滿,作為一種情感的發(fā)泄,只能勉強作為一種另類藝術,很難得到大眾和當地政府的認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涂鴉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中,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2]。如果當地政府能夠正確引導涂鴉,充分利用涂鴉的優(yōu)點,可以讓這種藝術表達方式給人們帶來非常大的藝術享受,不僅能夠提高市民的審美水平,還能夠作為城市的一種宣傳方式。世界其他國家有將涂鴉藝術應用到地鐵的成功案例,例如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地鐵站,因為其地鐵的天花板和墻壁周圍都是裸露在外的巖石,這種巖石非常適合涂鴉,所以很多創(chuàng)作者紛紛在上面繪制各種蘊含北歐風情的圖畫,很多乘客在乘坐地鐵的時候仿佛置身于美妙的藝術長廊中,別具一番滋味。
城市地下軌道空間與城市其他空間相比,相對來說比較狹窄,表現出封閉又擁擠的特點,尤其在上下班的高峰時期,地鐵上往往有很多乘客。面對擁擠的人流,人們難免會產生煩躁的心情,地鐵中的涂鴉藝術可以讓人們在擁擠的地下空間舒緩心情,轉移注意力[3]。綜上所述,地鐵中的涂鴉藝術也體現出了濃郁的人文關懷精神,涂鴉藝術的特點非常突出,創(chuàng)作者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將涂鴉藝術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除此之外,涂鴉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乘客可以不受地鐵空間的限制,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以及濃濃的人文氣息。
二、地鐵車站的特點
目前很多國家的地鐵車站普遍表現出了人流量比較大的特點,每節(jié)車廂差不多可以容納150~200人,車站站臺通常可以容納10節(jié)車廂,地鐵每小時的輸送3000~7000人,按照這種情況,在上下班的高峰時期,站臺的人均面積可能僅夠一個人站立,所以是非常擁擠的。
地鐵按照所處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高架車站、地面車站和地下車站三種,但是大多數城市都是地下車站。車站的斷面不論是矩形還是馬蹄形狀,斷面的面積都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也難以與地上的空間有直接的接觸,這讓乘客在乘坐地鐵期間,始終處于一種非常封閉的空間內,難免會感覺壓抑[4]。
近年來,很多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都開始研究空間環(huán)境和人的行為之間存在的關系,目前這一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大多數研究者普遍認為,每個人的私人空間就類似一個氣泡,以人的腰部為界線,形成一個倒圓錐體。這個氣泡就是人們所需要的最小的活動范圍,如果其他人對這個氣泡的范圍進行干擾,會影響人們的心情,產生煩躁的情緒。因為地鐵比較擁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非常近,所以在擁擠的人流中,人們經常會感覺到非常煩躁[5]。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地鐵乘客不管是在站臺等車,還是在列車內,很多時候都是處于一種非常擁擠的封閉空間內,會受到來自周圍人群的擠壓,因此很容易產生心理變化,所以在地鐵空間中設置有人文氣息的涂鴉藝術非常有必要,可以體現人文關懷,還能成功轉移人們的注意力,能夠緩解乘客的不安和煩躁心理。
三、地鐵空間的涂鴉藝術發(fā)展策略
地鐵是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其發(fā)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為了使地鐵涂鴉藝術能夠得到長足發(fā)展,將功能性地鐵逐漸向藝術性地鐵轉變,可以合理應用涂鴉藝術,這也是地鐵藝術發(fā)展的一個過程。目前我國地鐵中的涂鴉藝術發(fā)展尚處于摸索階段,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并且與國外始終存在很大的差距[6]。我國很多城市對地鐵涂鴉藝術并不重視,導致涂鴉藝術不能很好地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除此之外,涂鴉作品普遍表現出特色不鮮明、主體不明確、商業(yè)化等特點。為了地鐵藝術的和諧發(fā)展,要打造特色性強、有創(chuàng)意的地鐵涂鴉,讓地鐵涂鴉成為城市的符號。
在涂鴉的設計上,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成功案例,讓涂鴉成為直觀的藝術表達形式,為城市增添色彩??梢栽谕盔f中展現地方特色風土民情、當地人文特色、歷史背景、地域特點等,讓涂鴉藝術為城市宣傳,與城市共同發(fā)展。
涂鴉藝術除了可以在墻壁上作畫,還可以在扶手、柱子等之上進行創(chuàng)作,點綴擁擠的地鐵空間。同時對于商業(yè)化的廣告,政府在建設地鐵時,應該加以控制,盡量減少,給涂鴉留出充足的空間,以獨具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取代商業(yè)廣告的宣傳。與此同時,也可以通過涂鴉藝術,讓人們關愛特殊人群,起到很好的公益宣傳作用[7]。
四、涂鴉藝術在地鐵中的具體應用
第一,要根據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將乘客的需求放在首位,涂鴉創(chuàng)作的最終目的是讓人們在狹窄的地鐵空間中感受到人文關懷,舒緩心情,在視覺上有一種美的享受。同時,涂鴉藝術還應該突顯當地特色,可以將當地特色文化融入涂鴉中,讓地鐵中的涂鴉藝術成為一種宣傳方式,根據每個城市的發(fā)展軌跡,繪畫符合的文化符號,彰顯城市精神。涂鴉藝術要符合時代發(fā)展特點,同時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要起到促進當地文化傳播的作用。
第二,涂鴉的材料大多數采用水基顏料,這種顏料是人工合成的,具有環(huán)保、無毒、防水、持久等特點,非常適合在石壁或者墻壁上面繪畫涂鴉,視覺上與油畫或者水彩畫非常類似,畫出來的圖案色彩濃郁,飽和度高,具有極強的表現力[8]。但需要注意的是油漆不適合用來作畫,因為油漆有毒,并且不環(huán)保。目前用于涂鴉創(chuàng)作的顏料非常多,創(chuàng)作者可以根據繪畫環(huán)境、色彩需求、情感表達,選擇合適的顏料。
第三,在景觀學中,審美感受是根據視覺形象來表現的,其中色彩是提高審美感受的最重要因素,合適的色彩搭配可以形成非常強烈的視覺感染力,給觀賞者形成視覺沖擊,帶來美的感受,與此同時,還可以抒發(fā)作畫者的內心情感。因此,豐富的色彩對于地鐵空間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創(chuàng)作者要根據獨具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和所表達的情感進行繪畫。例如我國重慶的涂鴉藝術就非常具有代表性,在小龍坎地鐵站大膽地使用了涂鴉,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是我國目前第一個使用涂鴉藝術的地鐵車站。其設計非常獨特新穎,站廳上面所表達的主題是天人合一,畫面上有中國特色云朵,還漂浮著兩篇綠葉,在藍色背景的襯托下,形成一幅藍天白云綠葉的畫面,整幅畫面生機盎然,讓人看了心情非常愉悅。同時,在站臺的層柱上使用了重慶特色的黃葛樹作為標志,成為了我國目前首個沒有站臺名的地鐵站,特色非常鮮明。重慶地鐵車站的涂鴉藝術,填補了我國涂鴉藝術的空白,畫面簡單大方,色彩鮮明,所用到的顏料也非常環(huán)保,涂鴉造價成本低,內容非常豐富,表達了重慶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營造了非常好的城市地鐵藝術氛圍。
第四,光在滿足人們的照明需求的同時,可以作為一種傳播語言,表達設計者的一種關懷,光環(huán)境本身是一種情感升華。地鐵因為在地下,整個地鐵空間基本沒有任何的天然照明,只能靠人工照明,因此,創(chuàng)作者在進行涂鴉創(chuàng)作時,可以將照明技術設計進涂鴉作品中,能夠很好地突顯涂鴉的表現力,給乘客帶來一種不一樣的光享受。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地鐵空間中運用涂鴉藝術可以為地鐵增添特色,同時起到城市宣傳的作用,讓乘客在乘坐地鐵期間,可以享受到視覺的美感,舒緩乘客的心情。有些涂鴉的表現帶給人們一種視覺效應,成為了人們發(fā)泄情緒的獨特方式,如果能夠將涂鴉藝術進行正確引導,可以讓涂鴉藝術對城市的地鐵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因此,政府要不斷完善地鐵空間的涂鴉藝術,減少商業(yè)化廣告的投入,加大推廣涂鴉藝術的力度。
參考文獻:
[1]張亞,孫玲玲.城市商業(yè)化生活街區(qū)中的涂鴉藝術應用與管理:以巴黎圣丹尼郊區(qū)街為例[J].普洱學院學報,2018(2):113-114.
[2]卞卡.涂鴉藝術的圖式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文存閱刊,2018(12):68.
[3]蔡楚君.Google的標識涂鴉:論圖像元素在標識涂鴉的應用性思考[J].惠州學院學報,2015(1):60-66.
[4]郭瑩.手繪墻面在室內裝飾設計中的運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5(3):91.
[5]駱陽.校園文化中涂鴉藝術的運用和發(fā)展[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6(1):96-97.
[6]何偉.“涂鴉”在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分析[J].智富時代,2018(7):146.
[7]汪小卉.淺析涂鴉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5(4):66.
[8]陳怡倩.公共藝術與城市建設的探戈:從行動研究探索公共藝術的價值與意義[J].創(chuàng)作與評論,2016(10):102-108.
作者簡介:
楊林,黑龍江工程學院動畫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