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分局經過縝密偵查,成功搗毀全國首個盜竊手機獲取手機SIM卡、冒充機主本人竊取個人信息、盜刷信用卡的一條龍犯罪團伙。抓獲李某、王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額超過100萬元。
為何盜取手機會造成如此大的損失?他們如何作案?警方披露了案件細節(jié)。
手機被盜后,信用卡遭離奇盜刷
今年4月,上海黃浦警方接到某銀行信用卡中心報案,稱該行有多名信用卡用戶遭遇信用卡盜刷。
經初步偵查,警方發(fā)現這些受害人均系手機在四川成都被盜后,短時間內被不法分子實施了支付盜刷。
其間,犯罪嫌疑人曾偽裝成信用卡用戶,撥打銀行客服電話,在報出受害人個人身份信息、信用卡有效期等信息后,重置了手機銀行登錄密碼,實施盜刷犯罪。
奇怪的是,所有受害人手機均設有密碼鎖,且身份證、信用卡都在身邊,也未曾有過被盜或丟失的情況,犯罪嫌疑人是如何獲取受害人的身份證件和銀行卡信息的呢?
這一新穎的犯罪手法引起警方重視,立即成立專案組開展進一步偵查。
盜竊手機到盜刷信用卡,環(huán)環(huán)相扣
如今,手機銀行、支付軟件、OTA(在線旅游代理商)等各類手機應用十分普及,大多需要用戶提供身份證等信息進行實名認證。
在一些OTA應用中,會完整呈現用戶身份證、信用卡等信息。專案組判斷,在如此短時間內就能獲取受害人的相關信息,問題應該還是出在被盜手機上。
警方偵查發(fā)現,犯罪嫌疑人利用被盜手機的SIM卡,裝入其他設備,用手機號碼作為賬戶名,用手機接收驗證碼登錄,測試各類OTA軟件。
一旦登錄應用軟件后,犯罪嫌疑人可以通過訂票的方式,獲取受害人的完整身份證號碼等信息。
除此之外,犯罪嫌疑人也可通過破解手機的方式,獲取受害人信息。專案組民警調查發(fā)現,一旦手機被破解,后面的操作會變得十分便捷。
據初步統(tǒng)計,該犯罪團伙侵害的對象遠不只一家銀行。有多家銀行和支付平臺的10多個用戶都曾被以該犯罪手法盜刷卡內金額,涉案金額高達人民幣100余萬元。
一條龍團伙被搗毀,作案手法揭秘
隨著案件調查的逐漸深入,一個隱藏在四川成都,以李某、王某等人為首的犯罪團伙浮出水面。他們形成了盜竊手機、破解盜刷、套現來實施信用卡詐騙的犯罪鏈條。
警方調查發(fā)現,這伙人平時在成都街頭伺機尋找目標。一旦竊得手機,便會在短時間內破解手機解鎖碼,窺探受害人手機中的身份證號以及銀行卡號等信息。
為了成功實施犯罪,李某等人會通過已知的受害人個人身份信息致電手機網絡運營商,要求更改手機服務密碼,取得手機號碼的實際控制權。等到失主補辦好手機卡時,發(fā)現信用卡已經被盜刷。
9月6日凌晨,專案組經過周密部署,在當地警方的密切配合下在成都市內多處地點開展收網行動,一舉抓獲李某、王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查獲作案用的手機、銀行卡等工具。
9月9日晚10點,7名犯罪嫌疑人被上海黃浦警方押解回滬。
李某等人到案后交代,他們在盜竊手機后,先破解手機,不成功就取出SIM卡,插入“工作手機”,其后通過手機內的OTA軟件,利用手機號碼和驗證碼登錄后,套取受害人身份人信息,偽裝成持卡人撥打銀行客服,以獲取被害人完整的身份、銀行卡等信息,綁定第三方支付軟件,實施盜刷。
本案中,獲取受害人身份信息,成為盜刷賬戶的基礎。原本方便用戶生活的應用軟件,反而成為了犯罪嫌疑人竊取信息的“幫兇”。
犯罪嫌疑人掌握他人SIM卡后,插入“工作機”進行使用,再以此手機號為用戶名,僅需通過短信驗證碼的方式,便能在攜程、去哪兒等多個OTA平臺,嘗試登錄。成功登錄后,只要被害人曾通過任何一款出行軟件訂購過火車票、機票,嫌疑人便能通過再次“預定”車票的方式,輕易獲取被害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碼。
之后,犯罪嫌疑人再通過“恢復大師”“51信用卡軟件”,從受害人手機中獲取信用卡信息。
如果你在手機里存有信用卡的照片,那犯罪嫌疑人很快就能獲取你的信用卡信息?!眰刹閱T說。此時,犯罪嫌疑人利用受害人身份證和信用卡信息,冒充持卡人撥打銀行信用卡客服,修改密碼。
此外,憑借身份證號,嫌疑人還能修改被害人第三方支付軟件的登錄密碼。此時雖無法進行資金結算,但卻能通過“已綁銀行卡”來了解被害人在哪些銀行申領辦卡。掌握上述信息后,犯罪嫌疑人之后撥打銀行客服電話,在線核對身份證號、銀行卡預留注冊信息、短信驗證碼后,便能重置銀行軟件的登錄密碼。
最后通過輸入短信驗證碼的方式,便能獲取此銀行卡完整的卡號。
掌握機主的身份證號、名下銀行卡號,并控制著手機號碼通訊權利后,犯罪嫌疑人便能對移動支付軟件的支付密碼進行重置。
由此,受害人綁定的所有銀行卡及零錢,都將被犯罪嫌疑人所控制,進而實施盜刷。
目前,李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黃浦警方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一“卡”在手信息全有,原有防護措施難防風險
在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得逞的關鍵在于獲取了受害人的身份證號等信息,之后的操作就“水到渠成”。
OTA應用軟件使用訂票、預訂酒店等功能時,都需要使用個人證件號碼。打開這些軟件,個人無法直接看到證件號碼。
但是記者在某款常用軟件看到,點擊“查看”按鈕后,手機短信會收到一條驗證碼,在軟件上輸入驗證碼即可顯示證件號碼等信息。
“這些軟件大多可以通過手機號注冊,也可通過手機接收驗證碼的方式,直接登錄軟件。如果手機丟了,SIM卡被人冒用,那OTA應用軟件便成了泄露個人身份信息的‘捷徑。”業(yè)內人士表示,這些軟件在今后應該進一步提升安全防范等級,比如隱去部分身份證號碼等。
在一些業(yè)內人士看來,手機驗證碼這樣的“保險”方式在當下已經失去作用。
在移動互聯時代,智能手機已經不再是單純接打電話、發(fā)送短信的通信工具。它更像是我們的生活管家,網上購物、移動支付及各種銀行軟件管理著你的財產??梢哉f它已成為每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而手機SIM卡則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公民的另一張“身份證”。
“有SIM卡就相當于掌握了手機號,可以在手機上用驗證碼驗證登錄的方式攻破很多手機應用軟件的防火墻?!睒I(yè)內人士表示,手機遺失后,要第一時間聯系運營商進行緊急停機,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手機應用軟件的風控、安全系統(tǒng)應及時升級。比如除了實名認證外,也可增加生物識別技術驗證,確認本人使用,為應用軟件的使用安全加一道防火墻。
另外,警方提醒:廣大市民在外出及臨睡前一定要關好門窗,在進入公共場所時,切勿將手機隨意放置,以防被盜。
一旦發(fā)現手機被盜,在報警的同時,要盡快登錄手機錢包凍結相關銀行卡。
此外,手機開機及支付密碼設置不能過于簡單或與出生年月相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解放日報》201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