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云
[摘 ? ? ? ? ? 要] ?各領域創(chuàng)新型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是我國教學領域當前發(fā)展的新目標,金屬材料作為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也要以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確保學生符合專業(yè)工作要求,因此需要針對金屬材料的教學進行深入思考,為教學優(yōu)化指出方向,給出意見。
[關 ? ?鍵 ? 詞] ?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策略;金屬材料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3-0208-02
創(chuàng)新型人才在當前社會是重要的人才資源,特別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各專業(yè)的教學創(chuàng)新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必然需求。金屬材料教學作為專業(yè)教學科目之一,要達成教學目標,必須要首先明確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并且不斷改革教學方式,這樣才能優(yōu)化教學質量,達成教學目標。
一、提高對金屬材料課程重要性的認識
創(chuàng)新能力是一個國家不斷進步的動力,而人才資源則是一個國家發(fā)展過程中最基本的資源。高等院校作為培養(yǎng)各領域專業(yè)人才的搖籃,只有不斷培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高素養(yǎng)人才,才能滿足各領域的發(fā)展需要,進而推動社會整體發(fā)展。這不僅是高等院校當前可開展教學工作的主要方向,也是提升學生在就業(yè)市場中競爭力的手段,學生有了更好的發(fā)展才能夠充分說明校方的教學實力。也就是說,在新形勢下,培養(yǎng)兼具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的優(yōu)質人才是迫在眉睫的任務,是專業(yè)教學領域必須要思考的重要課題。在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教學體系中,金屬材料是核心課程,主要是以金屬熱處理原理與工藝、材料科學基礎以及材料力學性能等相關知識為基礎,對金屬材料合金化規(guī)律與金屬材料工藝、成分、組織、性能及應用等多方面關系進行闡述,是兼具綜合性與實踐性的課程。因課程內容具有學科交叉的特征,知識點分散,所以往往缺乏邏輯性,對許多學生來說是抽象晦澀、難以掌握的。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有所提升,達成教學目標,必須要作出改革才能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作為教師只有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意義才會更積極思考教學改革的方向,進而保證教學方式更加合理,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進而得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如果依然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單純地將學習成績設定為教學目標,忽視學習效果的反饋,則很難達成理想的教學成果。為了實際達成教學目標,應該首先從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入手去改革教學規(guī)劃。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的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最主要的工作方向便是材料熱處理。材料的選擇、加工工藝與方案的制定以及解決實際處理時出現的質量問題等都是主要的工作內容。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以對各類常用金屬材料基本性能以及應用技術的了解為基礎,除此之外,因金屬材料失效分析工程師崗位是冷門崗位,薪資水平較高,因此也受到學生的青睞。但是要履行職責,首先必須要對各類金屬材料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失效原因、失效方式以及解決方式等有所了解,這些正是金屬材料課程所要教給學生的。學生在了解了這一部分知識與技術之后,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才可以更加嫻熟地運用知識與技術去完成相關工作任務,可見這門課程的學習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不可忽視,必須要做好金屬課程材料教學的規(guī)劃,讓學生真正具備這一領域專業(yè)工作所需要的能力[1]。
二、金屬材料學科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教學模式的改革
對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新形勢下,是達成金屬材料課程教學目標的必要途徑。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于口述與板書的形式化教學,學生只能被動聽從教師講解,死記硬背,這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對金屬材料知識與相關技術的學習產生抵觸心理。為了擺脫這樣的局面,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枯燥的教學模式,注重結合理論與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達成教學目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在教學領域是不爭的事實,學生如果有充分的學習熱情,對教學內容興趣濃厚,自然會產生求知欲,這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許多學生對材料選擇與加工的工藝顯然沒有充分的了解,無法意識到金屬制品性能的重要影響。所以,為了促進學生的理解,教師應當結合更具生活化特征的例子加以引導,對金屬材料的相關知識進行“灌輸”。例如,兩把金屬制的刀或劍產生劇烈碰撞,其中一把被砍成兩段或多段,這與材料鍛造程度與缺陷、合金化角度、熱處理工藝、受力特征等多方面的情況有關。所以,要分析刀劍斷裂的原因,也要從多個角度去思考,最終才能夠明確刀劍脆斷的原因,在這樣的引導方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被充分激發(fā),并且表現出更高的學習興趣進而更積極發(fā)言。此外,教師應當深入分析學生所得出的結果,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幫助學生做好知識歸納總結,這樣能夠讓學生將理論化的、抽象化的認知與實踐操作關聯(lián)起來。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借助問題去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通過問題的提出、問題的思考與問題的解決這一完整的過程引導學生縷清思路,同時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與實踐的習慣,在課堂上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以及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激發(fā)、應用能力的養(yǎng)成同樣有重大意義。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對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必須要積極利用,進而實現現代化、高效化、趣味化的教學目標。對部分難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各種機械部件,包括各種熱處理設備等,都可以利用圖片、動畫或是影像等形式體現出來。這樣能夠更加直觀地引導學生,讓學生對難以講清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術等有更深入的理解,此外,教師可利用金屬材料工程的相關案例去引導學生,進而讓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以及實際操作,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發(fā)揮出自身的潛能[2]。
(二)實驗教學的改革
實驗教學是金屬材料教學的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通過金屬材料科目知識學習所獲得的知識與技術最終要用于實際工作過程中。所以,對實驗教學的合理設置不但能夠進一步深化學生對金屬材料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與推理能力等,有效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綜合性的實驗教學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在實際開展金屬組織觀察實驗過程中,教師不應只是讓學生單純地利用顯微鏡去對金屬組織進行觀察,因為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會讓學生覺得十分枯燥無趣,不愿參與。所以,對實驗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必須要進行調整,迎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以保證達成實際教學目標。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材料加工過程中經過加熱處理中出現過熱、報廢與過燒的問題零件等與正常零件進行對比,讓學生先進行性能檢測,再對金屬組織進行觀察分析,最后利用所學理論去進行解釋,進而完成實驗報告。在任務驅動之下,每個學生都必須大量查閱文獻資料,或是與教師展開討論,將課堂的主導權交還給學生,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實驗參與興趣,并且能夠讓學生對零件實際的不同處理技巧有更深刻的理解,對創(chuàng)新意識的激發(fā)有很大的幫助。任何知識的創(chuàng)新過程都是對原有知識的轉化與應用,因為只有充分了解當前的技術條件基礎才能明確需要解決的疑難問題,確保所提出的問題解決方案更具創(chuàng)造性。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學過程的成果需要通過考核成果去進行驗證,金屬材料教學的成果也需要通過嚴謹且合理的考核去進行驗證,才能更加明確地體現出來。為了達成實際教學目標,教師必須要明確教學考核的重要意義。課程考核的目標是對教師教學成果及學生學習成果進行檢驗,合理的考核制度不應給學生帶來過大壓力,而應當以適當的壓力去激勵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這是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而傳統(tǒng)考試制度下,統(tǒng)一以試卷定成績作為單一考核基準的考核方式通常會引發(fā)很多問題。特別是部分教師為讓學生達成分數目標,會劃定考試范圍,部分平日不用心的學生,實際不具備學科素養(yǎng),但是依靠考前的突擊復習也能在考試當中得到理想的成績。而部分平時認真學習的學生,其素養(yǎng)卻無法明顯體現出來,這是有失公平的考核方式,不僅會嚴重打擊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會助長“臨時抱佛腳”的不良學習風氣,讓努力的學生無法突出其優(yōu)秀的特質。為此要利用多元化的考核形式,讓考核更加公平、透明。在經過改革的教學體系下,總體考評成績應當由卷面考試成績、實驗成績以及創(chuàng)新成績三個部分構成,為了保證三者比重的均衡,避免考試成績的絕對性過強,必須要提升創(chuàng)新的比重,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又可以提升考核的公平性。為了讓學生將重點放在自主探索上,除了在每個階段教學過程結束后要給學生布置練習任務,還要在課程接近尾聲時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總結,如可以讓學生去完成一篇相關主題的小論文,或是利用口述的方式去進行報告,對論文的質量與口述報告的質量都要進行衡量,作為創(chuàng)新成績計入整體評分成績。這樣一來,學生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小論文與專題報告,便要廣泛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深入進行分析與整理,這不但是引導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回顧與整合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學生語言表達及寫作能力進行養(yǎng)成的過程。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當體現出對學生個人主體地位以及參與權的尊重,要激勵學生參與相關的專業(yè)課題研究活動,雖然學生也許尚不具備充分的研究經驗,但是參與研究同樣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在研究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成研究總結報告,允許學生以總結報告去體現自身的研究成果。這樣的考核形式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3]。
金屬材料工程在專業(yè)院校當中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實踐性專業(yè),而金屬材料學科則是這一專業(yè)的核心科目。為了強化學生的知識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必須要意識到創(chuàng)新性教育的重要意義,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文章中探討了金屬材料教學的改革策略,望推動教學改革,促進教學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胡宗智,鄒雋,孫小華,等.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26):98-99.
[2]皮錦紅,王章忠,蔡璐,等.基于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金屬材料教學改革[J].中國冶金教育,2012(1):41-42,45.
[3]王力霞,畢鳳琴,張旭昀,等.改革實踐教學培養(yǎng)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創(chuàng)新型人才[J].實驗室科學,2009(2):28-29.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