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莎莎
摘 要 物理同現(xiàn)實生活本就是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作為一名中學物理學科的教師,在現(xiàn)實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必須要在基于生活化情境下,開展實踐教學活動。這可以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感悟到物理這一學科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和實用性。基于此,在本篇文章中,筆者特依托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手段,詳細的探究了中學物理課堂中生活化情境創(chuàng)設的路徑,旨在為提升中學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提供可借鑒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 中學 情境創(chuàng)設 物理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陶行知有云“要讓學生的頭腦、四肢、時間、空間等均得以解放,使他們自由自在的生活,并在自由的生活中,感悟到教育所帶來的特有歡樂”,他的話中蘊含著一個真理,即在教育中賦予生活化,可以增加教育的魅力,同樣,也只有實現(xiàn)教育的生活化,才能夠讓學生的思想、行為得到現(xiàn)實意義上的解放。才能夠輕松的置身于學習中,并感悟學習的樂趣。在下文中,筆者將基于自身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探究中學物理課堂中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手段。
1在物理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故事
處于初中時段的學生,對于任何新鮮事物均存在著好奇的心理,約有九成以上的學生,對于聽故事都有著濃厚的興趣,而故事的發(fā)展過程,則能夠牽動他們的心,在未揭示故事結局前,學生均會在腦海中閃過無數(shù)的可能。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則完全可以借助這一時期學生所具備的上述特征,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引進貼近生活、充滿趣味的小故事,并引領和指導學生展開探究性的研討,例如,在講《液體沸騰》這一課程時,學生往往更加敏感液體的沸騰條件,但是,針對保持持續(xù)沸騰應該源源不斷加熱這一條件,則較易忽略。為了讓學生牢牢掌握液體沸騰的相關知識,筆者特為學生設計和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充滿生活化的情境。
多年之久前,村莊中有爺孫二人在居住,某日,爺爺出門勞作,為了讓調皮的孫兒不要亂跑,便安排給他一項任務。即廚房中的大鍋中有小鍋一口,兩口鍋中均裝滿了水。爺爺告訴孫兒,大鍋不可干燒,而小鍋中只要水開便可出去玩。孫子聽后興高采烈,遂將爐灶中加滿柴火,火苗一直十分旺盛,但是直至爺爺勞動回家,孫兒也未能將小鍋中的水燒開。
就是這樣一個充滿生活化情境的趣味小故事,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大家則針對此議論紛紛,同學們各抒己見,當學生談論的差不多時,且興趣被積極調動起來后,筆者將答案告訴了學生:“伴隨著水溫的增加,大鍋中的水逐漸燒開,并向小鍋傳輸溫度,一旦兩口鍋中的水均可以達到沸點,鑒于兩者間不存在十分明顯的溫度差,故而熱傳遞也隨之消失了”。而這也是為何大鍋水開而小鍋不沸的最終原因了。
當筆者將答案公諸于眾人后,全班同學對于液體沸騰條件掌握的十分具體。除此之外,還在參與實驗研究的學生腦海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采用引入故事化的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學生探究興趣的增加。強化對書本理論知識的科學認知。這同既往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相比,效果要更上一層樓。
2是生活化的體驗為物理教學的導火索
蘇霍姆里斯基有云“讓學生切實的體會得到知識的愉悅,可在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其學習興趣”。這說明,在平日的現(xiàn)實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必須要基于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設定特定的生活情境,并將其看作是教師開展物理教學的切入點,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生活體驗中,體會和感悟到物理知識中所蘊含的大道理和獨特魅力。
例如,學生在學習《摩擦力》這一課程時,教師便可以在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和進程中為其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教師在完成《摩擦力》這一課程教學時,必須帶領學生重點分析摩擦力的相關概念、大小及其對摩擦力產生影響的相關因素。但是上述的重點內容在理論性上相對較強,學生在獨立理解時,充滿難度。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在現(xiàn)實生活中,摩擦力真實存在的,并同發(fā)生摩擦的介質具有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筆者特創(chuàng)設了如下的充滿生活化的情境體驗。
具體的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和方式如下:首先,筆者讓班級內的全體學生將雙頭攤平張開,手掌朝下,并且要在空氣中不斷擺動;此外,讓學生采用和上述相同的姿勢,在書桌上不斷的擺動。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兩次擺動存在的不同感受是什么?哪一次的擺動過程更為順暢?說明的道理是什么?這就是一種較為明顯的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教學的方法和案例。鑒于之前筆者帶領學生所做的空氣,所以學生很容易得出第一次擺動容易和阻力強的結論。而在此時,教師則可以趁熱打鐵,向學生講解摩擦力的作用。即空氣和桌面分別是介質不同的兩種物質,我們的手掌在其中搖擺,均要承受阻力的影響,但是顯然,桌面同空氣相比,我們所感受到的摩擦力更大一些,所以,同學們的手在來回擺動的過程中,會感受到更加明顯的摩擦力。并告知學生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將告知其對摩擦力產生影響的因素以及在現(xiàn)實生活中,哪些現(xiàn)象運用了摩擦力的道理,此時學生必然會興致勃勃。正是通過上述所開展的極具生活化情境的實驗,讓學生明白了物理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物理知識是大有用處且時刻存在的。并且讓學生知道在物理學習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是有助于知識理解和記憶的。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讓物理同生活實際有機結合,教師就需要在實際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創(chuàng)設具有生活化氣息的物理教學情境,這是一種極具科學、有效、和創(chuàng)新的物理教學方式。因此,作為初中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善于總結,并將總結的內容,作為創(chuàng)新教學手法的基礎,進而將更多的生活化情境引入課堂教學中,讓物理教學同生活聯(lián)系的更加緊密,進而讓其切實的體會到現(xiàn)實生活中,物理知識是真實存在的,從而激發(fā)其物理學習的興趣愛好,進而提高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施秀英.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5(05):52-53.
[2] 胡彬.優(yōu)化物理課堂,培養(yǎng)探究能力——如何在初中物理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J].文理導航(中旬),2013(08):38.
[3] 韓峰.優(yōu)化物理課堂教學,逐步解決實際問題——試論初中物理教學的生活化情境創(chuàng)設[J].新課程導學,2016(08):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