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佰娟 鄭標
在素質教育中,教師要加強閱讀教學,設計豐富的閱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主動閱讀,在教師指導下深入閱讀。教師還要運用豐富的語文知識和專業(yè)的教學技能來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掌握通讀、精讀、品讀等方法,在閱讀中不斷積累,并能把通過閱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中,實現(xiàn)初中語文閱讀的有效性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他們在活躍的氛圍中對閱讀產生興趣,通過與教師的互動掌握閱讀方向,深入理解課文;通過與同學的互動拓寬思維面,加深閱讀體驗。
1.在師生互動中深入理解課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通過主動閱讀和積極思考掌握課文內容。在閱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閱讀過程,對他們遇到的問題進行點撥,讓他們能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進行深入閱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和學生交流閱讀感受,在交流中利用豐富的語文知識來引導學生,讓他們能透過文字表象抓住課文內涵進行理解,促進思維的深入發(fā)展。
2.在生生互動中獲得深刻閱讀體驗。在素質教育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活動中,學生作為學習主體進行自主閱讀,他們由于知識積累有限,受到定時思維的限制,在閱讀過程中只會運用自己熟悉的方法進行閱讀和理解,對課文的理解比較片面。在自主閱讀完成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使他們說出自己在閱讀時思考的角度和獲得的閱讀感受。通過相互交流,能夠拓寬學生的思維面,讓他們學會從多角度入手分析課文內容,獲得深刻的閱讀感受。在生生互動中,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是他們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也是提高他們自主閱讀能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同樣要發(fā)揮對學生的指導作用,對他們的討論深度和討論方向進行指導,使學生通過交流討論進行相互學習,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在閱讀中獲得更多深刻的感悟。
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設計由淺入深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能逐步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體驗課文中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實現(xiàn)高效的閱讀效率。在問題引導下的閱讀活動,學生可以完成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的閱讀過程,讓他們由初步閱讀到深入閱讀,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例如,在教學《回憶我的母親》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什么叫回憶錄?文章從哪一段開始回憶往事,到哪一段結束?作者回憶了母親哪幾方面的事?歌頌了母親怎樣的美德?在段落結構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點?通過由淺入深的問題,學生逐步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使他們學習朱德同志的母親勤勞儉樸、寬厚仁慈、堅韌頑強的美德,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思念、敬愛之情。
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自主閱讀時,需要對他們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讓他們掌握有效的方法,深入分析課文內容,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理解,在全面掌握課文內容的同時,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使閱讀成為推動語文教學深入進行的助力,實現(xiàn)高效的語文教學。通過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可以讓他們掌握以下閱讀方法:
1.初讀。初讀是學生了解課文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只有通過初讀,學生才能了解課文內容,找到哪些內容不重要,哪些內容需要重點閱讀和分析。在初讀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獲得有效的閱讀效果,為精讀進行精準“定向”。
2.精讀。精讀是初讀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入閱讀。在精讀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jù)課文的重難點內容進行閱讀和分析,結合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寫作意圖進行深入挖掘。精讀不是閱讀一遍就能完成的,學生需要反復琢磨、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才能理解課文的深刻內涵。
3.品讀。品讀是初中閱讀教學中層次比較高的閱讀方式,是學生在完成初讀和精讀之后進行的。在品讀課文時,學生需要挖掘課文的情感,能夠融入課文的情境中,體會課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掌握課文的布局結構、寫作方法、寫作思路。在品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夠觸摸到課文的內涵,達到與作者思想、情感共鳴的效果。在品讀內容優(yōu)美的課文時,學生會獲得身心愉悅的感受,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在掌握閱讀方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在初中閱讀教學中,只靠課堂上的閱讀時間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教師需要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到課外,讓他們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在積極閱讀中積累知識,提升語文綜合能力。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時,教師讓學生認真閱讀對父親背影的語言描寫,體會其中蘊含的深情,然后向學生介紹朱自清的其他作品《春》《綠》《荷塘月色》《匆匆》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課外時間主動閱讀這些作品。除了利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進行課外閱讀的引導,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如《四世同堂》《京華煙云》《倪煥之》等。通過積極進行課外閱讀,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提高,掌握了豐富的語文知識。
教師要指導學生關注文章的寫作結構、寫作技巧、運用的修辭方法等。通過在閱讀中學習,學生能夠不斷優(yōu)化自己掌握的寫作方法,學會根據(jù)作文主題確定作文結構和選擇新穎的作文素材的方法,用優(yōu)美的語言為作文進行潤色,使他們寫出內容生動、語言優(yōu)美的作文,有效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課文后仿寫課文中的優(yōu)秀段落,也可以讓學生給課文續(xù)寫結尾,使他們通過閱讀和寫作的方式獲得提高,有效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讓他們在閱讀中積累,通過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實現(xiàn)高效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作者通聯(lián):山東曲阜市陵城鎮(zhèn)中心中學;山東曲阜市陵城鎮(zhèn)德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