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梅 黃向紅 鄭華英
[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聚焦解決模式的隨訪管理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患者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9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隨訪管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隨訪的基礎上予以聚焦解決模式,比較兩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6個月的生活質量(SF-36)評分及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評分。結果 兩組患者出院后6個月的SF-36評分、ESCA評分均高于出院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出院后6個月的SF-36評分及ESCA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基于聚焦解決模式的隨訪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聚焦解決模式;隨訪管理;術后影響
[中圖分類號] R473.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8(a)-020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ollow-up management based on focused solution model o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fter oper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6 to June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unmber table method,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follow-up manage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focused solution mod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follow-up.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SF-36 score) and self-care ability score (ESCA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F-36 and ESCA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discharge,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F-36 and ESCA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cused solution based follow-up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is helpful to improve self-car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Focused solution model; Follow-up management; Postoperative impact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一種常見病及多發(fā)病,臨床癥狀主要包括腰部脹痛、下肢乏力、酸脹及麻木等[1]。本病發(fā)作時會導致患者劇烈疼痛,嚴重者出現(xiàn)大小便功能障礙甚至截癱,給正常生活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臨床上常采用手術方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雖可部分解除腰椎間盤壓迫神經根,緩解疼痛感,但術后手術失敗綜合征發(fā)生率約為8%,并呈逐年升高的趨勢[2],其術后復發(fā)與缺少鍛煉及不良生活習慣相關,因此,加強術后隨訪管理以降低術后復發(fā)率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基于聚焦解決模式(solution focused approach)的隨訪管理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患者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MRI或CT)確診。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首次接受手術治療;②術后無排尿困難、足下垂等并發(fā)癥;③對試驗方案知情,配合度良好。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障礙及惡性腫瘤者;②伴有髓核脫垂、腰椎滑脫、腰椎骨折等者;③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健康狀況無法完成隨訪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19~59歲,平均(36.2±6.8)歲;病程1個月~9年,平均(4.6±1.8)年。對照組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18~57歲,平均(36.8±6.5)歲;病程1個月~8年,平均(4.5±1.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呋蚣覍倬阎橥獠⒑炇鹬橥鈺?,本研究已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隨訪管理?;颊叱鲈呵皩ζ溥M行常規(guī)健康宣教,同時告訴患者隨訪人員的聯(lián)系方式,安排隨訪人員每月中旬進行電話隨訪,詢問患者疑問并提供專業(yè)解讀。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隨訪的基礎上予以聚焦解決模式,由2名主治醫(yī)師、2名主管護師及護士長組成隨訪小組,具體內容如下[3-4]。①描述問題:尋找誘發(fā)因素。認真傾聽患者的話語,了解患者在術后康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患者或家屬討論康復方法,促進術后康復;②制定目標:針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護士、患者及家屬進行集中討論,假設患者在康復期間存在的問題均得以解決,假設問題解決后的狀態(tài)即為患者需努力達到的目標,并對可行性進行分析,樹立實現(xiàn)的自信心。③探尋正性康復事件:確定目標后指導患者思考怎樣的方式才是適合自身的正性康復事件,如采用何種方式可最大化減少疲勞和減少腰椎受壓;與患者及家屬一起討論如何持續(xù)進行正性康復事件,通過養(yǎng)成良好正性康復習慣加強鍛煉,促進康復。④定期反饋:定期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目標實現(xiàn)情況,并鼓勵患者充分利用現(xiàn)有資源,不斷增強康復信心。⑤持續(xù)評價并改進:對隨訪結果進行反思和總結,并結合具體情況設定目標,以不斷改善和提高。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6個月的生活質量評分和自護能力評分。①生活質量評分采用健康狀況問卷(SF-36)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8個維度,分別為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生理機能、情感職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精力及總體健康,得分0~100分,生活質量隨得分上升而呈升高趨勢。②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評價患者的自護能力,該量表包括4個維度,分別為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及自我護理技能,分值0~168分,得分高則表明自護能力強。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出院前后SF-36評分的比較
出院前,兩組患者的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出院后6個月的SF-36評分均高于出院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出院后6個月的SF-36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出院前后ESCA評分的比較
出院前,兩組患者的ESC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出院后6個月的ESCA評分高于出院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出院后6個月的ESC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作為骨科常見疾病之一,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變性的髓核進入椎體內或后縱韌帶而刺激、壓迫神經組織,進而表現(xiàn)出的一系列癥狀[5-6]。該類患者因長期肢體活動障礙對正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嚴重影響,由此導致負面情緒,降低生活質量。加強患者術后隨訪管理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樹立治愈目標和信心,促進早日康復意義重大[7]。
聚焦解決模式屬于一種心理干預模式,由Steve于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包括描述問題、制定目標、探尋正性康復事件、定期反饋及持續(xù)評價并改進5個步驟,核心點為“聚焦未來、目標指向”,旨在最大限度對個人及團體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挖掘,進而加速患者抗毒,提高患者的幸福感[8-9]。聚焦解決模式對患者的正向方面密切關注,在患者康復期間通過與患者或家屬進行及時、有效地溝通為其解答疾病相關的疑難問題,使家屬擔任幫、帶角色,充分發(fā)揮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10-11]。
本研究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聚焦解決模式,集中尋求患者的自身優(yōu)勢,使他們可以將希望寄托于康復目標上,進而激發(fā)內在的驅動力,提高主觀能動性,加速術后康復[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出院后6個月的SF-36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聚焦解決模式的實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其原因為聚焦解決模式注重于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患者的康復動力,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和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患者對疾病有了充分認識,自我康復技能由此提高,生活質量得以改善[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出院后6個月的ESC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聚焦解決模式可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原因為隨訪過程中護理人員充當指導專家角色,而患者為“學習和問題解決者”角色,積極性和信心均得到提高,自護能力加強[14-15]。
綜上所述,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基于聚焦解決模式的隨訪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妍,李晗輝,羅敏,等.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椎間盤鏡技術術前心理狀態(tài)與術后臨床療效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31(19):1931-1933.
[2]黃英苗,李麗霞,林新源.聚焦解決模式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患者家庭隨訪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5):4-7.
[3]張楠,任婧娟,李誼.聚焦解決模式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疾病影響程度的干預效應[J].護理學雜志,2014,29(18):1-4.
[4]付薔.聚焦解決模式在緩解脊髓損傷合并截癱患者負性情緒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22):36-38.
[5]黃英苗,李麗霞,曾浩彬.基于微信平臺的健康促進管理模式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患者生活方式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6,13(14):99-102.
[6]黨靖東,高利強,劉務杰,等.脊柱內窺鏡下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5):37-39.
[7]鄒樹紅,王升英,張彥妹.康復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1,39(4):47-49.
[8]葉向柳,謝盈,蔣維連,等.聚焦解決模式對肺癌術后患者配偶積極感受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7, 17(9):665-667.
[9]周榮,李紅軍,王振卿.聚焦解決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隨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3):211-213.
[10]曾一瓊,于海娜.聚焦解決模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病人家庭康復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7,31(27):3432-3435.
[11]典慧娟,楊莘,穆紅.聚焦解決模式在提高老年人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生活質量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4, 14(2):131-133.
[12]盧映紅,呂秀燕,陳云芬,等.聚焦解決模式在慢性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8):105-107.
[13]楊碧珍,楊秋艷,劉鸞珠.聚焦解決模式在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9):36-38.
[14]梅思娟,段培蓓.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對PICC置管腫瘤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2, 18(13):1546-1549.
[15]于曉霞,胡鵬,向慧,等.聚焦解決模式在2型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5,29(23):2887-2889.
(收稿日期:2018-12-24? 本文編輯:閆? 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