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yán)輝文
小寶快一歲半時,掌握了一個動詞,把。要東西玩,尤其要東西吃,就一個字,把。如果不及時滿足,他一急,不高興了,就帶著哭腔來一串:把把把!
第一個動詞,在小寶語言發(fā)育史上太重要了。有了這第一個動詞墊底,就不愁第二個。
不久外婆問:小寶,吃肉還是吃菜?
吃肉。
瞧瞧,小吃貨多干脆。吃,第二個動詞很快上來,還直接開始造句了。
其實現(xiàn)在他已開始玩第三個動詞了。大概不待我揭開謎底,有育兒經(jīng)驗的人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小寶過了一歲半,媽媽和外婆經(jīng)常帶他逛超市。到底是物質(zhì)時代的孩子,一到大型商場,他就莫名興奮。一方面是肢體動作,在大人身上,扳著人的肩膀向上跳躍,另一方面是語言表達,熱愛美麗的事物,當(dāng)然需要發(fā)出感嘆:哎嗨!
媽媽和外婆光顧的超市,真的很厲害,大概都信奉誰贏得“祖國未來的花朵”,誰就贏得了世界的真理。那些基本由花花綠綠的塑料制成滑梯、車輛、木馬、秋千、海洋球,都設(shè)置在很顯眼的位置,花哨的聲響和顏色招搖,太容易調(diào)動小朋友們的興奮神經(jīng)。更何況還能盡情玩沙子,平時,小寶只要伸手抓地上的東西,或者伸腳踩泥土,立馬會招來外婆的制止。特許玩沙子,僅這一條,就會讓他樂不思蜀。
一出門,小寶就會念叨這些超市的名字。不知是該驚喜還是擔(dān)憂,我印象中,他眼下幾乎不知道一個同齡小朋友的名字,就先記下了這些商業(yè)帝國的昵稱。
對于一個天生吃貨來說,玩樂遠不是唯一目的。帶著小寶逛超市,他的眼睛忙不過來,對那些包裝精美的食品,總是虎視眈眈地盯著不放,恨不得直接望進嘴里去。原來眼睛直接是為嘴巴服務(wù)的呢。
許多食品,富含多種令人起疑的添加成分,哪怕那些號稱放心食品的東西,外婆也是高度警惕。對于他沒有吃過的食品,當(dāng)他伸手要,或高叫“把”時,外婆通常會說,這個東西你現(xiàn)在不能吃。這個東西不好吃。幾句話,說理還算有效。
但這一招對跟他腸胃有過親密接觸的食品,就不那么靈了。比如酸奶。小寶眼睛很尖,連這些東西在超市的大致方位也記得清楚,每每經(jīng)過,好像生怕我們不買一樣,總要大叫一番。
酸奶一拿出來,小寶不容許你放進購物車,要親自抱著。不,抱著哪里又能解渴呢,必纏著立馬拆開喝。這個時候,跟他解釋還沒有買單,暫時不能拆,出了超市才能喝之類,基本枉然。如此香噴噴的酸奶,居然不能最快捷地慰藉口腹之欲,對于小寶來說,幾乎是一件零容忍的事情。任憑怎么解釋,哪怕售貨員阿姨幫著哄勸,他只會哭鬧得更厲害。
唯一的辦法是拼速度,我們只好以最快的速度跑到結(jié)賬處。外婆買單時,我抱著求奶若渴、哭鬧不已的小寶,在出口外面,一邊哄,一邊耐心指給他看,我們這個商業(yè)文明社會必須的買單程序。此處非叢林,奶非買而不能食也,這個靠嘴說沒用,需要小寶親自見證。
親歷買的過程,讓小寶在會說把、吃之后,掌握了第三個動詞:買。
也許憑這個動詞,小寶已經(jīng)認(rèn)識了更復(fù)雜更廣闊的社會關(guān)系?,F(xiàn)在他的口頭禪已經(jīng)不是“把”,而是“外婆買”了。
很多時候,這個口頭禪用得真貼切,比如看到好吃的,看到別的小朋友玩玩具,他都會不假思索地練習(xí)他的口頭禪:外婆買。
也有用得不是地方,令人忍俊不禁的情況。傍晚我抱著小寶,他突然抬頭望天,指著天上喊起來,我順勢透過高處的梧桐樹枝細看,這幾天天氣不好,灰蒙蒙的天空,大人視線忽略的地方,分明綴著幾顆星星。
我告訴小寶:星星。他學(xué)著說,星星。
說了兩遍,突然轉(zhuǎn)向外婆那邊,冒出一句:外婆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