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惠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而在當前的小學閱讀教學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首先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簡要分析,再有針對性的提出: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導學生正確閱讀、提升學生鑒賞能力和語言感知力四點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外閱讀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文獻標識碼:C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9-0127-01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存在教學模式單一、學生閱讀興趣不足等問題,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從多方面入手,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選取優(yōu)秀的課外閱讀素材,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自身語文能力進行補足,從而提升語文的綜合素質。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只針對語文教材本身的內(nèi)容展開閱讀教學。但語文教材本身的選文,只是編選了一部分典型的文章題材,如不結合課外閱讀,擴展學生的閱讀量,很難使學生對不同類型文章有全面的了解。針對小學生而言,閱讀教學的目的應該注重培養(yǎng)其理解能力和鑒賞水平,提升學生對文字的掌握與使用能力,開闊視野。但一些教師在展開閱讀教學時的目的,在于希望通過閱讀,提升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和對重點問題答案的提煉能力,往往在閱讀之前,為學生設置了大量的問題,這使得學生為了省去反復閱讀的麻煩,在閱讀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大大降低了學生的閱讀體驗感。由于目的明確,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對文章的內(nèi)涵、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沒有體會[1]。
除此之外,一些教師對于閱讀教學還沒起到足夠的重視,教師本身的文學素養(yǎng)不足,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目的性過強的閱讀教學,陳舊的教學理念,缺乏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都難以使學生從閱讀中體會到樂趣。
2.1 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往往由于教學方法的單一、講解形式的乏味以及古板的課堂氣氛,致使小學生對閱讀難以產(chǎn)生足夠的興趣。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課堂,為學生營造寬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在進行課文講解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結合圖片、音樂、視頻等內(nèi)容,使學生對文章中描寫的情境有更加立體的理解,而開放式的課堂氛圍,可以使學生更樂于參與到學習進程中來。除此之外,在所學內(nèi)容涉及到小說、戲劇等題材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分角色朗讀,或情景劇的形式進行展現(xiàn),學生們在表演和觀看表演的過程中,對作者想要表達、抒發(fā)的情感有更深的體會,對文章的架構有清晰的掌握。這種形式的教學,使表演者的表現(xiàn)欲得到滿足,觀看者也感到生動有趣,在激發(fā)學生們的閱讀興趣的同時,也加深了對內(nèi)容的理解。
2.2 結合教材,教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在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足夠的興趣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結合課本中的教學內(nèi)容,教會學生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展開閱讀,并規(guī)劃相應的閱讀訓練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各種方法在閱讀過程中起到的不同作用,從而根據(jù)閱讀目的,選擇合適的閱讀方式,提升小學生閱讀學習的效率。例如,在需要一定的時間內(nèi)閱讀篇幅較長的文章時,如新聞報道、小說等形式的文章,可以通過速讀,甄別出文章中的關鍵句子,概括出主要的內(nèi)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快速了解文章所講的內(nèi)容。而在閱讀如散文、詩歌等精美的文學作品時,學生需要通過閱讀體會作者的情感,品味文章中優(yōu)美的詞句,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或是分析文章前后文之間的關聯(lián)性、文章的布局時,需要教給學生以精讀的方式展開閱讀,同時對精彩的句子、段落進行摘抄和仿寫,在閱讀過后總結自己對文章的感受和理解。
2.3 好書推薦,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在小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之后,語文教師需要擴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通過大量的閱讀,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對于在課堂上沒有完全理解的知識點也可以進行一定補足。在學生展開課外閱讀時,教師可以從課外書籍中精選一段例文,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學齡段的學生證處于三觀樹立的階段,因此教師需要在小學生閱讀物上把好關,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學習需求,有計劃地為學生精選一些優(yōu)秀的課外閱讀書籍。例如,中外兒童文學名著、科普刊物、生活常識類書籍等,并在學生展開閱讀的過程中,加以引導,確保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吸收到正面的內(nèi)容,鼓勵學生寫下讀后感。優(yōu)質的課外書籍閱讀,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在閱讀過程中貼近作者的思路,了解不懂的風土人情,開闊自己的視野,并在同類型文章中,學到不同的描寫、敘事手法,提升自身的綜合語文能力[2]。
2.4 寫作訓練,提升學生的語言感知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二者間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離。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通常以閱讀教學進行輔助,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理,在閱讀教學中,寫作訓練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具有同樣的助益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的練習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言感知力和對文字、語言的掌控力。因此,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進行適當?shù)膶懽饔柧?,例如,在閱讀過后寫讀后感,通過對文章的評析,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文章思想的理解,對作者遣詞用句以及刻畫方法等有所歸納;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對優(yōu)質的文章進行仿寫。在寫作訓練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加強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便于學生在閱讀中更加快速的概括和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明晰文章的結構。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具有重要的地位。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小學生心理特征,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教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以此為前提,挑選優(yōu)質的課外讀物,拓展小學生的閱讀量,以綜合性的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閱讀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秀媚.關于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3):128+4.
[1] 柳海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7(0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