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菁
明宣德 青花海水云龍紋高足碗
“大明宣德年制”款
直徑:15.6厘米
估價待詢(預(yù)期成交價逾6000萬港元)
此碗是自1986年后首度再現(xiàn)市場。其撇口、弧壁,通體青花紋飾,淡描海水為地,似有若無;碗外壁繪皇家御用的五爪龍,下承江崖海水紋,高足脛部繪山峰海水紋;水波洶涌、雙龍翔飛、神態(tài)各異、武耀威揚。
10月3日至8日,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深受藏家青睞的香港蘇富比將率先拉開201 9年香港秋拍的序幕。
日前,香港蘇富比揭曉了2019年秋拍首批珍稀拍品。從中可看出,在預(yù)計成交價逾2億港元的清乾隆料胎黃地畫琺瑯鳳舞牡丹包袱瓶的領(lǐng)銜下,本季秋拍將匯聚一系列貫古通今的大師杰作及收藏珍品,囊括中國書畫、中國藝術(shù)品、二十世紀油畫、當代藝術(shù)、鐘表、洋酒及珠寶等多個板塊,無一不展現(xiàn)了藝術(shù)家對藝術(shù)創(chuàng)作與工藝的極致追求。
事實上,在市場仍處于調(diào)整期的前提下,7月蘇富比發(fā)布的上半年亞洲市場數(shù)據(jù)中,高達38.8億港元的拍賣成交額已讓不少同行為之驚嘆:此時再將目光投向此番公布的秋拍精選,更讓人直觀感受了一把什么是真正的強勢。在諸多明星拍品中,僅清乾隆鳳舞牡丹包袱瓶與10.64克拉艷彩紫粉紅色內(nèi)部無瑕鉆石(配鉆石戒指)兩件,就有過億港元的預(yù)計成交價,令人關(guān)注。而隨后陸續(xù)揭曉的重器、臻品及專場,更是印證了香港蘇富比一貫所秉承的“高、精、尖”傳統(tǒng)。
養(yǎng)精蓄銳,只待火力大開。這個秋拍誰將成為引領(lǐng)市場的王者?我們不妨先通過拍品來尋找蹤跡。
據(jù)悉,本次香港蘇富比秋拍還將分別于9月4日至5日在上海四季酒店、9月7日至8日在北京柏悅酒店舉行精品巡展。
瓷珍雅玩:精品迭出 流光溢彩
說到中國藝術(shù)珍品板塊,相信不少藏家還對今年春拍香港蘇富比隆重推出的“天民樓藏御瓷選萃”專場記憶猶新。余熱未散,《中國收藏》雜志記者了解到,為了備戰(zhàn)本季秋拍,香港蘇富比已是蓄力滿滿。這一季,他們又為藏家準備了哪些驚喜,“王牌”品類的地位如何鞏固?拍品或許就是最好的證明。
很強勢 乾隆包袱瓶超吸睛
本季秋拍將要呈現(xiàn)的中國藝術(shù)珍品中,領(lǐng)銜重器非清乾隆料胎黃地畫琺瑯鳳舞牡丹包袱瓶莫屬。
這件拍品可謂出身顯赫,為昔日恭親王奕欣府中寶物,曾先后收入巴爾、白納德伉儷典藏。巴爾于1877年出生在上海,其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中國人。他早期在滬上做貿(mào)易生意,對陶瓷、古玉和書畫都有所涉獵;后來又在美國、加拿大等地從事藝術(shù)生意,晚年將不少藏品捐予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等頂尖收藏機構(gòu)。白納德伉儷則是波士頓名流,為20世紀美國首屈一指的中國藝術(shù)品大藏家。
2000年秋,此包袱瓶以破紀錄的2400萬港元成交,被“樂從堂”主人、著名收藏家曹興誠納入囊中。在行內(nèi)人看來,這件包袱瓶稱得上是私人收藏清宮藝術(shù)品的至寶。時隔19年后,此番重現(xiàn)市場,又將創(chuàng)造怎樣的佳績,令人拭目以待。
千萬級 重器同臺火力比拼
與包袱瓶一同現(xiàn)身的重量級藝術(shù)珍品,還有明成化青花萱草紋宮碗和明宣德青花海水云龍紋高足碗,五六千萬港元級別的身價,讓它們充滿了神秘感與誘惑力。
其中,明成化青花萱草紋宮碗將出現(xiàn)在“重要私人收藏明宣成瓷珍”專場。此宮碗內(nèi)外雅繪萱花連枝,清逸秀朗,預(yù)期成交價將逾5000萬港元;同專場另外一件明宣德藍地白花盤也毫不遜色,其上所繪石榴花果巧妙留空,與湛藍色地對比分明,意趣盎然。
同樣,預(yù)期成交價將逾6000萬港元的明宣德青花海水云龍紋高足碗,則將亮相“中國藝術(shù)珍品”專場。該專場匯集一批私人收藏明清珍瓷,尤以清代斗彩及單色釉為優(yōu)。除了首推的這件明宣德青花高足碗,同場的另一件清雍正粉彩春梅靈芝碗及斗彩八仙對碗,也都是十分細致入微、寓意祥瑞的精品。
過足癮 不同專場各自精彩
隨著重器的陸續(xù)揭曉,相關(guān)專場也逐一顯露真容。不難看出,其中的精品、佳作,精湛連連、可圈可點。
例如“利國偉爵士藏重要中國藝術(shù)珍品”專場,在延續(xù)去年秋拍的佳績上,再次帶來逾40件精品。特別是一件明永樂月季花碗,雅致可人,堪稱永樂御窯制瓷至臻典范。另有一件清中期白玉菱花式花觚,玉質(zhì)勻凈透亮,線條流麗大方,雖光素?zé)o紋,看似簡單,卻一展乾隆時期玉匠的卓藝巧思。利國偉是香港知名企業(yè)家及慈善家,其收藏始于上世紀50年代末,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國藝術(shù)品市場“黃金時代”助其更上一層樓。在業(yè)界的評價中,他的收藏尤以各式青花瓷器和玉器為珍。
另一個重要的“清代御瓷私人專場”,將上拍32件清代御瓷,包括一件清乾隆青花暗八仙雙耳扁壺,華美珍罕;還有一件清乾隆仿官釉葵式雙龍耳瓶,器型清麗雅致。據(jù)介紹,該專場藏家的收藏尤以雍正單色釉瓷為精,器型多樣、釉色不一。
再如“研精得趣:重要中國瓷器收藏”專場,將呈現(xiàn)30件御瓷,上追北宋,下至清朝,多為來源顯赫之品,曾為白納德、戈爾德施密特、鴻禧美術(shù)館等典藏。該專場的拍品首推清乾隆青花花口瓶,其上巧繪九桃五蝠,寄語五福長壽;另有一件清康熙琺瑯彩番蓮花碗,是西藝東漸之時,清官琺瑯作嘗以新彩畫洋葩的見證,極富異域風(fēng)情。
此外,“中國藝術(shù)珍品”專場中的一組私人寶蓄銅爐選萃,以及唐代琉璃寶罐、金代木雕加彩釋迦牟尼佛坐像等,都是難得一見的藝術(shù)精品,值得藏家關(guān)注。
翰墨珍品:風(fēng)采別樣 耳目一新
本季秋拍,香港蘇富比在中國古代書畫及近代書畫板塊再推重磅。八大山人、石濤、惲壽平、陳淳、齊白石、張大干、吳冠中……雖然還是那些市場耳熟能詳?shù)拿?,但名家舊藏的背景、清晰的來源著錄以及頗具深意和代表性的作品內(nèi)容,相信會令藏界再一次感到耳目一新。
簡淡中蘊含筆墨無窮
在中國古代書畫專場,明末畫僧八大山人的《蕨瓜圖》軸與石濤的《墨竹》軸可謂領(lǐng)銜拍品。《蕨瓜圖》軸是八大山人還俗后,近耳順之年所作,彼時他多以瓜果蔬食來闡述禪趣與家國之思,此作中就有對生活簡淡、有志難伸之隱喻。而圖中的鈐印顯示,該作品曾為民國初年著名鑒賞家何賓笙的舊藏,而故宮博物院藏八大山人《墨花圖》卷同樣為其舊藏。
另一幅重點拍品—石濤《墨竹》軸則出自張大干舊藏。圖中作者以破墨手法,濃淡相間,補足風(fēng)吹竹影,生動自然。此畫曾在1978年亮相于在臺灣舉行的“明末四僧書畫展覽”,并刊于畫集《漸江石溪石濤八大山人書畫集》之內(nèi),著錄清晰。
在書法板塊中,今秋香港蘇富比將推出惲壽平手書《南田翁書簡冊三本》,從鑒藏印得知,此三冊從清代到民國,幾經(jīng)書畫家張培敦、錢天樹等人遞藏,流傳有緒。
值得關(guān)注的是,本季香港蘇富比秋拍于中國書畫板塊中再次規(guī)劃單一來源的私人收藏數(shù)輯,比如“候或華庋藏翰墨小輯”,以廣東書家為主,包含鄺露、屈大均等難得之作;還有“日本藏宋元禪林墨跡”,囊括了無準師范、清拙正澄等宋元禪僧的書法;并有“日本私人收藏名家書法專輯”“亞洲私人珍藏明清翰墨”等眾多私人秘藏。
群星齊聚內(nèi)蘊深遠
作為市場公認的強勢板塊,今秋香港蘇富比的中國書畫專場一如既往地星光熠熠,為藏家更深層次地走進這段藝術(shù)史提供了上佳的契機。
比如齊白石于1945年所作的《貝葉草蟲》,系北京文物商店舊藏,為其贈羅慶山之作。兩人關(guān)系亦師亦友,除了為羅慶山治印外,齊白石贈畫與他皆用心佳作,同年所贈山水《岱廟圖》即為一例?!柏惾~草蟲”是白石老人自創(chuàng)、也是其一直以來最受人追捧的題材。著名畫家、學(xué)者胡佩衡曾評價道:“這種精細的工夫,實在是白石老人的絕技?!?/p>
另有一幅張大干《春山飛瀑》,是張大干為其摯友黃君璧71歲生日所繪的賀壽之作,曾被著錄在臺北歷史博物館1973年出版的《張大干畫集》中。傅抱石《柳溪仕女》則是“霧明樓”舊藏傅抱石金剛坡時期精品?!办F明樓”是徐悲鴻的得意門生費成武、張蓓英伉儷收藏書畫的室名,藏有傅抱石、徐悲鴻、謝稚柳等師友,以及趙少昂、張大干、黃君璧等畫壇故舊所贈予的作品。這幅《柳溪仕女》的背后,是傅抱石與張蓓英友情的見證。其上題款更是具有珍貴的文獻價值。
今年是吳冠中誕辰百年,此次將要付拍的《日照群峰》是畫家赴黃山西海大峽谷,以俯瞰角度寫群峰崢嶸競秀之貌的經(jīng)典之作。據(jù)悉,其完成后吳冠中甚感愜意,撰長文描述創(chuàng)作過程,而在其之后的作品中,相同構(gòu)圖之作不復(fù)再見。
重點拍品還包括溥儒《方正學(xué)像》。方正學(xué)即方孝孺,是明初惠帝倚重之臣,因草詔書討伐燕王朱棣,后拒降不附,被滅十族。溥儒從古籍中考證出方孝孺是自己好友方震五的先祖,故采絹本為材,以工筆細寫成該作品相贈。